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青少年训练工作方案范文

青少年训练工作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青少年训练工作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训练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突出重点、强化优势、效益优先”的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推进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继续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青少年体育训练网络,认真贯彻“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的”少儿训练方针,实施精品战略,举全省之力,在2007—2010年继续实施《省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十年规划》,以奥运会上再夺金牌,全运会上再创辉煌为目标,积极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促使竞技体育持续发展,为实现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而奋斗。

二、目标任务

以2011年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2012年第三十届奥运会,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为目标,在全省积极实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111213”工程。

(一)项目设置:

田径、游泳、射击、举重、摔跤、跆拳道、拳击、赛艇、皮划艇、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柔道

(二)布局任务:

省体育局下达《省(2007—2010年)青少年体育训练周期布局》。本周期,全省二线年度在训人数达600人以上,三线在训人数达2400人以上。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省体育局与各设区市体育局签订目标任务责任状,完成二、三线布局任务。设区市体育局根据1:2的比例与县区确定四线布局和周期目标。

原则上,大市设置12个,小市设置9个以上的布局项目。各市重点优势项目积极创办省单项训练基地,在训人数不得少于申报审批数。同时评为国家后备人才基地的省级基地有50%在训人员承担二线任务。三线在训人数在上一周期的基数上增加百分之十五。

本周期内,二线布局要完成输送率25%,达优率30%,达一级25%。三线布局中,基地要完成输送率20%、达优率25%,其他完成输送率15%、达优率20%。

(三)训练网络目标:

本周期,全省要努力建成5个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每个项目建成2个以上的省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6个国家级传统校,45个重点县级体校,150个省级传统校以及300个省级传统校。

各市要高度重视本地区青少年体育训练网络的建设,继续巩固已初步形成的训练网络。各设区市要办好市级体校(市属训练单位),有2个以上的优势项目创办为省级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县区均成立少儿体校,50%建成重点。高水平人才试点校、省市两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网点校都要有较大发展。

三、措施办法

1、成立新周期全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领导小组,把后备人才培养真正列为各设区市体育局“一把手”工程,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制。省体育局制订“设区市体育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考核细则”,加大对设区市工作的考核、指导、监控力度,将各市体育局对竞技体育工作的重视与成效纳入考核内容。

2、高度重视市级体校(市属训练单位)和省级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建设,严格按照《评估细则》指导和宏观调控,进行年度和周期评估考核,实行动态管理。鼓励各市将优势项目办成省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承担二线任务,提高输送率。

3、把县级体校建设列入设区市“111213”工程目标任务,要求各市100%建成县级少儿体校,50%建成重点体校。鼓励各市充分发挥社会、企业、高校、个人办青少年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断扩大青少年体育训练网络。

4、继续大力推进“体教结合”,以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为契机,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少儿体校建设中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以抓好高素质后备人才培养来促进和带动学校体育。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市级传统校数量,使更多的学校拥有体育特色项目,培养体育特长生,促使学校体育全面发展。努力探索更加优化、更加有效的各级少儿体校与学校结合的模式,增加体校的发展后劲。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少儿训练。

5、坚持“突出重点,效益优先”,加大后备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继续完善经费使用办法和各项奖励政策,把经费投入与运动成绩、完成目标任务挂钩。各设区市、县区体育局的体育彩票公益金要有三分之一用于少儿训练。继续争取将少儿训练的补助经费列入当地财政。给予更加宽松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源用于青少年体育训练。

6、继续实行训练竞赛工作的年度和周期评估检查,完善各级各类评估细则,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

7、充分发挥省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对项目的指导作用。省体育局在对中心加强统一指挥,宏观调控的基础上,鼓励中心发挥业务管理的龙头作用,发挥中心对基层项目发展的指导与监督作用。

8、切实加强全省基层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有培训、指导责任;各级体校负有管理责任。体育行政部门要把提高教练的整体水平,改善教练的项目结构,关心基层教练的切身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利用与学校结合的优势,稳定并扩大教练队伍,为教练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9、加大少儿训练的科学选材,建立省、市两级选材机构,制订二、三线选材标准,规范输送进队程序,培养选材干部队伍,使青少年体育训练逐步提高科学化,集约化。

10、认真制订省运会、年度少儿比赛的有关规定,完善引进、基地、计牌计分、输送、奖励等有关政策,更好地发挥其杠杆、导向作用,保护和调动基层开展少儿训练的积极性。

11、严肃赛风赛纪,采取更加严格、有效的办法,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坚决抵制任何损害基层业余训练积极性,损害全省少儿训练大局的做法,执行违纪处罚规定,创建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

12、努力提高训练竞

赛管理水平,建立各类数据库,实行微机管理。少儿比赛实行竞赛软件,建立科学的竞赛管理程序。大力培养训练竞赛干部和各项目骨干裁判,提高竞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