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蔬菜供给产地改建方案范文

蔬菜供给产地改建方案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蔬菜供给产地改建方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蔬菜供给产地改建方案

蔬菜产业现状

我县是个山区农业县,有着发展设施农业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县内日照时间长,热量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作物病虫害少,土壤、空气、水质、环境质量好,工业污染少,具备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条件。近年来,我县充分按照本地的自然优势,结合市场需求趋势,合理布局,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了蔬菜产业,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现已形成三大蔬菜种植区域,一是以镇、张家堡镇、东小庄镇为主的设施菜达到1.1万亩,实现了四季上市;⑵以东小庄镇、保岱镇、矾山镇为主的露地菜达到0.8万亩,4——6月上市;⑶以大堡镇、辉耀镇为主的错季菜达到2.5万亩,6——9月份上市。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甘蓝、豆角、西红柿、青椒、辣椒、茄子、黄瓜、芹菜等。

2011年全县新增蔬菜面积1.37万亩,总面积达到4.47万亩(播种面积达到6.0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8%,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48万亩(播种面积达到3.1万亩),设施蔬菜播种面积占蔬菜总播种面积的51.4%,蔬菜总产量达到2亿公斤,产值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

(一)蔬菜基地建设情况

为促进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县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大力进行蔬菜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园11个,面积达4000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9个,面积1500亩,露地菜基地2个,面积2500亩,年产各类蔬菜1675万公斤。设施蔬菜生产的主要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辣椒、西葫芦、茄子、架豆角等;露地蔬菜生产的主要品种有西红柿、甘兰、大白菜、架豆角、茄子、马铃薯等。

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园主要分布在河川区,包括东小庄镇的洪大、红庙农庄、高庙设施蔬菜示范园;张家堡镇张庄村蔬菜生产示范园、上太府村蔬菜生产示范园等。示范园主要发展越冬蔬菜生产,引进新型冬暖式日光温室,解决了我县茄果类蔬菜无法越冬生产的难题,并通过引进先进栽培技术,使设施蔬菜生产由原来单一的春提早向秋延后和冬季生产方向发展,实现了一年一季生产向一年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转变。

露地蔬菜示范园主要分布在大堡镇的下沙河村和保岱镇的甘庄村,主要发展天然错季蔬菜生产,利用自然和气候优势,进行无公害蔬菜错季延后生产;针对北京南部地区蔬菜7月份停止生产,坝上错季蔬菜8月中下旬到9月上中旬集中上市的情况,利用我县大堡镇处于坝上坝下气候过渡地带的地理气候条件,适时发展“错中错”蔬菜生产(大堡镇蔬菜比坝上蔬菜提前并延后了生产期),蔬菜产品在7-9月份大批量上市,填补京津市场空档,抢占先机。

(二)“三品一标”认证及品牌建设情况

我县取得无公害认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7.3万亩,涉及、东小庄、武家沟、张家堡、大堡等十三个乡镇,取得认证的无公害蔬菜有镇的黄瓜、辣椒,大堡镇的马铃薯、小南瓜,五堡镇的西红柿,保岱镇的黄瓜,矾山镇的西红柿等13个品种;取得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的有11600亩,取得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共8家,认证的产品有26个,分别是大堡镇的辣椒、马铃薯、架豆角,东小庄镇红庙堡村的西红柿、黄瓜、豆角、茄子、西葫芦;黑山寺乡的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认证的品牌为“合符”、“红庙农庄”、“大堡小五台”、“玉亮”、“佳和生态”等,我县主打品牌为“合符”牌。

为保证蔬菜品质,我县加强了蔬菜的生产管理、监督。县农业部门对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从源头上管理,推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承诺和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登记检测制度,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以高质量蔬菜产品打入京津等外地消费市场。在品牌上,努力打造“合符”等蔬菜品牌,并着重培育更具地域特色,市场认可度更高的蔬菜新品牌,提高蔬菜的知名度。

保障基地发展规划

(一)基地建设

根据全县“十二五”规划和我县产业特色、区位优势,“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蔬菜基地,一方面对已建立的蔬菜基地进行加强和完善,一方面根据我县“十二五”蔬菜规划,在全县建立集中连片的蔬菜示范村40个,每个村建立不低于1000亩的蔬菜生产标准园,进行绿色有机蔬菜生产。

按照产业特点和发展水平,我县蔬菜供应保障基地主要瞄准北京中高端市场,生产绿色有机蔬菜,基地规划为两大板块,一是在桑干河两岸及黄帝城附近的设施蔬菜基地,包括、东小庄、张家堡、保岱、五堡、矾山、黑山寺7个乡镇29个村,全部发展设施蔬菜,基地面积3.2万亩;二是桑干河以南的大堡、辉耀等乡镇的露地错季蔬菜基地,包括大堡、辉耀2个乡镇11个村,主要发展露地错季菜,基地面积1.9万亩。

