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促进教育创新的工作安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强教育同科技与经济、同文化与社会的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办好以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历史性任务,努力构建具有边城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2基本原则
以发展为主题。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实施适度超前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高速为主线。抓住校网布局调整和教育结构调整主线,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普教质量,扩大职教规模,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以改革为动力。深化教育改革,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加快管理机制创新,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培养教育新的增长点,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为质量为根本。贯彻质量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方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加大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主要目标
1巩固成果,提高水平
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两基”质量和水平,年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提高到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2%以下;彻底清除青壮年文盲,充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和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年,使全市城乡、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2积极发展儿童早期教育
年,全市3岁到6岁儿童受教育率达85%以上,使绝大多数儿童受到早期教育、营养、卫生保健方面的指导。年,全市3岁到6岁儿童受教育率达95%以上,建立完善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使每个儿童从出生起就受到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
3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全面提高普通高中质量,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教育比例达85%以上,年达90%以上。
4稳步扩大受高等教育数量
积极发展普通高考、电视大学、自学考试、函授大学等规模,年我市高等教育入学率达27%以上,年达30%以上。
二、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要本着“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原则,着力抓好七项重点工程的实施。
1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1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中小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分别不少于10天、20天、30天。为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以及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农村中小学要管好、用好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用地,不得擅自转让、出租和抵押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
2高度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各学科有机深透民族精神教育,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每周要安排1小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年月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班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及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定期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基址,瞻仰革命遗地。祭扫烈士幕(碑)缅怀民族英雄、仁在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城市、农村和名胜古迹,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军事训练、冬夏令营等教育活动。各中小学要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主题班会;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职业理想”为主题,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3大力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教育重在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各中小学校要树立以诚信立校、以诚信立教、以诚信育人的思想,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要遵循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小型为主的原则,既要有声势、有影响,又要扎扎实实。
4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中小学生道德修养。养成教育要突出重点,区分层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为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学生身心特点,确定不同的侧重点,低起点,严要求,强化行为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拓宽渠道,注重结合,加大教育的广泛性。理性教育与形象教育相结合,注意选择学生身边先进典型,提高教育感染力;集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造成浓厚舆论氛围,发挥“平行影响”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加强学校班级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整体效应;校内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完成道德实践任务,增强亲身体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课程改革工程
5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培训、研究、服务中心的作用,贴近中小学,贴近新课程改革第一线,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训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新课程培训的实效性。要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积极探索研培一体化培训模式,精心选题,科学论证,大胆进行课改实验推广研究,以研兴培,以培促研。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提升,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案例培训模式,写好、用好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和帮助教师从课改实践中学习,从案例反思中进步,提高教师课程操作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具体观察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教研机构应有2项州级以上立项课题,教研员人均有1次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教科研成果。
6准确定位,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校本研修。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校本研修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性活动和教师行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修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通过反思日记、观测反思、案例反思、课例反思等实践反思方式,实现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对话的过程、理想的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组织教师合作教学、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课改沙龙、经验共享、自觉协助等形式新颖的同伴互助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现场指导、骨干带动、校长支持、专业座谈等形式多样的专业引领,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7课程改革工作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和基础,必须把树立新理论贯穿在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容自由的教学氛围,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课堂上多些微笑、鼓励语,以师情投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宽而不松,严而不凶。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直接经验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的认识,实现生活世界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的融会贯通。要树立“尊重差异,追求发展”现代教学观念,充分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独特性。组织学生“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公平竞争,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既合作又竞争的现代竟识。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掘、激发与培养,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各学校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新理论、新要求,修订学校教学工作制度和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估细则,正确处理课程改革与常规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以改革推动常规的更加完善。
3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8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造就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学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师德建设应注重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和一段教师基本底线要求相结合,不断改进和创新师德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三年一次全市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中,表彰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德育工作者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师德典型重点宣传和优秀教师报告团活动,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9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基础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要从以学历提升的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再创造,更新教学内容;继承、借鉴前人或他人的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善于改革创新,形成独具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学生表露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引导和激发。注意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新信息;积极参与教改实践,善于提出新思路和新举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多练笔、多模仿、多推敲”总结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全市专任教师应有不少于两次市级以上研究成果。
