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区林业旅游开发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背景和意义
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推进全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区域文化,提升全区品位,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裁,是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现代林业建设进程的重要手段。管理区地处京津周边,是首都周边的重要生态屏障区。地理位置优越、山场广阔、资源丰富,因此借助资源的优势,区内重点打造以森林旅游、生态发展为主的品牌项目,并把生态立区作为富民强区的根本。通过一系列的开发,形成了“春赏花、夏避署、秋观景、冬观雪”四季旅游格局,使全区成为华北乃至京津周边地区最优的四季旅游业景地。同时对全区森林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概况
管理区(牧场)位于省西北部、市北部。地理坐标北纬41°21′至41°32′,东径114°45′至115°。北部与康保县接壤,西部与沽源县毗邻,东、南、西三面与张北县相连。东西35公里,南北18公里,总面积373平方公里。产业吸纳流入区人口近8000人。辖五个管理处两个乡19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管理区驻地左家营,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距省人民政府驻地石家庄北偏东380公里,距市北90公里。管理区因受垦殖时间、放垦地段、土质、交通等影响,人口地理分布大体由西而东、由北而南趋于稠密,个别地域因移民、场部迁移或有变化。
地域古为少数游牧民族活动区,鬼方、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先后叩境。汉族杂入当溯自辽代,回族、蒙族始于元朝,满族起于清代,彝、黎、壮三族于近年通婚进入境内。
境内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满、蒙、回、彝、黎、壮,共111人。从1949年至今,全区人口性别构成总的来看是呈现逐步上升势头,但波动不大,基本平衡稳定,维持在102—110之间。主要原因是历史上是移民区域,建场时域外人口大量迁入,其中绝大多数是夫妻同来。再者,迁入人群文化素质较高,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不大。
自然概况
我区属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温带干旱、半干旱区。春季3—5月,受势力较强的空气影响,天气多变,少雨干旱,多大风日;夏季6—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在暖湿气流的控制下,天气温暖、湿润,降雨增多;秋季9—11月,暖湿东南气流渐衰退,干冷的西北风重新加强,天气晴朗,渐冷;冬季12—2月,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严寒少雪,多寒潮,常有剧烈的降温和风加雪天气。
1、光照充足,日较差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931.7小时,多年平均光辐射5811.8光焦/m2。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光合产物生成和积累。
2、水热同季。降雨多集中于6—8月。6—8月,降水平均260.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8%。6—8月,年平均气温22.8℃(6月)、24℃(7月)、22.7℃(8月)。这三个月的降雨和气温是同步进行的。
3、自然降水分布不均匀,年度间差别悬殊。在1952—2005年间,年降水量在241.7—558.3毫米,年平均降水量381.4毫米。其中春季3—5月,降水量23.9—137.6毫米;夏季6—8月,降水量183.5—429.7毫米。最多与最少降水相差246.3毫米。
4、多大风日。多年平均大风日60天,最多96天(1966年)。每年春季4—5月,大风日月均10—11天。1971年5月,大风日有19天。大风时,春季风沙遮天蔽日,常有沙尘暴,冬季风雪飞扬狂舞,能见度降低,道路常被淹没堵塞。当地俗语说:“冬季白毛风,春季大黄风,立夏不起尘,起尘埋死人”。
林业基本情况
全区林地总面积24.58万亩,占43.89%,全场林地木材总蓄积量4.86万立方米,其中全民所有制林地木材蓄积量为1.72万立方米,集体所有制(两个乡)林地木材蓄积量3.14万立方米。
农田防护林23601亩,其中杨树林带22840亩,榆树林带546亩;片林11699亩,其中杨树11083亩,榆树213亩,退耕匹配荒滩造林103700亩,其中杨树2670亩,榆树20411亩,沙棘2961亩,柠条47140亩,枸杞29538亩。
与日本友人共同参与了植树活动,顺利完成了“中日沙漠绿化造林”项目第一期工程。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10万元,其中日方投资折合人民币80万元,管理区投资30万元,完成造林751亩,达200270株。主要树种有:杨树、垂榆、云杉、沙棘、落叶松、樟子松、李子松、山杏、丁香、火炬、黄花槐等。
森林旅游发展条件
1、优势和经验
全区有林地面积达到24.58万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43.89%。由于林草覆盖率高,生态条件优越,具备了发展森林旅游的条件。同时我区近距京津,交通便利,加之资源上的优势,成为理想的旅游胜地。所以我区一方面依托现有的森林资源,大力开发旅游项目,一方面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区的中心工作,突出绿化美化亮化形象,增加旅游靓点,并把区内的资源优势,旅游发展前景,以新闻的形式公布,引起社会的关注,并招商引资,前来投资开发森林旅游业。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区森林面积较大,但由于起步较晚,尚有相当大的区域尚未被开发利用,一是投资商少,地方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二是我区是农林牧综合交错发展的区,森林分布大的地区居民较多,受传统的影响,一直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然景观;三是如进行生态移民,又无法解决移民后的群众生活问题;四是由于上述方面的原因,使我区森林旅游业得不到有效的开发。
3、发展前景分析
