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技推广示范县实施方案范文

农技推广示范县实施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技推广示范县实施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技推广示范县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县地处东部,距省会78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总人口中2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8万人,占73.4%;全县耕地面积17.16万亩(其中水田13.51万亩,旱地3.65万亩),园地4万亩,下辖11个乡镇195个行政村。2012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56元。

截止目前,全县县、乡两级农技(含畜牧兽医)推广机构30个,其中县级农技推广机构8个,现有人员36人,乡镇农技推广人员66人,县乡两级共有农技推广人员102人。

2012年我县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35万亩,总产量8300万斤;水果种植面积5.7万亩,总产量4.63万吨;完成蔬菜播种面积8.9万亩,总产量7.7834万吨,总产值2.1亿元。全县茶园面积4.16万亩,产量5847吨,产值12700万元。全县累计种植食用菌1.62亿袋,鲜品销售量达6.6492万吨,实现产值4.8亿元。全县全年出栏生猪12.7万头,牛450头、羊7500头、兔4.3万只、禽类75多万羽,实现肉蛋奶产量1.85万吨,畜牧总产值约2.3亿元。

(二)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在抓好水稻生产的同时,把发展食用菌、茶叶、果蔬和畜牧五大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重点来抓,引导农民不断开拓、扩大商品生产领域,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3家,重点示范基地5个。

(三)基层推广体系现状

2009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截止2012年底,全面完成了改革任务,做到了有改革文件、有职能、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保障、有工作制度。出台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基层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任务,落实了县级农业部门的管理的指导职责,做到“双重管理,以县为主”,落实绩效工资,乡镇农技推广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完成。县编办还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编制下发《关于重新核定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编制的通知》文件,明确了乡镇农技推广站名称、编制数和主要职责,在全县11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加挂农业技术推广站牌子,实行以县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强化运行机制,制定了《农业技术推广责任制度》、《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管理职责》、《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聘用制度》、《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评制度》、《多元化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机制》、《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教育制度》6项制度。

1、机构设置情况:全县有农技推广机构30个。其中,县级8个,乡镇级22个,其中农技推广站11个,畜牧兽医站11个。

2、队伍建设情况:全县共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8个,编制总额41人,其中植保站是参公单位,其余均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8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实有干部职工3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2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7人,高级工3人。全县共有11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11个畜牧兽医站,均为股级事业单位,财政全额拨款,编制总额78人,实有66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1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1人,普工1人。

3、乡镇管理体制情况:全县11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都加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畜牧兽医站牌子,乡镇畜牧兽医站已收回县管;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实行“双重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二、2013年农业工作目标

1、保面积促高产,实施粮食安全工程。着重抓好解决农田抛荒、良种工程、种粮补贴、粮食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五新技术推广等工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良种率达98%以上,确保粮食安全,调优增效,增加农民收入。

2、全力推进特色产业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立足实际,着重抓好区域特色产业项目向规模化推进。在果蔬茶上,新发展乌龙茶1500亩、名优水果2300亩、大棚蔬菜300亩,全县全年种植反季节蔬菜5500亩、茭白3000亩、毛豆4200亩、黄色韭菜1500亩、西甜瓜6000亩,全县水果、蔬菜、茶叶面积分别达到5.7万亩、8.0万亩、4.16万亩。在食用菌生产上,引导树立大资源观念,大力推行菌种、菌包、种植管理和加工销售专业化分工,工厂化栽培、基地化运作模式,推进多菌类可持续发展。鼓励农户从事食用菌栽培,全年栽培食用菌规模达1.62亿袋以上。在畜牧业上,结合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引导生态养殖和草食性动物的发展,稳定我县肉品供应市场。

三、项目建设

(一)、实施内容

1、深化体系改革。持续推动和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进程,巩固改革与建设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健全落实双重管理体制,落实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在乡镇农技站干部调配、人事任免、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等管理职责。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人事调配、人事任免、职称评聘应先征得县农业局同意后,方可按相关程序办理有关手续。保证乡镇农技站农技人员完成相应推广职责和全年任务必要的农技推广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从根本上解决管人与管事脱节问题,更好地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健全落实县乡双重管理制度、农技推广岗位责任制度、工作任务公开制度、三方考评制度,不断完善改革模式。