2011年——2013年主要发展绿色蔬菜,2014年在绿色蔬菜基地的发展基础上,逐步推广有机蔬菜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技术改造,发展有机蔬菜20000亩,到2015年底完成转换,将2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提档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并通过认证。

2015年底,全县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总面积达到5.1万亩,其中绿色蔬菜3.1万亩(含设施蔬菜2.5万亩),有机蔬菜2万亩(含设施蔬菜1万亩),并取得相关认证。绿色和有机蔬菜分别占供京蔬菜生产基地的60%和40%,占全县蔬菜面积的47%和30%。设施蔬菜发展到3.5万亩,占蔬菜基地总面积的69%,其中高标准越冬日光温室面积发展到1.95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38%。露地蔬菜1.6万亩。

按照生产品种分类,我县共形成西红柿、黄瓜、豆角、甘兰、青椒、辣椒、大蒜、茄子、芹菜、南瓜、马铃薯、食用菌12类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二)建设标准

1、发展规模化。实行灵活的土地经营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利用,进行温室蔬菜区、拱棚蔬菜区、加工出口蔬菜区、露地蔬菜区、食用菌区五大蔬菜种植区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实现集群发展。

2、结构多元化。合理调控露地与设施、无公害与绿色、有机蔬菜的结构比例。坚持地方特色和种植特点,利用大堡镇地理气候特点,打好“错中错”蔬菜生产的特色牌,在河川区主要发展设施蔬菜,推广冬暖式大棚,实现一年多季生产,使两种生产模式互为补充,生产不断档。同时在稳步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础上,全面实现绿色,逐步发展有机生产。

3、技术集成化。集成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等农业高新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在全县蔬菜产区优质品种率达到90%以上;加强生物、物理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健全蔬菜检验检测体系和蔬菜品质保障体系,加强检验检测力度,严格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加快实现蔬菜商品的标准化、高档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4、销售品牌化。大力开发名优特稀蔬菜产品,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努力打造安全蔬菜品牌,继续做强“合符”等传统品牌,注册并打造更具地域特色的新品牌,把打造成名牌蔬菜集聚地,进而促进蔬菜的集约化、设施化、品牌化和现代化。

蔬菜销售与流通

为了保证我县蔬菜优质优价外销,畅通蔬菜流通渠道,保障进京蔬菜供应,我县将出台优惠政策,构建销售体系,确保蔬菜及时供给

一是政府推动。加大政府协调力度,在土地流转、基地建设、仓储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于符合优惠政策的税费予以减免。

二是企业化运作。蔬菜流通环节由县供销社负责,以“两个平台,一个中心”保证供应渠道畅通。即以新合作元丰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的配送体系为平台,对基地蔬菜进行分检、检测、加工、储存,配送到北京各大超市;以中国供销集团公司为投资主体建设的京西北农产品物流园区为平台,由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农产品加工、检验、检测车间和仓储等设施,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打冷、包装,供应到北京各批发市场和超市;在大堡镇建设错季蔬菜集散中心或批发市场,建设相应储存、检验检测、打冷等设施,保证大堡地区错季蔬菜的收购、调动、销售,也可直接供应到北京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

三是信息化管理。做好农产品供应信息网络建设,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及时了解、掌握北京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信息,及时组织货源,保障供应。

产业效益分析

通过蔬菜基地的规模建设,将有力推动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组合,改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经济效益

规划目标实现后,全县蔬菜基地生产面积达到5.1万亩,能够向市场提供优质绿色和有机蔬菜,丰富市场供应。绿色蔬菜3.1万亩,可生产蔬菜3.8亿斤,实现产值7.6亿元;有机蔬菜2万亩,可生产优质有机蔬菜2.7亿斤,可实现产值13.5亿元,总计可实现产值21.1亿元,可实现增加值11.9亿元,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效益,直接带动4.3万户农民增收致富,人均增收8000-10000元。同时通过基地建设,可辐射带动我县8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

2、社会效益

通过建设供京蔬菜生产基地,促进蔬菜特色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壮大了我县蔬菜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同时,设施蔬菜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收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扶贫效果

我县农业人口较多,人均耕地平均只有1.59亩,且农业发展水平不高,种植业收益总体评价较低,导致贫困现象发生。通过蔬菜基地建设,各级政府将出台优惠政策,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扶持,帮助农民建设蔬菜大棚,进行蔬菜生产,效益将是传统农业生产的5——10倍,有力地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摆脱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稳定。

4、生态效益

在蔬菜产业的发展建设中,注重对接前沿农业技术,集成高科技生产技术,大力推进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净化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土壤风蚀和水蚀,培肥土壤,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