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食源性疾病病毒感染检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食源性疾病主要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致病因子所造成的人体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病毒作为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常导致严重的病毒性腹泻,近年来多次在世界范围引起大规模的暴发流行[1]。近期关于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导致的食源性腹泻也引发了愈来愈多的关注[2]。但目前针对食源性病毒的监测工作仍未普遍开展,且国内外报道主要针对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病例,对散发病例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主要采集江苏省2012年3月-2013年2月,徐州、常州、南京3市哨点医院急性胃肠炎及腹泻患者的肛拭子标本,进行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星状病毒(trovirus,tV)、腺病毒(adenovirus,AdV)和杯状病毒属的诺如病毒(norovirus,NV)、札如病毒(sapovirus,SV)的检测,以期了解引起食源性疾病相关病毒的构成情况、流行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采集2012年3月-2013年2月,江苏省徐州、常州、南京3市哨点医院急性胃肠炎及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共计716份。采集的肛拭子标本均置于病毒保存液中4℃冷藏送检。
1.2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RV、tV、AdV、NV、SV进行检测。引物探针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合成;其他RNA/DNA提取试剂盒购自TAKARA公司,批号:CA701。检测使用ABI公司7900高通量实时荧光PCR仪。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种病毒检出情况716份肛拭子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共计173份,阳性率为24.16%。其中轮状病毒87株,占病毒阳性数的50.29%;杯状病毒共检出46株,占26.59%,其中诺如病毒GⅠ型3株,诺如病毒GⅡ型42株,札如病毒1株;星状病毒为23株,占13.29%;腺病毒17株,占9.83%。
2.2食源性疾病不同月份肛拭子标本病毒检出情况2012年3月-2013年2月江苏省徐州、常州、南京3市食源性疾病的病例数以2012年5月-10月最高。分离出的4种病毒主要集中在2012年7月-9月;且不同月份病毒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52,P<0.05);其中7月最高,达34.38%。轮状病毒在阳性标本中所占比例最高,不同月份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58,P>0.05);其次为杯状病毒,主要以诺如病毒GⅡ型为主,除1月份外,其他月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91,P>0.05);星状病毒、腺病毒检出数量少,呈散在分布(表1)。
2.3食源性病例肛拭子标本病毒阳性率与年龄分布统计数据显示,不同年龄组食源性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596,P<0.05),其中0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6.78%;其次是2岁~5岁的儿童,病毒阳性率为33.58%。
3讨论
本研究收集了江苏省徐州、常州、南京3市哨点医院共计716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肛拭子标本,其中以5月-10月份患者较多,表明春季、夏季、秋季均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季节。4种病毒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标本主要集中在7月-10月,反映出夏季、秋季是江苏省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所有病毒感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以<5岁的儿童居多,其次是老年人。作为重要的食源性病毒,轮状病毒常导致严重的腹泻,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脱水而导致死亡。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近年来虽然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广泛应用,江苏省轮状病毒的感染率已逐年下降,但其仍是病毒感染所致食源性疾病的首要病因,尤其是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因此仍需进一步提高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覆盖率,并且对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做好更详尽的诊断治疗工作,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控措施。对于杯状病毒属的检测,本文研究了诺如病毒GⅠ和GⅡ型以及札如病毒。诺如病毒作为近期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热点,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人群胃肠炎。目前普遍认为诺如病毒是导致暴发性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并且有观点认为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广泛使用,诺如病毒对儿童的威胁已逐渐超越轮状病毒。有文献报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在美国每年所有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病例中,60%~90%由诺如病毒引起。全球约50%的急性胃肠炎都是由其引起的。本次检测的哨点医院中,诺如病毒阳性患者的感染类型主要为GⅡ型,与大多数报道一致,且感染呈散在分布,全年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高峰。此次札如病毒只有1例阳性,应源于本身感染率较低或检测方法灵敏度对其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本省监测的星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检出率较低。目前星状病毒的致病性已日益受到重视,大量的研究证明其是引起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急性病毒性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有文章报道星状病毒感染多发生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之后的冬末和初春;也有报道感染主要集中在秋季、冬季,与轮状病毒的流行季节相似,且星状病毒感染常合并轮状病毒、杯状病毒感染。本次检测中的腺病毒虽不是食源性疾病感染的主要病毒,但最近有多篇报道发现了与已知型别发生重组的新型腺病毒,这些新基因型别的出现对食源性疾病产生的影响将是今后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食源性疾病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食源性病毒的监测尤其是型别鉴定,对食源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工作的重点应为建立较完善的食源性病毒监测系统,增加病毒检测种类,扩大样本量,提高检测水平,提供科学的实验室数据,有效降低病毒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单云峰 童晶 崔仑标 吴涛 郑东宇 唐震 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