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业跨越工程实施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做好年工业跨越工程推进工作,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走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加快发展优势支柱产业,努力打造有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二、工作目标
年,新型电池与电动车(含专用车与汽车零部件)、生物与新医药、现代煤化工和煤电、制冷和电子信息、特色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食品、造纸、建材等)六大优势支柱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85亿元,同比增长24%以上。实施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42个,总投资1524亿元。全市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566亿元,增长20%。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产业升级工程,做大做强六大优势支柱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突出龙头带动、品牌带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做强新型电池与电动车(含专用车与汽车零部件)、生物与新医药、现代煤化工和煤电、制冷和电子信息、特色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食品、造纸、建材等)六大优势支柱产业。
1.新型电池与电动车(含专用车与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好电池产业的战略谋划,唤醒中华电池名牌的引领作用,支持环宇、科隆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延伸拓展电池—新型汽车—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加快申请“中国电池之都”称号。进一步加强与富士康、中航集团、中平能化集团、北汽福田、福汽集团的对接合作,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产能建设,提升产品档次,扩大产业规模,重点抓好环宇集团5亿安时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锂动公司6亿安时车辆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新航集团高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的实施,确保新能公司50万辆电动汽车(一期)、环宇集团2万辆电动轿车及2000辆电动大巴动力电池、中科公司1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研发能力建设,完成电池研究院筹建工作。做好电动车示范运营工作,基本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充换电网络。
2.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着力在生物制药、成品药方面寻找突破口。紧盯生物制品、疫苗、诊断试剂、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组建高水平的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发展新型疫苗制剂,大力提升干细胞与基因技术研发水平,加快完善生物技术药物、化学成品药、现代中药3条主导产业链。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力争引进1项投资超3亿元的大项目入驻园区。推进华星药业研发中心建设,重点做好双鹭生物医药产业园、拓新生化200吨系列阿糖核苷和年产1000吨核苷(酸)类系列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等项目的实施,提升医用卫材发展水平,打造中国卫生材料产业基地。
3.现代煤化工和煤电产业:结合我市目前的资源优势,系统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整体布局,抓紧谋划一批产业链项目,全力打造我市“大煤化工”产业。加快推进煤炭、煤层气开发,进一步加强与煤化集团在煤资源、煤化工、煤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推进产品深加工。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力争中科院煤炭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落户。谋划发展氨纶上下游产业链,做大做强甲醇、乙二醇、烯烃等产品,坚持“甲醇—烯烃—烯烃下游产品”发展路线,重点抓好中科化工整体搬迁及180万吨甲醇深加工一体化、心连心化肥年产80万吨尿素等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中联煤层气开发、煤炭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煤制烯烃聚合物产业链,力争华源护神1000万平方米聚氟树脂膜防寒透湿复合材料、银金达1.2万吨PET-G热收缩膜等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发展新型超临界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重点抓好渠东热电2×330MW热电联产机组项目的建设,积极谋划豫新发电新建2×600MW火电机组等项目。4.制冷和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寻找走出制冷产业发展低谷的措施办法,大力引进制冷终端企业,快速壮大终端产业规模,带动配套产业和制冷材料产业发展,提高本地配套率。推进新飞、中航两大制冷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制冷两器、精密铜管、新型制冷材料等产品的优势,壮大家用冰箱(柜)、汽车空调产品规模,积极开发医用冰柜、小型制冷器械,推动冷藏车与国内外龙头企业重组,打造全国重要的冷藏车生产基地。重点做好新航集团120万台汽车空调压缩机、宇冰150万台生物疫苗冷藏箱及100万台医用冷柜等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发生产卫星通信产品、战术数据链产品、微波着陆系统、民用航空通信电台、超宽带自组网通信电台、数字化单兵电台等产品以及太阳能电池,逐步扩大电子元器件生产规模,争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进方面有所突破。重点抓好中兵通信科技产业园、燕垣光伏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等在建项目的实施。
5.特色装备制造产业:支持起重、振动等优势产品做大做强,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做强专用设备等亮点产品,形成以起重、振动、铸造、节能环保装备为主体的特色装备产业体系,打造中国起重装备制造业基地。重点做好起重年产12台套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贮存系统、长兴精工10万吨装备钢结构、平原航空机电设备、锦隆重工1500套矿用救生舱等项目的实施。
6.传统优势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纺织、造纸、建材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食品诚信体系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监管,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积极承接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产业转移,重点抓好百威英博100万吨啤酒等项目的实施。推动造纸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继续削减草浆造纸规模,减轻环境压力。争取新亚集团40万吨食品卡纸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加快推进天邦纸业150吨脱墨废纸浆生产线等项目的实施。突出发展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终端产业,改造提升棉纺织和化纤等产业,高起点适度发展印染产业,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抓好景弘印染年产9000万米印染布、白鹭化纤1万吨新型溶剂纺纤维素等项目的实施。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安全、环保、节能新型建材,抓好北新建材6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生产线等项目的实施。
(二)实施项目推进工程,大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围绕我市现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谋划和建设一批支撑、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工业项目。突出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工业转型升级重大示范项目。深化重大项目市县区领导联系、项目推进、督查通报等工作机制,调整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和市级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对新建、续建、技改的重点工业项目,建立项目建设领导分包和责任推进机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年总评”制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建设、尽快投产。年计划实施5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42个,总投资1524亿元。重点抓好中航工业航空高科技园二期、深圳深新隆手机触摸屏项目、胜华集团高新电缆工业园(一期)、中原经济区新能源汽车电源动力系统总成及新能源专用车产业化基地项目等53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争取中航新飞专用汽车产业园项目、中国电波科技城、中兵通信科技工业园军民用装备制造项目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百威英博集团100万吨啤酒生产线项目(一期20万吨)、卫华重型装备产业园项目、豫飞重工集团新型工业化装备产业园项目、新马车辆有限公司年产15000辆场地车生产项目、海宝电器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台冷柜、保鲜柜项目和中科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项目、华电渠东热电一期2×330MW机组工程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承接战略新兴产业和食品、纺织、制冷、电子、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着力承接现代服务、服务外包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承接产业链链式转移与产业集群式转移。创新招商模式,以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招商作为主攻方向,实行跟踪招商,重点突破。整合招商活动,发挥大型招商活动的综合、集群效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洽谈和专题对口洽谈等活动,突出大项目和产业集群招商,着力引进龙头项目、配套项目。