2、完善工作机制。县农业局与产业专家、技术指导员、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与科技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制定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遴选条件、程序和公示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大力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3、科学确定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根据我县生产实际,以实现粮食稳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推广五新技术,积极发展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以我县支柱产业粮食、食用菌、茶叶、果蔬、畜牧为主导产业。主推优良品种:

(1)粮食主导产业:2013年发展水稻面积8.9万亩(早稻0.2万亩、中稻8万亩、晚稻0.7万亩),确定5个主导品种和2项主推技术,水稻主导品种:中晚稻有甬优9号、宜优115、宜优63、杨两优6号、中浙优1号等适合我县种植水稻良种;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广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做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水稻种植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落实,促进我县粮食增产、稳产。

(2)果蔬主导产业:蔬菜主要发展白菜、花椰菜、甘蓝、莴苣、茭白等,主要分布在起步、松山、中房等乡镇。2013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8.9万亩。确定4个主导品种和5项主推技术,主导品种有:白菜、花椰菜、莴苣、茭白等。主推技术:引进良种,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技术、设施栽培、病虫综合防控技术。

(3)茶叶主导产业:确定3个主导品种和4项主推技术,主导品种是金观音、榕春早、福云六号等茶树良种,主要分布在中房镇、飞竹镇、西兰乡、霍口乡、碧里乡、鉴江镇、起步镇等乡镇,新增茶园面积1000亩,茶园面积巩固在4万亩以上。主推技术: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茶园排、蓄水技术、茶园无公害管理技术、茶园机采配套技术。

(4)食用菌主导产业:确定5个主导品种和5项主推技术,主要发展秀珍菇、蘑菇、香菇、金针菇、杏鲍菇、海鲜菇、白木耳、黑木耳、竹荪等,主要分布在起步镇、中房、霍口、飞竹等乡镇。全县种植规模1.6亿袋(或平方尺),其中秀珍菇1.1亿多袋,蘑菇500平方米,香菇1000万袋,白木耳100万袋,黑木耳700万袋。全县有机械化生产菌包企业8家,有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企业5家,其中杏鲍菇日产3吨,金针菇日产8吨,海鲜菇日产6吨。主导品种有:秀珍菇(台秀57)、金针菇、海鲜菇、香菇、黑木耳。主推技术:温湿调控技术、周年栽培技术、代用料栽培技术、工厂化栽培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

(5)畜牧主导产业:确定4个主导品种和4项主推技术,主要分布在起步镇、白塔乡、西兰乡、碧里乡、洪洋乡、松山镇等乡镇。全年猪牛羊年出栏14.5万头,禽类出栏80万只。主导品种有:杜长大三元猪、福清山羊、黄兔、麻鸭。主推技术:重点推广良种繁育、安全饲料生产、无公害畜禽养殖、生态立体循环养殖技术。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

4.选聘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

⑴选聘技术指导员。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技术指导员70名,其中县级28名(其中农技技术指导员22名,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员6名),乡镇40名(其中农技技术指导员26名,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员14名),2名企业涉农专业技术人员。每名技术指导员都要包村联户,联系10名科技示范户。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选聘条件如下:具有较高的农村政策理论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熟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热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熟悉农民的基本情况和技术需求;有农业专业技术职称。优先聘用取得初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下乡支农大学生。

(2)遴选科技示范户

根据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农民需求变化和农业技术推广规律,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村联户制度,逐步形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抓科技示范户(场)、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机制。充分利用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搞好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等农业“五新”推广应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增产增效的贡献率,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我县茶叶、食用菌、果蔬、粮食、畜牧等主导产业,采取公布遴选条件和程序,农户自愿、乡镇农技、畜牧兽医站推荐、张榜公示等办法,优先从专业村、特色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技术员、种养能手当中,选择确立农业科技示范户700户,其中茶叶科技示范户73户,食用菌科技示范户103户,果蔬科技示范户140户,水稻科技示范户184户,畜牧科技示范户200户。科技示范户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150个主导产业村居。每个行政村遴选3-5个科技示范户(种植、畜牧),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周边10个农户。辐射带动农户7000户。全面实施农技推广责任制,组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定示范户技术指导方案,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使科技示范户成为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成员,成为农情调查员、技术推广员、政策宣传员,成为农民看得见、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

5、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全县共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农情信息采集和传播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情况如下:

