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普高新教程实施方案范文

普高新教程实施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普高新教程实施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普高新教程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省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立足迁安实际,适应时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工作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新课程培养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全面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力推进我市教育强市建设的步伐,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遵循积极、稳妥、务实、创新的基本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新课程实施的合力;要在省、市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达到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划目标;要注意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注重研究新课程实验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全面推进我市新课程的实施工作。

目标任务

1、结合我市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建立适应我市不同层次普通高中的学校课程方案,努力构建具有迁安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全面提高我市普通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2、积极探索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方式与途径,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保证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使我市新课程的实施提供有益的经验。

3、构建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新课程的执行能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管理能力,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教学体系,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机制,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营造课程实施的交流平台。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构建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以教研室为纽带、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

5、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改革,逐步形成学校课程不断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评价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

6、建立适应我市普通高中“以校为本”和“全市学科一盘棋”相结合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实行教学研训一体化,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全市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我市普通高中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7、立足我市实际,因校制宜,分类推进,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我市高中教育质量和规模效益。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发展,满足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

课程设置

1、学段安排:每学年学时共安排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11周。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一周复习考试。

2、学分管理:学生三年获得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总学分达144个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的学分。一般在高一、高二两年内要求学生修满毕业需要的学分。

3、课程设置:各学校要按照市《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安排的建议》开设课程和模块,必须按要求全面、全部开设必修课程,特别是高考必考的九学科以外的学科。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加(校本)选修课程。

4、考核要求: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四个学习领域的每个模块要进行全市统一考核,学生未通过的考核科目要按照规定进行补考,补考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补考仍不合格的科目,允许重修或另选修其他模块。

组织领导

1、教育局成立普通高中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领导工作;成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业务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中教研室,负责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研究指导工作,开展教学业务指导,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目标、结构和内容的新型教学模式,总结交流课改工作经验,指导课程实施的课题研究,对高中教学质量状况进行有效监控,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2、各校要成立新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新课程实施的管理、指导、评价等,还要建立学科实施教研组、选修课程指导组、校本课程开发指导组、研究性学习指导组等相关组织,明确教育、教学管理等处室和人员的具体职责,切实做好本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各项工作。

重点工作

1、加强新课程的学习。各校要组织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等文件,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有针对性的“走出去、请进来”,充分认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深刻领会新课程实施的内涵和实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特别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和研究。

2、开展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积极开展和参加教育部、省、市、(我)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通过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和专题培训(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开展的培训)等,实现对我市高中专任教师和相关领导的全员培训。

3、做好课程设置与管理工作。准确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各科目课程标准的要求,研究落实市《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安排的建议》,开设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指导和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科学、合理地选课。鼓励学生跨班级选修课程。

4.制定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省教育厅的课程实施意见和市、我局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校新课程实施方案。成立由校长、教务处、年级组、教研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科教师组成的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本校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

5、深化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要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改变仅以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关经验。借鉴和学习外地的经验,指导我市及各校在课程开设、课程管理、评价改革、校本教研、师资建设、设备配置和使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经验,学以致用。高中教研室要对此有相应的指导性意见或要求,要开展类此的教学研讨活动,扎实稳妥地推进我市的新课程实施。

7、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各学校要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进行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引进、开发和利用报刊、杂志、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多样性课程资源。学校要利用好所在地的工厂、农村、社区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能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便利和服务。要进行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高中教研室要努力搭建相应平台。

8、做好新课程实验的总结和评价。(每)学期末各校对新课程实施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根据实施过程的需要,不定期举办各学科教学研讨会;要研究新课程实施条件下对学校的评价机制,研究新课程条件下的对教师的评价方案和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大胆探索创新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注意事项

1、认识新课程,学校管理观念、教师的教学观念要更新,建立适应新课程情况下的管理机制,教师的教学方法或模式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特别研究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或模式。

2、学生选课要处理好学校实际和学生意愿的关系,既不能否定新课程的选择性,又不能学生“放任自流”。

3、要把握和吃透新课程学科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必修)要控制好难度、深度和广度,要从原来企图“一步到位”的模式下“挣脱”出来。

4、要开好艺术、体育与健康、技术、实践和校本课程,研究艺术和体育课的开设方式,着重体现“选择性”;实践活动一定要按要求有过程方面的记录和体会;努力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5、学生评价的“成长记录手册”要真实有效,避免学期末或确定学生学分、评价时临时拼凑,避免仅由考试成绩决定学生评价的做法,要和学生学分的管理结合起来。

6、研究和实施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施,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具体途径。

7、学科教学一定要认真研究和落实“三维目标”,特别是对每节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策略进行研究,避免生拉硬套。

8、要加强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研究,探索适应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经验,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避免“世袭制”和“拍脑门”。

9、新课程实施更要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学交流和经验共享,教研室要加强此方面的学习和评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