(三)实施平台建设工程,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提高工业集聚发展水平和转型升级承载力
以“整合――创新――提升”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突出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突出节约集约发展,科学规划指导,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形成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明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聚区。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突出产业链条延伸,进一步提高配套率和成套化水平。明确产业延伸方向和重点,发展研发、制造、销售、物流及其他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抓好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配套企业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鼓励龙头企业采用重组、改造等方式,组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大力发展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抓好核心部件的配套,选择对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技术,实施重点突破和攻关。抓住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吸引配套企业进入集聚区发展。
(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大力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围绕我市六大支柱产业,推进研发平台建设,争取关键技术的突破,重点推动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池研究院、医学院干细胞与生物治疗技术研究中心、华兰生物研发和中试中心等建设与发展,筹建煤化工技术研究院,争取中科院煤化工试验示范基地、生物科研基地落户。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壮大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施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研发机构,积极支持骨干重点企业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成为全市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会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五)实施培育大企业工程,大力培育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带动力
以80户重点企业为主体,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网络优势,进行横向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实行低成本扩张,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扶持一批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的中型企业上规模,促其快速发展壮大,成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努力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超50亿元,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外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更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六)实施“两化”融合工程,大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提高工业的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着力提升企业生产自动化和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一是推进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通过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提升信息化带动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和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二是推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企业借助信息化工具和手段,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加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融合渗透,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七)实施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工程,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积极开发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新上项目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八)实施发展环境优化工程,大力提高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能力,不断创优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监测,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营造推动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健全服务机制,把企业服务年活动中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用制度固定下来,继续坚持领导分包联系企业制度。优化发展环境,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打造优良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强经济运行协调与监测。加强投入、产出以及重要生产要素的配置、协调和平衡,重点关注煤电油运、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求情况,监测分析要素制约对工业经济带来的影响。高度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宏观政策趋向,对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及时作出反应,及时提出对策措施和建议。深入分析经济运行情况,科学判断经济发展趋势,全面掌握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走势,加强引导和服务。
四、推进机制
(一)建立工作台账
建立工业跨越工程推进工作台账,将年度工作任务、工作目标落实到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明确责任人。对工业、产业发展指标和重点工业项目投资额度、建设规模、项目进度等实行台账式管理,确保按照时限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坚持定期组织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对重点工业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行集中观摩,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通报项目进度。
(二)加强督导检查
每月市工业跨越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各项工作实施推进情况,由市领导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工作要求,研究推进工作意见。市工业跨越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将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整理,与市企业服务年活动相结合,分门别类地送交有关职能部门,由有关职能部门限时办理或提出处理意见。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及时对各项政策、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情况,协调工作,解决问题。
(三)加强考核奖惩
市工业跨越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委督查室、市发改委、统计局等组成考核组,对各项经济指标、项目建设等目标进行评价考核。按照工作安排目标进度,通过月度督查、季度通报、半年初评、年终考评的形式,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核查,组织对各责任单位的考评。强化实效问责,对各责任单位推进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与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项目建设进展迟缓的予以通报批评、实施效能监察等处理,严格追究责任。考评结果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