⑴源县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钟则銮,基地位于起步

镇上长治村,是一个较为稳定、规范、健全的试验示范基地。该基地与长治村委会签订20年的使用期限,并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该基地年栽培食用菌100万袋,菌包生产线4条,年产菌包500万袋。主要试验示范内容有:无公害栽培技术、温湿调控、周年栽培技术、代用料栽培技术。该基地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市农科所农艺师林原和县经作站高级农艺师兰世步。2013年计划组织3期共100人次参观学习,让农户了解和掌握该基地移动制冷等创新方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⑵源县生春源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属茶叶试验示范基地,负责

人潘文捷,基地位于中房镇叠石村,种植茶叶800亩,该基地与叠石村村委会签订了30年的使用期限,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2013年还投资8000多万元引进设备,利用夏暑茶原叶提取茶多酚,生产速溶茶粉、茶含片系列产品。主要试验示范内容有:推广茶树良种金观音、早春毫、榕春早;推广绿色防控茶树病虫害,茶园种植遮阴树,梯壁种植,推广机采等技术。该基地与师范大学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师范大学教授黄鹭强和县茶技站高级农艺师江月平、农艺师黄江,2013年计划组织3期共100人次参观学习,现场指导实际操作,使广大技术员及农户了解新品种和新技术带来的高产量和高效益。

⑶省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钢,基地位于起步

镇上长治食用菌生产基地1号园,占地150多亩,日产菌包2万袋,该基地与上长治村委会签订了30年的使用期限,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技术力量和适当的规模,主要示范品种是海鲜菇,主要推广技术是工厂化栽培技术和无公害栽培技术。该基地与省农林大学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省农林大学教授胡开辉和县农科所所长、农艺师吴泽英。2013年计划组织3期共100人次人参观学习,现场指导和操作,使技术指导员和农户了解新品种和掌握新技术,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⑷县畲春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位于松山镇长竹里村,现有规模200亩,主要示范内容有毛豆、包菜、花菜、白菜;推广引进良种,配方施肥、无公害栽培技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设施栽培、病虫综合防控技术。该基地与县农科所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县经作站农艺师兰凉英和松山镇农技站农艺师孟钦。2013年计划组织3期共100人次参观学习,现场指导和操作,使技术指导员和农户了解新品种和新技术带来的高产量和高效益。

⑸县中森畜牧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属生猪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林钦云,基地位于西兰乡上洋村坑门里自然村,该基地年出栏生猪12000头,主要试验示范内容有:生猪规模化标准生产,该基地与省农业职业技术学校紧密对接,负责基地的农技专家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陈仰兴,2013年重点抓好畜牧技术人员和养殖场(户)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组织各规模生猪养殖场负责人观摩学习,推广“猪—沼—鱼—林—果生态型”生猪生态养殖模式,努力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全面推广,取得成效。

6、建设农民田间学校

按照我县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要求,建设6所农民田间学校,完善学校条件设备,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突出引领效果。建设情况如下:⑴食用菌农民田间学校2所,地点分别位于起步镇上长治村希望合作社,霍口乡歧峰山水生态农民专业合作社;⑵茶叶农民田间学校2所,地点分别位于中房叠石村关公山农民专业合作社,飞竹镇飞竹村七境茶业有限公司;⑶综合类农民田间学校1所,地点位于白塔乡钟下村;⑷畜牧生态农业农民田间学校1所,地点位于西兰乡上洋村坑门里自然村中森畜牧综合开发有限。其中两所示范校是:⑴位于起步镇上长治村希望合作社的食用菌农民田间学校;⑵位于中房镇叠石村关公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茶叶农民田间学校。

7、夯实人才基础

⑴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定编定岗后,对人员不足的农技推广站及时向社会招考,从2010年到2013年共设立招考职数24人,已招收到17名农业院校毕业生,补充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

⑵继续强化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岗位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根据不同需求,采取到部级或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分层分类分批开展培训,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重点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饲料、新兽药、新化肥、新机具、新模式;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业政策和《农技推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等。具体做法是:①组织相关人员按期参加农业部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通过“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批农技推广领军人才;②组织参加省厅统一办班培训;③组织参加市、县农业局培训班。④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每个技术指导员的书屋使用量达到100次以上,逐步提高业务能力。

⑶结合“特岗计划”,聘请2名企业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同时聘请省农林大学2名食用菌专家作为产业高级顾问和基地专家。

