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标准市场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高标准市场建设行动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标准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标准市场建设行动方案

2021年1月31日,我国正式《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十四五”开局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行动方案》,既是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为未来5年我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规划了“作战图”。

一、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和要求

(一)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

行动方案》首次对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加以明确,提出要“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可以看出,与现代市场体系相比,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增加了“制度完备、治理完善”八个字。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充分结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市场立规建制能力,积极对接和影响国际市场规则,全面提升市场规则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对现代市场体系的延续和升级,更加强调制度的完备性,更加强调公平竞争,更加强调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性。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基础性改革,可以从六方面理解高标准市场体系,即: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高标准的市场开放和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

一是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高标准制度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严格的产权保护,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原始动力。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力度破除各种市场准入隐形壁垒,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发挥全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前提条件。公平竞争是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可以促进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高标准的要素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不足,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快速发展但相关市场规则建设滞后等,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短板。建设要素市场体系,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形成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紧迫任务。

三是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使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可靠,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放心消费。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各种“坑蒙拐骗”现象,大幅降低消费者权益受侵害后的维权难度和维权成本,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环境和质量,使各类市场主体获得感更强。

四是高标准的市场基础设施。市场基础设施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支撑。高标准市场基础设施升级,既是扩大内需,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抓手,又是我国提升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要强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发展能源商品交易平台。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高效联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与虚拟市场崛起为代表的市场形态变化相适应,建设智能大市场,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

五是高标准的市场开放。推进高水平开放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高标准的市场开放不仅体现在国内外开放领域的持续扩大,更体现在开放深度的持续拓展上。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完善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实现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方式、标准体系的国内外融通,推动制度型开放。

六是高标准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前提。必须将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管,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提高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怎样理解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高”:

一是体系高。高标准市场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这是科学认识《行动方案》的关键点。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体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这一有机整体的关键组成部分。可见,《行动方案》是践行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和重大实践课题的具体路径,是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映像。

二是层次高。要素市场化是市场化的高级阶段。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从商品价格改革和商品流通改革开始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生产要素逐步进入市场,资金、劳动、知识、技术、信息逐步市场化。只有生产要素全面市场化,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素市场化进入到更高层面。《行动方案》提出,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开展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试点,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健全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设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这都体现出未来要素市场化的广度和深度将得到大幅度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知识密集型要素市场化是《行动方案》的重中之重。

三是效率高。市场体系的效率在于供给和需求能够快速相遇。尤其是全球化和智能化时代,供给和需求需要零等待的相遇。《行动方案》提出,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应用,畅通区域间、城乡间流通网络;实施智能市场发展示范工程,积极发展“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智慧社区”;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平台企业在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培育发展能源商品交易平台。这些市场体系智能化路径的着力点就是要提高效率。这将大幅度提升未来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智能化水平,并通过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四是质量高。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要为市场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高标准市场体系就是要激励并约束市场主体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行动方案》提出,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建立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和个人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宣传推广长效机制,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优化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推动商品市场创新发展,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同时提出,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健全依法诚信的自律机制和监管机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督,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可见,《行动方案》已经从一般的市场体系建设提升到高质量发展的微观主体激励约束层面。这是《行动方案》的一个新突破,更是国家经济治理效能的有力保障。

五是活力高。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之一是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市场活力的关键在于高流动性和进出自由。高流动性主要指产权(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等)的确权和流动。《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完善集体产权资产评估、流转交易、担保等综合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进出自由主要是指进出壁垒尽可能低,实现公平竞争。《行动方案》提出,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通过高流动性和进出自由进而激发的市场活力和创新,有利于形成供求适配的动态市场均衡。

六是格局高。多次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行动方案》不仅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更强调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政策,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推动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行动方案》通过高水平开放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具有全球宏观大视野。

二、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如何提出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体系建设一直摆在突出位置。2013年7月23日,在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从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强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产生深远影响,也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提出和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决定全文共十六个部分。其中,“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单独设立为第三部分,足见中央对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视。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2017年10月,党的召开,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8年1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体系之一,提出“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2019年10月,党的四中全会召开,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公布。作为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顶层设计,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2020年10月,党的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作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的战略部署。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篇的重要内容,单独成章,凸显其在我国改革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三、为何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市场是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优势与关键支撑。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转基础。党的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党的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这是中央从发展改革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必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首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利用好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把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转化为实际需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市场循环,疏通政策堵点,打通流通大动脉,推进市场提质增效,才能充分发挥大国经济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国内供需有效对接,实现内部可循环,并提供强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其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运行效率、开放程度、监管体制等都要与之相匹配。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坚持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产权,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有利于形成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再次,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市场规模体量快速增长,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环境不断改善,市场运行更加规范,国内市场的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但同时也要看到,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仍不健全,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竞争环境还不够完善,市场内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仍需继续拓展,市场监管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来建设市场体系,是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四、《行动方案》的突出特点

一是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有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党的五中全会要求,将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作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根基,将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贯穿《行动方案》通篇,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从制约市场体系发展最突出、群众反映最迫切、社会各界最关注、市场监管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入手,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和“两微一端”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问题和建议征集工作,共征集到近7000条意见建议,为制定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是坚持目标导向。按照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目标要求,围绕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搭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明确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目标任务。

