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政印发创新型城市创建方案范文

市政印发创新型城市创建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政印发创新型城市创建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市政印发创新型城市创建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加速提升,参照《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政函〔〕101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区域特点

1、基本情况

市地处省中南部腹地,总面积619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下辖10个乡镇、2个工业园区,224个行政村,位于市东部45公里,距国际机场50公里、天津港300公里、黄骅港240公里、首都北京300公里,黄高速、307国道和德铁路横穿市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人民生活富有、发展前景广阔,具有优良的创新基础与条件。

2、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1.5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收入完成6.3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6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3.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4亿元,全省县域综合实力排名提升了3个位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560元、8327元,增长14.2%、11.5%,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3、主导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全市的工业发展得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民营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壮大,实力雄厚,先后培育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纤维素、装饰建材产业集群和全省最大的纺织、PVC手套产业集群;新增省级以上名优产品、著名商标5件,其中光晋“JS”阀门填补了我市没有中国驰名商标的空白。农业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比较丰富,耕地面积61.5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市。随着长城经贸、卓创果品批发市场、双鸽肉品加工基地等龙头项目的建设投产,全市形成了梨、葡萄、瘦肉型猪三大主导产业。商城布匹市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布匹集散地,业务辐射13个省、市、自治区,是十大专业市场之一。

4、社会发展基础扎实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相继被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社会保障工作面进一步扩大,保障工作进一步深入,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广播综合覆盖率、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农村卫生三级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

(二)创新的主要优势和薄弱环节

1、主要优势

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通过不断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已经形成。特别是纺织、建材、服装、印染、电缆、五金、阀门、油脂化工等行业已经形成了具有群体规模优势的区域性产业,其中纺织和建材行业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纺织产业做为的传统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生产一条龙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具有生产企业多、经济总量大的特点。年,纺织业经济实体已达到1726家,从业人员6万人,拥有纱锭230万枚,织机2.7万台,浆纱线54条,漂染线47条,年产值110亿元,现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纱线集散地。其交易范围辐射东北、华北、西北及华南15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欧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装饰建材业以槐树镇为中心,基本形成了以北赵家庄、南白水、龙头3个村为主体的较大的3个工业小区。全市现有装饰建材企业640家,从业人员1.6万人,产品涉及纸面膏板、矿棉板、矿棉、硅酸钙板、轻质矿棉板、烤漆龙骨、瓦类等30多个系列120多个品种,被确定为“省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其中纸面膏板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矿棉板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硅酸钙板为中国北方最大生产基地,年产量超1亿平方米。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此外电缆、阀门等产业在区域市场竞争中也有一定优势。

区域特色农业优势明显。盛产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年粮食总产达到了38万吨,全市猪、牛、禽、羊存栏分别达到26.58万头、2.5万头、719.86万只和10.36万只,分别比上以年增长3.02%、0.3%、0.68%和0.39%,其中奶牛存栏0.6万头。猪、牛、禽、羊出栏分别达到42.18万头、1.92万头、938.59万只和11.86万只,其中优质瘦肉型猪出栏达到40.07万头,占出栏量的95%。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03万吨、6.58万吨和1.91万吨。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久负盛名、饮誉海内外,是国家命名最早的“中国鸭梨之乡”和鸭梨出口基地县。

全市现有果树面积31万亩,年产果品62万余吨,产值近9亿元,相关从业人员达18万人,是支柱产业之一。果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如金太阳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劲力宝油化工有限公司、鹰特()化工有限公司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处于京津环勃海经济圈中,可以充分利用京津雄厚的科技优势进行相关产业的对接,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薄弱环节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主导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大群体、小规模、工艺落后、高能耗、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发展相对滞后,名特优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高附加值,高效益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面临市场的巨大竞争压力,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缺少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三农问题突出。市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市,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农民的人均收入增速较慢,增收途径狭窄,且发展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品质低,优质农产品面积小。种植的大部分小麦蛋白质含量低,硬度低,灰质高。玉米仅限于饲料及淀粉生产。蔬菜更是以普通品种为主,专用小麦、高蛋白玉米、绿色蔬菜等产品生产相对落后;果品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梨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结构发展不尽合理,耗粮高的猪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居高不下,草食家畜特别是养羊业发展不快,在肉、蛋、奶比例中奶类产量仍然偏低,生产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畜产品加工业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加工深度不够、花样品种较少,档次较低。