我区地处坝上地区,207国道纵贯全区,自然条件优越,但到目前为止,没有森林公园,已远远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和旅游业方面的需求。通过这次规划,我区将能利用开发的区域全面纳入2011—2020年规划范围内,具体是将桃源山庄森林公园,市白塔三盖淖湿地公园,黄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共新发展3处,面积0.83万亩。
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立足森林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统一,以保护全区森林资源、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开发和优化森林旅游产品、加强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优势,推动和促进观念转变和制度创新,大力引进和培养森林旅游专业人才,全面提升森林旅游开发和管理水平,促进森林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森林文化传播,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统筹发展。保护是前提,发展是目标,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林地保护、湿地保护、珍稀濒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荒漠化治理等紧密结合,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旅游发展需求和经济发展战略,实事求是地确定森林旅游的重点区域和重点旅游线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条件,把握好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避免过度开发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环境造成破坏,做到分区、分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森林旅游建设和开发活动。
3、倡导低碳理念、推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规划手段等方面发挥低碳理念对森林旅游产业的指导作用,大力传播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生态文化,积极谋划低碳生态旅游,在旅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减少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4、生态效益为主,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相结合,森林文化传播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森林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与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建设多元化、多精品、多功能的森林旅游产业体系,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5、多方参与、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调动社会广泛参与,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与相关区域的旅游业发展规划,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增强森林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规划依据
一是依据国家林业局文件。
二是依据国家林业局下发的《全国森林旅游发展规划技术方案》。
三是依据全区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四)形象定位
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新建省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文明教育基地1个。
(五)规划目标
从2011年到2020年来,全区新建森林公园一个,湿地公园1个,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
总体布局
(一)布局原则
一是坚持突出整体性、战略性、特色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二是坚持森林公园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原则。
三是坚持森林公园与林业生态工程相协调的原则。
四是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并举的原则。
五是坚持与群众利益紧密结合的原则。
(二)总体布局
规划总体布局为“一森林公园一湿地一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即,桃源山庄森林公园、市白塔三盖淖湿地森林公园、黄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桃源山庄森林公园
1、位于区城北部,距区城5公里,该区域退耕茂密,气候凉爽、景色宜人,位于管理区沙沟镇,由退耕还林工程区、公益林风景区、草原区组成,本次规划区域范围属沙沟镇。本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森林、冰雪和草原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把管理区森林公园建设成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带动管理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提升地位,适度超前;通过政府调控,企业运作;达到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塑造精品;服务经济,整体协调;冬夏兼顾,持续发展为规划原则。
2、森林风景区规划总面积3000亩,其中有林面积1115亩,森林覆盖率达37.17%。管理区森林公园年平均气温5℃,春季干旱少雨,气温回升快;夏季多雨,气温适宜;秋季风大,气温早晚温差大;冬季寒冷,一片冰雪天地。全年无霜期105天。
3、来管理区森林公园旅游的游客绝大部分是以观赏森林景观、草原为主。随着管理区森林公园的进一步建设,管理区森林公园的知名度将不断提高,游客将不断增加。
4、有利条件
(1)森林风景区内没有工业企业,没有污染源,呈现出蓝天白云,是一处天然氧。
(2)旅游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多样。