四是突出务实可行。以行动方案而不是指导意见形式推进,意在着力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可实施的具体行动,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行动路径和推进方式,以5年为一个行动周期,压茬推进,动态调整具体行动,努力做到《行动方案》有行动、可行动、能行动,行动能落地、能见效,持续抓好改革落实。

五、《行动方案》提出了哪些具体行动

(一)基础制度方面,针对我国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仍不健全,产权制度有待完善,市场准入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市场竞争需要进一步公平有序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健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加强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规制等行动。

(二)要素市场方面,针对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总体不高,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经营性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发展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等行动。

(三)环境质量方面,针对商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消费者维权能力弱,市场基础设施区域差距较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完善质量管理政策措施,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加强消费维权制度建设,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引导平台企业健康发展,实施智能市场发展示范工程等行动。

(四)市场开放方面,针对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不足,制度型开放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推动消费品国内外标准接轨等行动。

(五)市场监管方面,针对监管协同性不足,信用体系不健全,行业协会商会和公众监督作用发挥不够,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行动方案》提出要推进综合协同监管,健全依法诚信的自律机制和监管机制,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发挥公众和舆论监督作用,健全社会监管机制,维护市场安全和稳定等行动。

六、如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一,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是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其中,严格的产权保护,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原始动力;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力度破除各种市场准入隐形壁垒,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发挥全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前提条件;公平竞争是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可以促进市场主体充分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首先还是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核心还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刘世锦指出,市场体系是政府和企业、个人等市场参与者相互依存和合作的产物。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政府角色和作用方式是关键。具体来说,一种是政府替代市场、直接指挥企业和个人配置资源,另一种是通过提供产权保护、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公正监督等公共产品,创造有效率的市场环境,使企业和个人等市场参与者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优化资源配置。刘世锦认为,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不是要不要政府起作用,而是如何使政府作用由前者向后者转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仍存有短板和不足,比如,在依法保护产权方面仍有薄弱环节,市场准入仍存有某些行政性垄断,不同类型企业仍有不公平竞争的感受,市场监管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等。在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方面,行动方案明确要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在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全面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在全面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方面,行动方案提出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加强和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据了解,目前上海临港新片区已启动强化竞争政策试点,探索实施垄断协议豁免制度;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制定也提上日程。

第二,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点和难点。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不足,市场决定要素配置范围有限,要素流动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新型要素快速发展但相关市场规则建设滞后,这些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短板。“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不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利于创新,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必然拖产品市场发展的后腿。”刘世锦指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必须把要素市场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加以推进,尽快补上这一短板,并使之成为市场体系上台阶、高标准的显著标志。行动方案对要素市场改革和建设作出系列部署。对土地市场,提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增存挂钩”,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完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改进完善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机制,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省域内跨区域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等。对劳动力市场,提出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构建全国统一、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等。对资本市场,提出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培育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对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提出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探索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新模式,设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这些部署立足于加强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着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对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依据。行动方案提出,在商品和服务质量方面,进一步完善质量激励政策,优化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探索建立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简化消费争议处理程序;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支持公共性快递分拣处理中心、智能投递设施等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商店”“智慧商圈”等。行动方案还特别强调,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平台经济,强化对平台企业监管。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翔峰认为,提升市场环境质量的核心在于制定制度和严格执行制度。行动方案通过改善市场环境质量,促进供给和消费平衡发展,完善法治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第四,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推进高水平开放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高标准的市场开放不仅体现在国内外开放领域的持续扩大,更体现为开放深度的持续拓展。行动方案强调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有序扩大金融服务业及以医疗、教育、体育、托幼、环保、市政等领域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业市场开放,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政策。另一方面,强调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实现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方式、标准体系的国内外融通,推动制度型开放。刘世锦指出,我国经济已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国内国际市场体系相互依存、相互博弈、相互合作,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面对逆全球化潮流,我们坚定维护和推进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不动摇、不后退,对外开放大门开得更大。我国相继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合作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我国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以此带动国内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也对全球市场体系建设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第五,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水平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前提,也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行动方案分别从综合协同监管、重点领域监管、自律机制、社会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强化要素市场交易监管,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督等。把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王一鸣指出,这些举措有利于完善监管规则和机制,营造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的监管环境,也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行动方案特别提出完善维护市场安全的体制机制,明确提出积极防范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将经济安全作为底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所长臧跃茹强调,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市场运行的风险挑战和市场体系安全问题,是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行动方案深入贯彻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提出一系列结合新时代特征的重大市场风险防范机制化设计,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建立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和示范引领,凝聚各方合力,尽快形成齐抓共推任务落实的良好局面。

七、扎实推动《行动方案》落地见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行动方案》重在行动,也要落到行动。实施好《行动方案》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稳中求进、久久为功,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建立推进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具体行动落到实处。加强对各项行动落实有关情况的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强化协同机制建设,切实解决相关问题,重大问题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二是推进制度建设。一方面加强市场体系本身的各项制度建设,包括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性制度,以及对接国际市场规则,强化国内市场立规建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能促进市场体系有效运行相关的现代市场监管机制等配套制度建设,包括包容审慎监管、信用监管、社会监管等。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为更好地促使各方深入把握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内涵和工作重点,将通过典型示范的方法,鼓励一些具有较好市场体系基础的地区,率先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及时总结、复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凝聚各方合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动各地区和各有关部门围绕重点任务,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推高标准市场体系任务落实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