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创建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标准化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验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以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为目标,以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全市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动农业标准体系、检测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建设,提高我市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3年,制修订50项以上农业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建立完善11种以上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50个,形成国家、省、市三级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85%以上;帮助和引导30家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培育10个以上名优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12个以上;达到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验收标准,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建成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三、工作重点
(一)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紧紧围绕牧、果、烟、菌等农业主导产业,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示范区管理规程,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标准体系。修订完善农业地方标准规范,使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都有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形成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成立由市质监、农业、林业园林、畜牧、食品药品监管、水利、烟草等部门与农技、种子、植保、土肥、农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等技术推广和科研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粮食、林果、畜牧、蔬菜、水产、食用菌、中药材等专业技术委员会,具体制定各项农业地方标准。到2013年,深加工农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初级农产品标准覆盖率达60%以上,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65%以上。
(二)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通过争创农业标准化示范市、县、乡、村、户的“五级联创”活动,形成上下联动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示范引导型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通过“公司+基地+标准化+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企业带动型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以仰韶酒业、雪莲面业、兴华面粉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市优质小麦的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85%以上。以湖滨区东坡蔬菜、灵宝大王蔬菜等现有国家、省、市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依托,不断扩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规模,确保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以二仙坡果业山庄、红强园艺场示范区和缘份果业、鑫源果业、湖滨果汁等12家果汁企业为依托,扩大苹果、桃、梨、枣、杏、核桃等林果标准化生产规模,使林果种植面积达到82万亩。以尚正食品公司、河南新大等肉牛、生猪养殖加工企业为龙头,进一步规范肉牛、生猪的饲养、屠宰、加工和销售,标准化养殖达到100万头。以博康公司、隆茂养殖公司为依托,使禽产品标准化养殖达50万只。以河南瑞宝药业、卢氏合美药业、天地科技公司为依托,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45万亩。
(三)加强农业检测体系建设。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为重点,建立包括农副产品、农用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检测在内的项目齐全的农业检测体系,并不断增加新的检测项目。以现有的农产品质检机构为依托,建成省内先进的农业检测体系,逐步形成组织方式社会化、技术水平现代化、运作机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辐射豫晋陕的区域性检测网络。市农业、林业园林、环保、国土资源、畜牧等行业检测机构要按照国际标准,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检测水平。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要配置必备的检测设备,推广快速检测技术,实施全程监控。
(四)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标准体系。要按照《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6)》等国家标准,在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在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包括新产品开发、原材料采购、半成品、生产工艺、生产管理、包装、贮存、运输和物流)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重点建立检验方法标准、加工过程标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应用指南等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五)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申请、保护工作纳入全市农业发展战略规划,切实抓好对名特优农产品的挖掘和保护,加快培育具有三门峡地域特色的品牌农产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把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申报为地理标志产品,扩大其在全国的知名度。
(六)建立农业标准化信息体系。依托三门峡市农业信息中心,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服务体系方面的优势,广泛收集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标准化信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掌握国内外农业标准化活动的最新动态,及时传递到企业和农户,为农业标准化发展提供信息支撑。
(七)建立农业标准化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建立专家型农业标准化人才库,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我市定点帮扶和指导。全面培养农业标准化专业人才,力争2-3年内培养一支300-500人的高素质农业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大农业标准化知识的培训、普及力度,以广播、电视、现场会、专家报告等形式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跟踪培训、指导,每年累计培训不少于5000人次,使受训农民真正掌握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我市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三门峡市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另发文),负责全市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的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注重部门协作联动。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协作配合,形成合力。质监部门作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审批、农业地方标准、技术规范,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农资市场的监督整顿工作。农业、林业园林、畜牧、烟草等涉农部门具体负责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和推广,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科技部门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立项审批和科技项目的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资金保障,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环保部门负责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环境检测及环境监督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把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每年不少于30万元,各县(市、区)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每年不少于10万元,市质监、农业、林业园林、畜牧、烟草、科技、水利等部门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每年不少于5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多方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严格检查考核。要将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年底,由市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给予奖励;对措施不力,影响创建进度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定期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创建工作有效落实。
(五)强化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创建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的意义、目的、政策和方法,营造创建工作氛围,使广大农民和企业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积极举办各类农业标准化成果展览,通过实物、图片集中展示农业标准化成果,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