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县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科学有效做好我县2021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根据市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市2021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的通知》(应急发〔2021〕1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从组织领导、地震监测、震情研判、应急响应准备、新闻宣传等环节,全面加强我县2021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切实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范和应对处置能力。
二、组织机构
县应急管理局成立2021年度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一)领导小组
组长: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成员:经开区安监局负责人,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应急保障服务中心负责人,各乡镇(场、街道)安监所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应急保障服务中心,负责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日常管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亲自部署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任务,亲自参与震情会商研判,分管领导抓具体落实,研究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职责,责任分解具体到人。
2.严密部署,细化措施。严密部署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加强仪器运维管理,做好地震应急准备;遇有地震突发事件或震情发生,开展调查,掌握一手资料,及时向市局报告相关情况并提出调整和部署有关工作计划和任务的意见;积极参与市局组织的各类会商会。
(二)规范震情跟踪研判
1.做好全县地震宏微观异常核实与上报,第一时间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所有地震宏观异常均现场落实,并形成异常落实报告上报市应急管理局。
2.做好地震预测意见登记造册工作,按照规定接收并登记全县震情预测意见,正式的地震趋势预测意见填报短临预报卡,汇总全区震情会商意见并进行登记,同时上报市应急管理局,做好震情预测意见或会商结论的保密工作,不外传、外泄或在互联网电脑上操作。
3.做好重大震情或异常评估与上报工作,全县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出现大范围、多区域各类宏观异常,或台站及周边区域出现数项同步、大幅突变异常,立即现场落实并上报市应急管理局,同时配合市局召开紧急会商会,对异常和震情进行评估。
(三)加强仪器运维管理
1.配合市局定期开展台站接地电阻测试。
2.保障监测网络正常运行,完善台站巡检制度。加强台站聘用人员责任意识,要求其每天查看台站观测环境和仪器运维状态1次;局工作人员每月到台站巡检不少于2次,梅雨季节、强对流级霜冻天气时段适当增加巡检频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四)夯实地震监测基础
1.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体系,及时更新全县“三网一员”信息,确保震情信息上传下达、及时高效。
2.配合市局完成地震监测项目建设及标准化改造相关工作,严格按照上级统一布置,扎实推进工程项目,完成县年度目标任务。
3.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杜绝影响地震监测的事件发生,不断改善地震台站的环境和设施,保障地震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五)做好地震应急准备
1.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和震情应急工作任务,落实好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全体人员确保联系电话24小时畅通。值班人员在接到震情或异常信息报告后,要按照工作流程,第一时间开展前期处置工作并上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开展地震应急和信息工作,熟练掌握震情处置程序,一旦突发地震,保证应急工作有序、高效。
2.强化应急设备、通讯系统的运维保障与检查。加强对应急指挥中心技术系统、视频系统的维护,确保应急电话、各信息节点网络畅通;定期对地震应急专业装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所有装备良好的工作状态,熟练掌握装备使用技能。
3.定期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以消防为主力,以志愿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社区群众等为辅助,逐步完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
4.做好重大活动和特殊时段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根据统一部署,在国庆、元旦、春节、高考等特殊时段,认真做好应急值守、数据汇集工作,为重大活动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六)科学引导社会舆论
1.密切跟踪涉震舆情,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避免地震谣言产生与传播。与公安部门建立紧急联络机制,一旦发现有地震谣传,立即对相关责任单位或个人进行查处,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服务;建立健全舆情应对处置机制,按照规范流程涉震信息。
2.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等特殊时段开展宣传活动。依托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及乡镇文化站、街道、社区活动阅览室等公共资源优势,建设覆盖城乡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网。建立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主阵地,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以及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体广泛宣传地震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