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政办印发白蛾防治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切实加强美国白蛾的防治、监测工作,巩固防治成果,保护森林资源,把美国白蛾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有效控制和预防美国白蛾疫情的进一步发生和扩散,维护省会生态环境安全,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美国白蛾发生特点和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生危害情况
(一)发生危害情况
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年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年年底普查情况以及群众上报情况预测,年美国白蛾的发生村还可能增加,全县9个乡镇均将有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发生。该方案的实施范围针对全县9个乡镇174个行政村(目前疫情分布详见附件2)。
(二)防治区划
根据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和特点,防治分为重点防控区、一般防控区、滹沱河工程预防区(详见附件6):
1.重点防控区:发生范围和危害程度较大的乡、乡、乡、镇、乡、镇6个乡(镇)、城区各街道、庭院小区、绿地、公园、广场、旅游景区及交通主干道两侧和货物(尤其是板材、木材加工企业)集散地、家畜集中屠宰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周围等范围。
2.一般防控区:主要涉及镇、乡、镇3个乡镇。
3.滹沱河工程预防区:为严防美国白蛾经滹沱河传入市区,年,认真做好滹沱河工程造林区内美国白蛾预防工作,确保省会林业生态安全。主要涉及镇、镇、乡、乡4个乡镇。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科学防治,逐步压缩发生面积,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程度,实现有虫不成灾的目标。
三、目标与任务
(一)防控目标
1.发生区:加强美国白蛾防治,控制危害程度,压缩发生范围。主要风景名胜区、交通要道两侧及重大活动场所周边等关键部位,平均叶片保存率95%以上;村庄及周边等其它地区,平均叶片保存率80%以上。
2.未发生区:加强美国白蛾疫情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及时除治。主要风景名胜区、交通要道两侧及重大活动场所周边等关键部位,平均叶片保存率95%以上;村庄及周边等其它地区,平均叶片保存率80%以上。
(二)防控任务
全年防治作业面积6万亩次,主要为地面防治作业;释放周氏啮小蜂5亿头;设立诱虫灯监测点48个(防治任务详见附件3,监测设备设置地点详见附件4,县城区、通道、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情况统计表详见附件7)。
1.重点防控区
(1)查防员的设定
各乡镇负责所辖各村查防员的设定、管理和日报,县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程度设定专职查防员进行定点监测和日报。
(2)疫情监测
①定点监测:4月初~10月底,各乡(镇)负责统计所辖村(街)美国白蛾各代成虫的发生始期、盛期和末期,实行定点监测,每天向县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上报虫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情况。
②人工查防:各村(街)安排查防员对所辖区域巡回检查,进行监测、上报。
③疫情调查:以乡(镇)为单位每年组织3次全面疫情普查(每代1次),准确掌握疫情动态。
(3)综合防治
防治原则:坚持地面喷药为主,天敌寄生为辅,剪除网幕为补的防治原则。
重点是第一代幼虫期喷药防治。第二代幼虫通过释放周氏啮小蜂进行控制,对危害基数大的地方补充药剂防治。在每代幼虫网幕期及时剪除网幕控制其危害。
5月上旬开始,重点对美国白蛾第一代幼虫实施人工地面喷药防治。采取水淋式喷药,要求做到细致周到,并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树,以有效降低全年危害基数。在美国白蛾第一代老熟幼虫期,释放周氏啮小蜂5亿头。
2.一般防控区
一般防控区乡镇,通过各村查防员查防监测易危害树种上美国白蛾的发生和危害,定点、定时监测。并每年组织3次普查(每代1次),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及时灭疫。对该区已经发生的村(街)按照重点防控区的要求开展防治作业。
3.滹沱河工程预防区
以黑光灯诱测为主,结合喷药作业,认真搞好预防工作,严控美国白蛾的发生和危害。
四、技术措施
(一)疫情监测
建立专业监测队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和群众监测队伍(村街查防员组成),针对疫情发生特点和规律,制定监测方案,开展常年定点监测和定期疫情调查。
1.定点监测:从4月初到10月底,每天从19:00~次日6:00开灯,定点、定人负责。记录每天的诱虫数量,计算雌雄比例,确定成虫羽化高峰期,预测美国白蛾各生时间和发生数量,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疫情调查:采取专业调查、村(街)查防员调查和群众疫情举报相结合。
(1)在美国白蛾网幕期,由各乡(镇)组织3次全面疫情调查(每代1次),准确掌握疫情动态。
(2)充分发挥村级查防员的作用,从4月初到10月底,对所在村(街)范围内的林木、果园、农田等进行全面调查,特别是对交通沿线、庭院及货场和货物集散地、饭店、旅馆、厕所、屠宰场等周围易发生美国白蛾的林木作为重点调查对象,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除治灭疫。
(二)检疫监管
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加强检疫监管和疫情封锁,加强产地检疫和复检工作。充分发挥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作用,对从疫区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等进行严格检疫检查和除害处理,搞好疫情封锁。铁路、交通、民航、邮政等部门要严格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对没有“植物检疫证书”的林木种苗和来源于疫区的美国白蛾其他寄主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或托运,坚决不予受理。
(三)综合防治
要抓住“三个时机”(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四个环节”(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人工剪除网幕。在幼虫网幕期,组织专业队、发动群众使用高枝剪剪除网幕,就地挖沟集中存放,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幼虫3龄前的网幕,剪除网幕后,再喷洒无公害药剂防治已扩散的幼虫;对幼虫4龄后的网幕,要先喷洒无公害药剂防治,再剪除网幕,清除残留的活幼虫。
2.药剂防治。药剂的选择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安全性,加强长效与速效农药的合理配合。主要选择除虫脲、灭幼脲Ⅲ号、美国白蛾病毒、BT、烟参碱、森得保等仿生、生物药剂和植物性杀虫剂。
(1)地面喷药防治:适于林木资源零星分布、疫情点状发生、虫口密度低、村屯、街道等防治区域。在地面喷药过程中,各乡(镇)、村(街)一定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避免造成人身伤害。
(2)飞机喷药防治:适于对片林、林带、虫口密度大的适宜飞机作业的区域。
在施药防治过程中,严格按农药使用手册规范操作,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畜伤害等问题。
3.绑草把。在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0.8至1.5米处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化蛹。待化蛹结束后解除草把,将蛹捡出,就地集中消灭。
4.释放周氏啮小蜂。在老熟幼虫期,按幼虫和周氏啮小蜂1∶3的比例进行放蜂,每代放1至2次。释放方法:一是直接释放小蜂;二是把寄生的柞蚕蛹放入草把中、挂在树枝、沾粘在树干上。
(四)试验推广
积极筛选、试验推广其它生物制剂和植物性杀虫剂,以避免产生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等问题。
(五)乡级联防作业
设立乡级联防作业,承担防治任务的乡(镇)要签订联防协议,实行统一时间集中防治,建立疫情通报、信息沟通制度,适时组织联查。
(六)全县监测、督导、检查和通报