(3)环境优美,生态条件优越。
(4)政府重视,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较好。
(5)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的互补优势明显。
(6)旅游业发展的时机和外部环境较好。
5、制约因素
主要是道路、通讯、电力、景区建设等基础设施施工、维护难度大,成本高,开发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
6、规划期内发展目标是将管理区森林公园建成管理区的重点旅游景点,并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速度,建成集生态旅游、餐饮娱乐、春冬季旅游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7、建设项目规划:(1)建成2条步游路,一条贯穿三个景点的车行道路。(2)通过招商建成集餐饮娱乐、住宿、服务为一体的宾馆一处。
8、建设重点:(1)新建森林公园管理处办公用房。(2)修建车行路和步游路。
9、任务和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1)、宣传问题,将管理区森林公园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推介。
(2)、交通问题,主要是景区内的道路建设已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市白塔三盖淖湿地公园
白塔管理处三盖淖面积为5000亩的,占总面积的5.2%,淖系淡水,深4米,已养鱼。
白塔总面积65.9平方公里。林地41605亩,占总面积的42.6%;草场23000亩,占总面积的23.5%;村庄和道路7000亩,占总面积的7.2%;其它占地3395亩,占总面积的3.5%。
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使三盖淖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还可以发挥保障城市安全,缓洪滥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提高水源质量等重要的生态功能。湿地公园建成后,填补了察区湿地公园建设的空白,增加了区的旅游资源和种类,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来休闲旅游,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同时,湿地公园为当地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黄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黄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占地总面积300亩,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作为森林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森林旅游资源为主体,以森林、湿地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在特定的森林等自然生态地域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等产品与服务的特色旅游活动,是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愿望的一种特殊旅游方式。
坝上动植物标本观赏区是一处展示森林动植物生长过程中各个时期的性状、分布的专门区域,让游客了解森林动植物的生长习性,起到展示森林生态发展的奇妙功能。
森林生态景观投影室是采用科技手段向游客全面介绍林区内的各种景观的专门区域,让游客了解景区、历史和森林生态。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室内设投影仪一部,座位200个。
森林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以森林为主的旅游既是人们休闲娱乐领略大自然风光,陶冶情操的时尚运动,也是提升区内品味,招商引资的一项重大举措。建设森林公园是战略性的发展目标。但是随着修建一些设施和游客的增多,势必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发展目标上,一是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谨防建设造成的破坏。因此在修建一些供游客方便的设施上尽量利用林中空地,不造成大的破坏。二是随着游客的增多,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及树木花草的破坏,所以要把旅游与宣传溶为一体,提高游客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三是加强护森林防火工作,设立宣传标语碑,提升游客注意野外用火,提高防火意识。四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五是专门设立管理管护人员,按照公园范围,多片承包管理,将林木保护工作放在首位,确保森林安全。
保护措施
(一)管理体制建设
以区成立森林公园管理组织,各森林公园成立管理处,配置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森林公园内的治安和保护。
(二)政策与法规
大力宣传《森林法》和《森林管理条例》,扩大宣传面和教育面,提高游客爱林护林的意识。
(三)人才队伍建设
以森林公园管理处为框架,选派由一定文化素质和管理经验,又有林业技术的人员充实到管理中去通过培训管理,使他们尽快成为森林管理及保护的管理人才。
(四)监测和评估体系
各森林公园内建立森防检测站,防火检查站,严格森林管理制度,同时对森林的收入、环境方面的影响、建设用地的审批要有专人管理,并准确地评估森林公园对当地经济收入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环境影响等,为今后森林公园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
(五)其他保障措施
森林公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因此要从区内建立起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并与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农工创收、招商引资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全区以森林为主的旅游业健康持续地的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