10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师资队伍建设应坚持“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政策,着重扩大市级以上名优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模范班主任)规模。设立教育发展贡献奖和教育教学质量成果奖,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校,定期给予表彰奖励。注意发挥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州级以上骨干教师作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榜样作用,要做到五有”一有明确的培养对象,相对固定1~3名青年教师作为传、帮、带的对象,原有基础上有明显进步;二有研究课题,至少主持一次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或研究该课题的主要成员;三有研究成果,每两年至少有一篇市、州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以上研究成果,或在州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四有示范课,每年至少一次在市级以上范围内承担教育教学示范课;五有网上展示,每年在教育网上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4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11加大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采取上级拨款、银行贷款、社会捐款、学校自筹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对全市各类学校计算机配备和相关信息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电视大学校平均4名、职业高中平均6名、普通高中平均8名、初中平均12名、小学平均30名在校生拥有1台计算机的标准配备计算机。全市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要建成符合教育部要求的不同层次的校园网,市城区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要配备一个多媒体教室,所有城区中小学要配备两个多媒体教室,全市中小学都要实现要联网。
12切实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确保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工作中,应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核心课程之一。要巩固普及教师信息技术的成果,提高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在决策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建立稳定的能够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的专业队伍,建设能够胜任教育信息技术设施维护、管理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的技术队伍。要对教育行政干部、教师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使用信息技术的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把它有效地注入教育信息化的全过程。
1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引进、开发与应用,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信息支持。坚持经济、实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克服“重硬轻软”倾向,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加大对软件建设的精力和财力的投入。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对各种教育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从而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要充分发挥教研、信息技术部门的作用,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提高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
5职业教育改革工程
14充分认识、明确目标,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当前,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整个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优化高中段阶教育结构,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今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力争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总体上要把握节奏、控制发展规模,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质量上。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统筹管理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统一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统一组织实施招生计划。
15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要坚持以就业导向,加强职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组织服务和跟踪服务,创造学生就业的有利条件,提供具体的服务。以促进学生充分就业为目标,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和职业介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要满足本市就业市场的需要,形成比较稳定的本市毕业生就业渠道;要建立异地就业渠道,有组织地帮助学生跨省到就业,需求旺盛的地区就业,减轻本地的就业压力;要积极开辟国(境)外就业渠道。鼓励学生跨国(境)就业,组织劳务输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创出。职业技术学校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16深化改革,提高技能,创新职业教育特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就是能动手,而动手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的培养培训和实践训练。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要少理论,多实践,少单一,多综合;加强练功性、模拟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推动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
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学分制实验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办职业学校的特色,增强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活力和吸引力。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必修课、限定选取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自立地选择课程、专业、教师和学习方式。职业学校要尽力创造教师培训和学习机会,建立促进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学习成长机制,每个专业原则上都要有州级骨干教师,主要专业至少培养两名以上州级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6农村教育改革工程
17理顺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市、乡镇、校、村的责任。落实“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控制初中辍学的力度,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要将降低初中辍学率作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重点,建立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控制初中辍学任务。把改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价考试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强化职业培训、加强大帮扶力度等作为控制辍学的重要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辍学问题。乡镇人民政府对动员组织本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控制农村初中辍学负重要责任,要及时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流动情况,强化村委会对“控辍”工作的执行责任,向未按规定入学和辍学儿童少年的家长和监护人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督促其送子女入学或返学。学校校长和教师要求担相应防控责任,积极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及时就学,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学生入学、辍学情况。
18以多种形式交流为载体,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广度。市属学校骨干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担任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任务,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并及时与教师交流探讨,支教至少上一堂公开课,与学校领导汇报交流并有记载,写出一份改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分别呈报学校校长和局人事科。乡镇学校骨干教师到派出支教的市属学校对流,任职锻炼,担任该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参加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学习任务一结束,写出任教述职报告,分别呈报派出学校、交流学校和局人事科。市属学校与乡镇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共同组成课题组,开展课题实验的指导与研究活动;要做到有组织、有明确的指导对象,有具体的指导内容;每学期下联系学校开展示范课、指导课或相关讲座不少于4次,一学年结束有总结。对流、结对指导的双方学校要加强联系,密切合作,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不断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工作。
力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要紧密联系乡镇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充分利用农村自然、人文方面的丰富资源,挖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鼓励农村初中以实用技术与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贴近“三农”实际、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积极推进农村初中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加强“绿色证书”教育师资和生产实习基地建设,保证乡镇中小学每年至少有一周时间在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和职业技能学习。要改进乡镇中小学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加强勤劳致富、科技致富教育,强化家庭劳动体验、沟通父母与子女的情感,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7朝鲜族教育改革工程
20加大扶持加力度,进一步改善朝鲜族学校办学条件。要尽最大努力逐年增加市财政对朝鲜族教育的投入,并设立朝鲜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保证朝鲜族在校生人均公用经费的增长高于全市在校生人均公用教育经费的增长。积极创造条件,解决朝鲜族学校的教学用图书和课外读物短缺的问题,争取人均藏书量、图书报刊种类等,要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市区内的乡镇和山区家庭贫困的朝鲜族初中生、小学生和市区内朝鲜族家庭第二胎子女免交杂费、书本费、寄宿费等,所需经费由市人民政府负责按时足额发放,由教育行政部门分配给学校使用。撤并朝鲜族学校,经费市人民政府批准。本着“兼顾自愿、方便、效益”原则,撤并规模过小的朝鲜族学校,但注意防止给朝鲜族群众过重的经济负担,防止朝鲜族学生辍学,防止撤并学校的国有资产流失。