⑷提升服务水平。要明确工作目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①以现有粮油高产创建、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动物疫情监测与防治等重大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形成合力。②以服务当地主导产业、解决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为导向,强化农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培训,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水平。③以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为目标,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到田到场,使农民真正受益。④要围绕粮食、食用菌、茶叶、果蔬、畜牧五大主导产业,遴选和确定主导品种,制定全县农技推广计划、技术实施方案和明白纸等。⑤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关键季节、关键环节和农民有需求时,及时迅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以上。⑥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网络书屋、12316等专家咨询系统等现代化手段推广农业产业主推技术,引导农业科研教育机构从事公益性推广服务,促进多元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进村入户,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⑸建设示范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全面完成新建2个,改扩建8个乡镇条件建设任务,并建设2-3个新建和改建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做到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仪器设备配置齐全、推广手段完善先进、办公条件整洁良好,实现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的现代的公益性基层推广体系,真正发挥好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二)进度安排

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工作的总体要求,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2013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

第一阶段:动员启动阶段(2013年1月份)。主要任务是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实施细则;筛选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业示范基地,选聘技术指导员。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2月至2013年11月)。主要任务是按照实施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去年深化基层体系改革与建设基础上,继续创新运行机制,实现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建立起基层农技推广长效运行管理制度,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13年12月份)。主要任务是:检查验收、绩效考评、总结经验、完善提高。

(三)主要参与单位

与本项目建设的单位有:县委组织部、县政府办公室、县公务员局、县编制办公室、县财政局、县农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农业局。

(四)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雷霹局长兼任。并设立种植业、畜牧业技术专家组。专家小组主要负责制定主导产业农技推广实施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指导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参与项目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四、经费安排、使用、监管

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项目资金130万元,主要用途安排如下: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42.9万元(占总经费的33%)。其中:

(1)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的补助26万元(占总经费的20%),主要用于交通、通讯、误餐补助。

(2)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3.9万元(占总经费的3%),主要用于聘请专家的差旅、交通、劳务费等。

(3)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6.5万元(占总经费的5%),根据年中和年度考核对农技人员进行绩效奖励。

(4)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6.5万元(占总经费的5%)。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61.1万元(占总经费的47%)。其中:

(1)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贴25.35万元(占总经费的19.5%),主要用于试验示范基地购买种苗、农(兽)药、肥料、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

(2)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贴26万元(占总经费的20%),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种畜禽苗种,以及购买农(兽)药、肥料、饲料等物化技术补助。

(3)采用现代化推广方式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9.75万元(占总经费的7.5%),主要用于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3G技术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和农民田间学校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技术服务进行补助。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26万元(占总经费的20%)。

(1)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费用24.7万元(占总经费的19%),主要用于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异地研修、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训、开展继续教育等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培训费用。

(2)实施“特岗计划”费用1.3万元,(占总经费的1%)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并设立综合协调小组和农技推广专家小组2个。

(二)强化规范管理

设立综合协调小组,负责综合协调和指导全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组织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各项管理制度,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工作检查和绩效考评,确保本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按照中央要求顺利推进。要按农业部提供的格式要求印制技术指导员胸牌及手册、科技示范户门牌及手册、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标牌、主导产业分布及包村联户服务图、农技推广制度(责任、考评、培训等)上墙公布、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明白纸。

(三)强化技术指导

主要依托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县农学会、县农科所、县农广校、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单位,设立农技推广专家组,负责制定主导产业农技推广实施方案,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培训技术指导员,指导农技推广和服务工作,参与项目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要制定下达年度农技推广计划,并落实到乡镇每个农技员。及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发挥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推动政策到位、人员到位、定岗到位、资金到位、条件到位、制度到位、任务到位。

(四)强化宣传引导力度

对积极投身生产第一线、认真开展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农民满意的单位和科技人员,给与表彰奖励。充分挖掘、及时宣传项目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的成果,大力宣传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牢记宗旨、扎根农村、艰苦奋斗、服务农民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强化绩效考评工作督导

县农业局将会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乡镇场、各村开展明察暗访加强对项目建设全面督导。我们将围绕以下内容开展检查督导,一是抓管理、建机制、促规范。各乡镇是否完善建章立制,是否建立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通过开展督查,指出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乡镇场农技推广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抓工作落实情况,走访或打科技示范户电话查询技术指导员下乡指导工作情况,加强对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做到指导到位,群众都满意;每年对农业技术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满意度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工作补助和绩效奖励挂钩,奖励先进,督促后进,杜绝补助资金平均发放、违规补助,充分调动每个农业技术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