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家生态区创建整改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区按照国家生态区建设的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全面推进生态区创建工作,于2012年5月9日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组织的生态区建设技术评估,但严格对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区尚存在一些差距。为巩固生态区创建成果,确保年内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对我区生态区建设的考核验收,特制定本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目标,以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水源地保护为重点,以基层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深化生态建设,培育生态亮点,努力将我区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好、资源利用效率高、人居环境质量佳的“生态之区”。
二、主要目标
(一)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平。
(二)以“控源截污,规范排水行为”专项行动为主要抓手,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三)落实全覆盖的“河长制”管理,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三、重点工作
(一)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三清一绿”(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生产和绿化造林)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和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彻底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状况。至2012年10月10日,各镇、开发区、街道至少建成1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居集中)示范点,具体做到环境优美,道路、场地整洁,墙面粉刷出新,无暴露垃圾、断墙残壁,房前屋后无杂物堆放,绿化带内无枯枝、杂草和蔬菜,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接入污水管网或收集后实施相对集中处理,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河道整洁、水质良好,无漂浮物和岸脚垃圾;其余村庄全面达到整治标准,做到无乱堆放、暴露垃圾、露天粪坑,道路、地整洁,污水经三格式(或四格式)化粪池处理,河道整洁、水质良好,无漂浮物和岸脚垃圾。
(二)狠抓控源截污和排水达标区创建。围绕“2011年基本建成污水管网全覆盖、排水用户全接管的污水治理体系”的时序要求,将城镇建成区划分成450个排水区块,加快推进控源截污和规范排水达标区创建,完善污水集中处理系统,整治错接乱排,强化排水管理。2012年,城镇建成区实现污水主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0%以上,完成排水达标区建设任务的40%以上。2010年,城镇建成区实现污水支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以上,累计完成排水达标区建设任务的80%。2011年,实现规范排水户全覆盖,全面完成排水达标区建设任务。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马山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1.5扩至3万吨)工程、胡埭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1扩至3万吨)工程建设,确保点源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
(三)狠抓河道综合整治。根据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河长制”管理,以实施河道生态化整治为重点,制定并实施“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通过河道生态清淤、生态堤岸修复、河岸带植被修复、入湖口生态修复等措施,提高水环境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质量。
(四)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三二一”发展战略,按照总量减排和“调优、调强、调高、调新”的要求,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两高一资”、“五小”等企业整治力度,严控新建电子、印染等大排水量项目,停批排放氮磷污染物建设项目,禁建太湖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无关项目;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和循环经济项目清洁生产审核;以推行生态农业和循环型农业为主要措施,积级推广无公害等安全生产技术,择优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削减农业面源污染量。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合力。按照“条块结合、区域为主、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原则,健全完善组织体系,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确保生态区创建各项工作,尤其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控源截污和排水达标区建设、河道环境综合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等整改措施真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推进合力。
(二)强化资金保障。按照“政府主导,广辟渠道,多元投入”的办法,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将污染防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整治项目进度和要求,统筹安排资金落实,同时,加强政策衔接和对上协调,引导社会资金积极投入,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三)强化绩效问责。继续将生态区创建和治太护源工作纳入对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严格按照重点工作推进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机关效能责任追究办法进行检查考核,尤其是对重点整治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强化倒逼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努力提高工作绩效。
(四)强化宣传教育。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借助新闻媒体力量,广泛深入宣传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境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宣传和普及生态理念和知识,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增强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法制观念、环境意识,承担相应的污染治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奖励力度,调动各方创建积极性,保证生态区创建进程。
建设国家生态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选择。我们将紧紧围绕创建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狠抓整改,确保生态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有力推进生态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