县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全县美国白蛾生活史规律的调查监测和各乡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和通报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指挥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详见附件1)。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林业局局长兼任。各乡镇成立由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各村(街)主任为成员的防治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协调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村(街)也要建立相应的美国白蛾防控应急机构。县防治指挥部设立专家咨询组,为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参与防治决策。
(二)制度保障
1.落实政府领导责任制。县、乡两级政府要把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切实加强对防治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负总责;主管领导要亲自督导协调,现场指挥;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层层划定责任区,明确责任人,签订责任状。林业主管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搞好疫情监测,开展疫情调查,制定防治实施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做好各项防治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农牧、水务、交通、住建、文管、教育、广电、铁路、街道办等部门要按照统一防治要求,负责本系统内的防控任务;工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农牧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家畜集中屠宰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等进行疫情的检疫检查和防治。
2.联防协作制度。发生美国白蛾的乡(镇)之间要建立统一防治规划、统一防治作业、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的防治协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信息,交流防治经验,实行统一时间防治,建立疫情通报、信息沟通制度,适时组织联合检查。
3.疫情报告制度。新发现美国白蛾疫情的乡(镇)、村(街),要立即报告县政府及林业局,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并逐级上报市级林业主管部门。
4.方案、设计报批制度。根据省林业局每年下达的除治任务和美国白蛾疫情发生情况,县政府制定本县的防治实施方案,制定有效的除治措施,报市林业局批复后实施。各乡(镇)政府制定本级的防治实施方案及防治作业设计,报县林业局批复后实施。
5.限期防治通知书制度。依法治理,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执行“限期防治通知书制度”,被责令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但不除治的,林业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可以代为除治,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全部防治费用。
6.完善防治承包制度。引导、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防治专业队和防治公司参与防治承包,采取多形式的防治作业方式。
7.建立检查验收和奖惩通报制度。县美国白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制定美国白蛾防治检查验收方案,采取县自查、乡(镇)联查的方法,适时组织对各项防控指标和管理目标进行检查验收,年终通报检查结果,对在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组织领导不力、没有落实预防和除治措施,对疫情监测不力、检疫执法不严、隐瞒疫情,贻误防治时机造成疫情严重扩散蔓延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三)能力保障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政府要加大对美国白蛾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县、乡、村分别组建防治专业队,乡、村防治专业队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治作业。建立村级查防员制度:有美国白蛾发生的村,每村设2名查防员;没有美国白蛾发生的村,每村设立1名查防员。查防员要经过严格筛选和技术培训合格后上岗,负责规定范围内的美国白蛾疫情调查和除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除治灭疫(详见附件5)。
(四)技术保障
全面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科学制定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建立专家咨询组指导查防工作,培训查防技术员;大力推广应用周氏啮小蜂、生物仿生制剂、飞机防治、信息素监测等先进实用技术;针对防治难题,及时组织科研攻关。
(五)资金物资保障
县、乡两级政府要保障防治资金的投入,确保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县乡财政要优先安排,重点保证防治工作中查防员工资、防治药剂、防治技术指导、防治器械等方面的资金。同时,县财政和林业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林业部门的资金物资支持;建立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和跟踪检查制度、专项审计制度,加强对防治资金使用的管理,确保防治效益和资金安全;依照“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的筹措资金,全县各企业、事业单位和造林大户要增加资金投入,积极除治;提倡和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帮助重灾乡(镇)、村(街)实施防灾减灾;城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涉及街道、企事业单位、学校、旅游景点、绿地、庭院、小区等,涉及单位多,且地段复杂、树种类型多,住建、交通、教育、文管、水务、街道办等单位要相互配合,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增加财政投入,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控。
(六)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广播、黑板报、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美国白蛾的严重危害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向领导宣传,强化政府对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领导;向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各界防灾减灾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向群众宣传,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查防积极性,广泛开展群防群治。林业主管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企业、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虫情查防和举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入防治工作。县电视台要制作专题节目在每周固定时间段进行播放。
抓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各乡(镇)、村(街)、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防止美国白蛾疫情扩散蔓延,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改善城镇、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