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现实基础
位于中部,是北翼的一座新兴城市,下辖5县、2市、2区,人口800多万,面积17万平方公里。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粮棉油和水产品生产基地,“”以来,以汽车、机械、纺织为支柱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世界第一个野生麋鹿保护区和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交通便捷,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四位一体的现代交通网络。年,全市实现GDP11743亿元,财政收入111亿元;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为209%,全市138个乡镇,农村人口比重为587%,农民人均纯收入5431元,农村经纪人达20多万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4家。开展农村信息化试点,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全市农村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40万门,电话用户超过260万户,宽带用户超过5万户,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宽带、有线电视通达全市所有行政村,开通了“七一”电视频道和“红色”网站,形成了卫星接收终端、有线数字电视、互联网和传统光盘“四位一体”教育模式。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四电一报”成效明显,新闻媒体开办了农村信息专题专栏,市、县(市、区)两级农业网站运行良好,“农信通”、“农技110”受到农民欢迎。市、县、乡镇三级为农信息服务网络已经形成,服务人员达200多人,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工作室。
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日趋广泛。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开展创业、就业等方面技能培训,4.7万多人获得了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合格证书,转移农村劳动力15.5万多人。全市信息化规划和电子政务方案稳步实施,部门信息专网加快向农村延伸,工商、税务和新型合作医疗等业务系统已在农村基层使用,农村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了一批农村信息化应用典型和先进镇村。
农村信息化地位更加突出。国家和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就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作出全面动员部署。中共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创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试点市”的目标任务,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摆上十分重要的工作位置。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着力推进信息应用,着力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长效机制,探索“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市场运作、依托远程教育、突出产业引领”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我市“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的奋斗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我市试点工作到年末基本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信息应用成效明显。农村近2/3的企业单位、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接入宽带,产业领域率先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形成特色,村务管理信息化和各类惠农信息化项目加快实施。
2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信息化组织有力,形成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信息服务站点体系,拥有5000人左右专兼职农村信息员队伍,基本实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可持续运行。
3信息化培训开展有力。市、县(市、区)、乡镇、村有关领导干部、信息技术骨干和专兼职农村信息员的信息化培训面达100%,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提高。
4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通过村务公开及电子村务建设,干群关系得到不断改善。通过技能培训,实现50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以上,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社会更加和谐。
三、重点任务
试点工作从完善网络基础、突出信息应用、构建长效机制、强化知识培训着手,重点实施四项工程:
(一)“双入户”工程。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宽带、有线电视网络到村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扶持一点、通信运营商投入一点和用户自愿拿一点的办法,加快宽带、有线电视“双入户”,进一步改善信息基础条件,满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需求。开展社会合作,向农民提供“买得起、用得好”的信息终端和系统。电子政务系统与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联通,使电子政务深入乡镇、村服务“三农”。
(二)产业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大户的带动作用,以农村各类企业单位、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先导,加速农业产业链及各行业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优化整合特色农产品网站,推广电子商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辅助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工作。在突出产业引领的同时,以需求为导向,稳步实施村务管理信息化和其他信息化惠农项目。
(三)综合服务工程。建设以市场化为方向,集信息服务、远教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站点体系(市、县(市、区)两级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服务点(挂“信息化体验中心”牌子))。建立一支服务到组、到户的村专兼职信息员队伍,为农民提供普遍信息服务,基本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信息入户的总体目标。建设市、县(市、区)为农(信息)服务网上大厅,加强涉农信息资源综合开发。
(四)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平台,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专业公司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广大农民获得更多的种养技术、就业技能、创业本领和文化享受。
四、工作步骤
试点工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局部试点阶段
范围:县及和全镇8个行政村(居),县及镇和全镇12个行政村(居),镇市及镇和全镇13个行政村(居),共计3个县(市)、3个镇、28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
任务要求:
(一)立足经济、富民优先,重点实施“产业引领工程”。试点镇1/2以上的农村各类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率先上网,推动宽带网络向农村重点行业特别是特色农业产业链延伸。推广使用农民“买得起、用得好”的信息终端和信息系统。
(二)建设村信息服务点(信息化体验中心)达到标准要求。探索村级点的社会投入模式和长效运营机制,形成综合信息服务站点体系示范(市、县(市、区)两级信息服务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村信息服务点)。
(三)与社会力量合作,在试点县(市)研发为农(信息)服务网上大厅平台软件系统,探索为农信息服务功能的模块化,综合提升信息服务效果,并为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标准化积累经验。
(四)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努力把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办得更有成效、更具特色,同时做好农村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
(五)开展软课题研究,探索综合信息服务站点体系的社会化建设、多功能集成、市场化运营之路,研究制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考核评估办法。
第二阶段:全面推广及总结验收阶段
范围:暂定为全市9个县(市、区)和市开发区的全部乡镇及其行政村(居)。
任务要求:
(一)全市农村近2/3的各类企业、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宽带上网。推广使用农民“买得起、用得好”的信息终端和信息系统,加快电子政务系统与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联通。
(二)全面推广“县级信息服务中心、乡镇信息服务站、村信息服务点(信息化体验中心)”三级综合信息服务站点体系范式,推广村级信息服务点的社会投入模式和长效运营机制,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各县(市、区)推广建设为农(信息)服务网上大厅平台系统,稳步推进村务管理信息化,加快开发科技知识、网上教育、远程诊疗、文化娱乐、社会保障、咨询与诉求等信息惠民项目。在加快完善“网上大厅”平台功能的同时,着力整合各相关部门的涉农信息资源,建设涉农信息数据库,更好地为“三农”提供渠道权威、功能集成的综合信息服务。
(四)继续办好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并做好农村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
(五)继续开展软课题研究,组织开展农村信息化舆论宣传工作。
(六)做好试点工作总结,迎接国家和省对我市试点工作的全面验收,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作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争取提前列入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示范。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市委组织部长等市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作为全市信息化包括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市信息化办公室负责试点日常工作,与市委组织部、农办和市农业局等单位共同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整合相关资源,调整充实市信息办力量。各县(市、区)、乡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明确相关机构承担农村信息化工作职责,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立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从试点年度起,财政每年安排必要的试点专项经费和工作经费。其他有关方面也要安排相关资金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确保不增加农民和村集体负担,不增加村集体负债。制订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经费先期主要用于扶持农村信息服务点建设,以及网络进入试点大户的补贴、对国家和省农村信息化试点课题的配套补助、吸引社会投资的补贴,以后主要资助农村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积极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格局。
(三)广泛开展合作。加强与国内外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农村信息化试点专家组,共同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着力引导通信运营企业,加大对农村信息化设施投入,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为农民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寻求广泛合作,大力推广农民“买得起,用得好”的信息终端产品和相应的信息系统,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项目申报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四)完善工作机制。1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管理机制,制订农村信息化试点的政策措施和分年度行动计划,健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规章制度。2建立农村信息化舆论机制,举行专题研讨,开展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宣传,积极营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3建立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制度,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农村信息人才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农村信息员队伍。4建立农村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制订全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标准,完善考核评估办法,推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