科技投入和科技基础条件薄弱。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比较薄弱,科技风险投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二、建设创新城市需要解决的重点和关键问题

(一)大力发展我市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重点抓好纺织、建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工作。引进开发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使之成为全市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以先进制造技术和科学管理为重点,对纺织、服装、食品、制造等传统产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大幅度提高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加速产业化调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与综合竞争能力,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三)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着力解决影响粮食生产和果品品质的技术问题。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业推广体系,进一步加快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和农村进步,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实惠。

(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把解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作为创新的重要任务,提高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围绕生态建设、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领域的创新工作,开展科技攻关,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努力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加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各环节的节水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自主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实现创新驱动为导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发挥高新产业的引领作用,着力培育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创新资源整合与优化,加大创新能力培育力度,推进制度、管理和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坚持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全市经济增长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一)工作目标

到年,把我市建设成发展后劲足、资源节约、功能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明显见效、创新体系日臻完善、综合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创新型城市。

1、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逐步增强

到年,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5%,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0%,万名就业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人数所占比重达到10%,企业R&D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5%,规模以上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达到8%,培育8-10个专利优势企业。形成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县域特色产业构成的产业体系,引进新产品(新技术)达到24项。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和科技进步水平位居省内先进县(市)行列。五年内实施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创新基金项目2项,引进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项,获授权专利10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

2、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体系

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府公共服务,营造更为浓厚的创新氛围,成为富有创业活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区域中心。规模以上企业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技术依托关系。

3、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深入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小麦、玉米、蔬菜等主要农作物和畜禽品种更新2次以上,优良品种推广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主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常见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85%以上。

4、创新成果惠及民生

推动信息网络建设,优化城市交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到年,百人口互联网用户数达30户,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数达50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

5、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创新体系更加健全,行政效率不断提高,校市、校企、科研院所等科技合作不断扩大,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重点工作与任务

1、科技发展方面

继续增加科技投入,落实科技体制政策,构建科技创新体制,到年末,实现主要农作物品种全面更新。农副产品紧紧围绕贮运、保鲜、开发、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工业在以传统产业为依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更新换代产品。重点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植和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到年,全市传统工业的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支柱行业的产品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搞好联合攻关、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到年,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识技能,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政府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和家庭个人消费等生产、生活领域,积极推行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发展网络服务。逐步建立健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商品供求信息系统、技术供求信息管理系统等,构建城乡结合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网络。

2、经济发展方面

(1)工业方面

“十二五”期间,在加快发展全市整体工业经济的同时,加大力度促进纺织服装、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和食品加工五个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

纺织服装业。以新大东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档服饰、布料、高支纱和缝纫线,逐渐改变我市纺织业纺纱原料以匹棉和涤纶丝为主、织造机械以有梭织机为主、纺织品服装以中低档织物为主的局面,逐步引进纺织先进设备清钢联、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形成纺织特色经济,形成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新格局,形成有重点、分层次、按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到年,全行业设备更新率达到90%以上,工业总产值提高到247亿元,争创2-3个省著名商标和省著名品牌。