21加强朝鲜族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适应加强“三语”教育的需要,努力造就以朝鲜族为主体的三语”教师队伍。要提高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小学按专科、初中按本科培养,提高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使我市朝鲜族学校教师的学历达到全省的先进水平。汉语专任教师要达到或超过汉话普通语水平测试等甲等标准,朝鲜语文专任教师要达到或超过汉语普通话水平测试三级甲标准,其它专任教师的汉语水平要达到MHK四级水平。加大朝鲜族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新理论、新课程、新技术”培训的力度,举办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实地考察、课题研究、挂职学习等形式提高校长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意识。各中小学校长要树立强烈的特色意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良好的亲和力,选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项目,发展和升华学校特色,此基础上逐步办成特色学校。
22推进小班化教育,构建朝鲜族学校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化,真正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作为学校办学目标,由此带来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巨大变化,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决不停留在小班教育水平上。按照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备课落实“四备”备教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和拓展性要求、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分层次化要求和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备学生个案,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个学生的位置,既要备共性的要求,又要备个性的要求;备教学组织的空间形式,具体设计学生的座位形式、小组活动方式、教师教学活动轨迹和巡视行走路线;备补充的教材和学材(教学媒体)把握好使用的最佳时机、操作媒体次数和速度。
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是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和灵魂。这种教学时间之和至少占到整个课堂的三分二。这是体现小班化教学的首要显性指标,要求教师从根本上着力改变传统大班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兴趣面和兴趣的持续长度入手,实现教学形式和工具的多样化,挖掘现成教材中的兴趣点,充分创设情景细节,合理重组教材,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多提供发展的机会,不能留有教学的死角。学校环境建设和资源配置上,注重儿童化、趣味化的环境,让教室和墙面说话激励学生全身地愉悦地投入学习生活;课桌椅及讲台的摆放形式,要适应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的综合性,开展体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实践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推进朝鲜族中小学“三语”教育工作,培养“三语”兼学并用人才。三语”教育在顺序思路上,小学以“朝汉、外”顺序为宜,初中以“汉、朝、外”顺序为宜,高中以“汉、外、朝”顺序为宜。朝鲜族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开设日语历史长、基础好、经验丰富、教师素质高的优势,根据学生升学、就业的需求,开设日语选修课。汉语课程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学,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应过于注重知识传授,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应致力于促进朝鲜族学生现代汉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他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养成汉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汉语学习方法,高中毕业时大多数学生达到或超过MHK三级上限水平,为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奠定扎实的汉语基础。提倡混用朝汉语言文字,用汉文教材、汉语授课主要考试科目的教学实验,须经相关上级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进行。三语”教育应坚持“积极实验,稳妥推进,分步开展,分层要求”推进方针、中小学并行,分层递进,重点突破,形成网络”操作步骤和“先语后文,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先辅后主”具体做法,实现“三语”教育的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和谓统一。
三、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市委、市政府必须坚持的具有全局和基础意义的工作方针与基本政策。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将教育纳入我市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要如同邓小平要求的那样,少讲空话,多干实事,再穷也要照顾科教经费,要千方百计,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有了这样的认识,保障教育投入就有了思想基础。
增加教育投入,要强化政府行为,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依法保证教育教充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要进一步明确市、乡镇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责任,通过增加教育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建立和完善市、乡镇政府合理分担教育经费的体制,逐步提高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市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争取在达到5%以上。为了确保“三个增长”规定落实到实处,市乡镇政府年初安排教育经费预算时,要依法保证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入收入的增长;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也要按照上述原则安排好对教育的支出,以确保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同时,要建立政府依法确保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检查机制。市、乡镇政府要依照《教育法》规定,每年向同级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情况,接受监督。
2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要确保农村教学一线教师的岗位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对工作在农村教学一线的初级及以下专任教师给予每月50元、中级和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每月80元和100元的岗位津贴待遇,若调离农村学校,则取消其岗位津贴待遇。制定和修订农村中小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保证农村学校维持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建立和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扩建的保障机制,把它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所需要经费在政府预算内安排。
3积极开拓筹措教育经费的多种渠道,努力增加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加快实现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总量。建立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捐赠教育的激励机制,对捐赠教育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加快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建立合理的非义务教育办学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政府、受教育者分担培养成本的比例。
2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始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4正确处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教育的发展必须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内在统一,既要做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又要做到质量高、效益好。要适应学龄人口波动的变化,按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城乡中小学校的布局,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扩大校外教育基地。要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继续办好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5坚持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全市中小学幼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要综合利用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倾斜和对口支援,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保证农村3岁到6岁儿童受教育率达80%以上。要采取切实措施,完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要落实和完善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要进一步重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工作,保障他接受教育的基本权益。
3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坚持教育创新,以创新求发展,教育领域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指导方针。
6坚持教育创新。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从传统的已经习惯的观念来缚中解放出来,以宽广的眼界、开放的胸怀,深刻洞悉当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使我教育思想和理论与时代同步发展,树立适应时展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以及教师观、学生观等基本观念,扫除制约教育观念创新的观念障碍,全面地、积极主动地贯彻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体制、制度的创新,促进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要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学校的管理体制、制度不断科学化、民主化,以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以利于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强学校的生机与活力。为此,每两年一次召开全市学校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
7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必须全面理解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素质新要求。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研究学校德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化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科技成果、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此,每年召开全市学校德育工作或教学工作专项经验交流会,总结新鲜经验,树立先进集体和个体,推动我市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