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市政印发企业服务工作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为贯彻落实市次党代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重持续、求协调、促提升、惠民众”的要求,把企业服务作为解难题、促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推进企业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为核心,突出抓好百户重点企业,强化惠企政策落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战略重组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为我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富民兴许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规模实力有新提升。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
转型升级有新成效。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年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10—15家,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大中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1%,精深加工产品比重有新提高,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数量不断增加。
服务效能有新提高。企业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办理,政策范围内问题办结率达到100%。
三、主要措施
(一)完善长效机制,突出政策咨询服务。一是完善企业服务制度。按照“重点扶持、动态管理”的原则,做好年度全市50户大企业(集团)、100户小巨人企业和100户重点企业认定和培育工作。对确定的100户重点企业,继续实行市级领导联系、市直部门分包制度,完善机制,注重实效。加大政策咨询服务力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面向重点企业的政策咨询会,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政策咨询服务。二是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积极落实土地、环保、财税、金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加快企业集群集聚发展。三是做好企业反映问题办理工作。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企业反映问题办理工作的意见》(许政办〔2011〕46号)要求,通过政策咨询会、现场调研、问卷调查、服务热线、电子信箱等途径,收集问题并归纳梳理、建立台账、分解落实。各承办单位要认真办理、限时办结、确保实效。市企业服务办对企业反映问题办理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定期向市政府汇报进展情况。
(二)强化运行调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加强监测分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分析,加快建立重点企业资料库和数据直报系统,建立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平台,不断扩大监测范围,提升监测分析水平。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多措并举,有效保障电煤供应。加快电力项目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确保电力有序供应。加大协调争取力度,切实做好迎峰度夏和保电度冬工作。关注成品油市场变化,建立完善成品油供需协调调度保障机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稳步增加热源能力、完善热源布局、理顺煤热价格,确保市区集中供热平稳运行。三是努力满足重点企业用地需求。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优化配置计划用地指标,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和考核体系,引导企业科学设计生产流程,优化厂房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四是破解企业资金瓶颈。深化银企合作,建立银企信贷沟通协调和资金需求信息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引导和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促进科技、金融结合,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五是优化企业用工服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和平台,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安排综合性或专题性招聘活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定期举办校企对接活动,引导企业员工到职业院校对口接受技能培训或职业院校在企业设立对口基地,支持企业开展转岗技能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及时我市重点领域、重点专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六是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推介、展销活动,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引导企业及时跟踪把握市场消费趋势,掌握市场最新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继续做好产销对接工作,重点抓好汽车及零部件、食品、纺织服装等上下游企业产品供需衔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三)抓好企业培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年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发〔〕4号),做大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做优做精四大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组织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年全市组织实施117个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52亿元以上。二是实施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实施大企业(集团)和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强化要素保障和资金扶持,培育和集聚一批大的企业(集团)和有活力、高成长、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小巨人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着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和科技专项资金的支持。鼓励企业引进、培育、聚集高层次人才。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新增省、市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10—15家。三是推进企业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加快推进企业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通过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重组,发展横向整合,实施低成本扩张,扩大经营规模,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鼓励我市优势企业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央企和大企业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增强资本实力,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对标达标活动,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工作。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及专利技术的申请和评审工作,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四)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贯彻落实国务院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制定我市配套措施和政策,对科技型、创业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一是分类施策,推动企业提档升级。按照中型企业抓升级、小型企业抓成长、微型企业抓培育的思路,通过规划引领、落实政策、优化服务等措施,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尽快使微型企业跨入小型企业,小型企业跨入中型企业,中型企业跨入大型企业。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形成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合力。制定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办法,优化企业融资环境,破解企业融资难题。筛选中小企业项目集中向各金融机构进行推介。加大企业直接融资力度,探索发行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市企业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水平。搭建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服务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博会等各类展会。根据全市产业布局,依托园区积极规划、申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努力争取国家、省有关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持。抓好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加强技术服务、创业信息平台建设,开展创业辅导和培训,强化科技服务,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落实好技改贴息及新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品牌、专利等资助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政策法律服务等服务体系。(五)减轻企业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治理。严格清理整顿涉企收费,严厉查处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行为,严禁违规强行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对企业进行强制服务和强制收费,实行涉企检查备案制度。重点清理建设领域的审批性、审批前置类收费,生产经营领域的强制性、垄断性检验、检测、鉴定、认证类收费。二是加强企业周边环境整治。继续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环境、企业治安环境等专项治理,积极构筑企、警、地共建的治安环境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投诉举报受理机制,对企业投诉举报、检查发现以及媒体披露的影响企业发展的案件线索,依法组织查处,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三是提升行政审批效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行为,抓好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全面落实外商投资“零接触”代办制,加大项目联审联批工作力度,扩大联审联批范围,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强化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作用,对行政审批、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施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投诉处理、信息服务和统计分析,促进各级政府依法、高效、规范行政。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企业服务工作继续采取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分级实施的办法,在市企业服务联席会议统一协调下,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制订工作方案,保障工作经费,做好企业服务各项工作。市企业服务办公室要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促进企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强化督导考核。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对各地、各部门企业服务情况进行通报。要继续把企业服务作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政风行风评议的重要内容,完善企业服务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把经济运行指标、企业反映问题解决率、企业投诉率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年末由市企业服务办牵头,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以市政府名义给予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三)营造良好氛围。要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向全社会宣传企业服务渠道,帮助企业熟悉并运用服务平台,增强政企沟通效果。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总结宣传全市企业服务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在全市形成关心企业成长、服务企业发展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