化工业。以循环经济园区和马于园区两个市级园区为依托,以鹰特化工、博伦特医药中间体等企业为重点,按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发展方向,严格遵循高端、循环、生态、低碳的思路,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力争到年,化工产业工业产值达到7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8%,初步形成化工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发挥我市纺织工业发展优势,重点发展纺织机械的零配件加工生产,条件成熟时发展新型纺织机械及缝纫机械制造业;增加电缆产品的科技含量,促使电缆产业向规模化、科技化方向发展;轴承、阀门等冶金制造业向上下游延伸,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优化整合五金电料业,培育一批小而强,小而精、小而专的中小企业群。到年,行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95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50亿元,税金2亿元以上。

建材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规模、控制总量、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通过上大压小、扶优汰劣,全面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水平,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建材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年,拥有企业300家,培育3个税收超千万元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8亿元,税金1亿元以上,实现省著名商标1-2个,省名牌产品2个。

食品加工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和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增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保证程度,以双鸽集团为龙头,建立食品供产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巩固壮大并改造提升肉类屠宰加工、果蔬加工、罐头制品、果汁饮料、粮油加工、酿酒等行业,逐步提高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食品工业培育发展成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到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5亿元,税金4亿元以上。

抓好专利技术实施工程。以科技型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为重点,以专利试点企业为示范,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全面提升企业自身的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农业方面

抓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紧紧围绕“三农”问题,突出抓好以粮食、蔬菜为重点产业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农产品科技服务体系,以带动全市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到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万吨,全市优质粮食生产面积达到100%,优种覆盖率达到100%。首先抓好优质小麦的标准化规模生产。通过推广良种,综合管理,实现优质小麦生产区域化布局,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其次抓好优质玉米生产,积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引导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民之间建立有保障的互惠互利关系。

全面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引导农产品向安全、营养、无公害及品牌化方向发展。

以梨、桃、葡萄等鲜果为重点,稳面积、调品种、优结构,稳步提高果品生产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积极引进果品新品种,推广嫁接改造、增施有机肥、果实套袋、生物防治、秸杆和生草覆盖、网架栽培等果品种植新技术,加强果品生产标准化管理和无公害生产工艺,稳步推广果品品质检测和标准化认证工作。全市果树面积保持在31万亩,优质果率达到88%,产业化率达到60%,并加强果品储藏、包装、深加工工作。

加强有机果品基地建设。到年符合条件的果园全部完成无公害果品产地认证,成为安全无污染、优质的营养类食品,并由有关部门负责,申请进行产地环境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申办和使用绿色食品标准,逐步创出绿色食品名牌。

依托双鸽集团,重点抓好一批规模化猪场建设,建立养殖研发中心,积极开展与养殖户间的生产衔接,在马于等6个乡镇各建设占地50亩的“美丹”种猪扩繁基地,形成完善的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争取列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

3、社会发展方面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各类教育得到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在巩固“普九”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高中阶段适龄人口毛入学率达到90%。到年100所学校接入我市教育信息网,其余所有学校并入市教育信息网,实现“校校通”、“班班通’’。

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的技术培训,争取农村主要劳动力每人掌握1-2门致富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的种植技术,向高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迈进。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完善防控组织体系,提高重大疾病的预防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和反应能力。提高常见传染病,地方病的检查、诊断和预防控制能力。到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

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大力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提高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扎实开展水污染综合整治,认真抓好工业的源头治理。严把新上项目的环保审批关,切实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大力推广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先进生产技术。

四、创新城市建设的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创新工作的宏观领导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科技局局长兼任,具体负责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二)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健全全社会创新保障体系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市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长水平要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到年,市本级科技投入占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2.5%。建立多元化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入投、合作、引资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

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制定突破性的政策措施,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大力引进一批我市急需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积极创造有利于科技人员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工资调整、职务晋升、子女就业等方面要优先照顾,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实施农村人才培训工程,大力开发和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良好环境

落实有关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确保现有政策的充分有效实施,对制约我市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加大对创新政策法规特别是各项激励和扶持政策的执法检查和宣传力度。按年度对创新型城市建设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监督检查与评估分析,及时发现、深入分析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适时提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对策及建议,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