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子设计论文范文

电子设计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电子设计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电子设计论文

电子设计竞赛与电子专业论文

1电子设计竞赛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学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从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大多数比较注重理论上的学习,对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而忽视了实践对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忽略了自己所学的专业对知识的具体要求。学生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较为乐观,由于实验课、实习课涉及实际的电子应用项目稀缺,因此在实验课、实习课上对器件、电路等的操作就相对薄弱,大多数课程都是为了验证实验而实验,根本满足不了当代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学生自主性课程设计的内容比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对此,为解决这样的现象,需要对培养方案作出必要的改革。

1.1培养方案改革教学的初步改革是:作为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电子技术能力的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微型计算机测控技术等理论课程体系,根据每门学科的特点以及相互的关联,制定一系列合适的教学计划。因为以上四门课程是学生参与电子设计类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学科基础课程,应该对这四门课程的教学、实验、实习的比例进行重新分配,实践内容不能低于整个室内教学学时的45%,所开设的实验、实习项目必须紧贴理论,密切联系实践。

1.2对实践部分的改革方案对学生在实践方面的具体改革方式是: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并完全理解具有验证性质实验的内容,重点鼓励学生认真投入到对实验的自主设计,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更能符合电子设计大赛的宗旨。在基础的训练阶段,验证性实验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然而,仅仅要求学生依据已有的实验内容与实验步骤进行验证性实验操作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对学生的自主发挥和创新设计意识是无益的。对于非验证性实验来讲,则侧重于学生的自主设计与对实验的展开研究,这样就可以提供广泛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在验证性实验中,我们需要针对某一实验内容,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并通过实验解决问题,以加强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学生们已有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的电路,关联到生活中的生产实践,激励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进行自己的猜想、和团队一起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经过学生们的猜想,再进一步的投入到实践中去,这样就会使问题变得简单化,同时对学生探索能力也会有所提高。针对自主设计性实验,再依据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重点开设如下实验内容:AC-AD与AD-AC高频电源变换电路,测量仪器仪表电路、信号源电路、无线模拟与数字信号传输系统,反馈与闭环控制电路等,使学生通过所学到的知识与积累到的经验,自主设计符合实验的电路,自己设计实验电路,从而达到动手能力强,高水平的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

2通过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符合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依据课程讲解的方法与规律,需要采取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法。

2.1直观性教学通常在以往的授课中,老师们往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本为纲,一切教学活动都紧扣教材进行,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课堂中对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元器件,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对于元器件电路图符号的认知,使用参数的了解,其在电路中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没有与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会缺乏对事物的感性的体验。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电子元器件及集成电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授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一些课程涉及到的元件或集成电路的应用产品给学生讲解,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可以加强对其理论上的理解与记忆,对产品的结构有一定的定向了解,以便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采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生动形象地把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完美的展示出来,学生在实验时的内容也能虚拟的在多媒体上充分显示出来。这样就如同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受到感悟与启发,极大地引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电路的组成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实现,也可以将一些元件或模拟电路进行直观的演示,不仅节约了课堂上讲课的时间,还能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深刻直观的了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继续阅读

高校学生电子设计论文

1.培养计划的修订

1.1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去消一些效果不好、由学生自主联系、分散实习的课程或减少学分,减少一些效果不好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时或改为完成设计作品学分制。为了让学生拥有对一个电子产品从设计、开发到成品的全过程能力,除一般的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外,可重点开设电路图与PCB制作、C语言编程、单片机设计、电子设计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1.2形成系统教学将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培训与辅导教学内容纳入课程学分系统中,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为提高学生电子设计创新能力及参加全国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奠定基础。

1.3学分的替代制度建立学分免修、替代制度,将学生专利、学术论文、竞赛获奖等纳入学分免修、替代等制度中,促进学生参摘要:针对当前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电子设计能力不强的现状,提出了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实验环节的改进方法,为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参考。与创新研究的积极性。

2.教材改革与建设

要鼓励教师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鼓励教师编写有校本专业特色的教材,体现专业特色、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来说,出版编写一些实用性强、有工程项目应用实例的实践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电子综合设计实例与辅导、电路原理图与PCB设计实例、单片机设计实例辅导等等。

3.课堂与实验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推动课程教学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基础课程中可探索包班制、分级制、分层制、挂牌上课等基础课程综合改革,逐步实行教考分离。在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中实施任务驱动、基于问题、合作学习、案例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各种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对一些与电子设计能力培养关系密切的课程的课堂与实验教学可作以下一些偿试。

继续阅读

创新能力的电子设计论文

1赛前的培训流程

电子设计竞赛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训过程,整个培训时间需要两年,一般选择大二、大三的学员,通过课余时间和暑假进行培训。培训主要有3个环节:理论培训、动手实践培训、集中强化训练。

(1)理论培训。理论培训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培养兴趣,二是强化理论知识。①培养兴趣。在大学期间,大一、大二的学员对小制作、小发明的兴趣比较浓厚,应通过多种方式让他们了解电子设计竞赛的情况,为其提供一个平台,激发学员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兴趣。例如,学校开设了有关电子设计竞赛的选修课,像“课程设计”“现代电子设计与实践”“创新杯”;通过讲座的形式介绍电子设计竞赛的有关情况,然后通过座谈会的形式为感兴趣的学员说明整个培训过程,让学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参加培训是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学习专业课和考研也有帮助;通过指导学员制作一些实用的小制作和小发明,让感兴趣的学员能按系统模块设计的思路完成电路的设计。②强化理论知识。主要是对电子和电路知识、单片机、传感器和测量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强化,培训前需要教员仔细研究总结竞赛相关知识,挑选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通过实例的方式来讲述各个知识点。想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员必须进行理论学习,例如“电子线路”“现代数字电路设计”“课程设计”和“现代电子设计与实践”等,这些课程均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以历年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为例训练学员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

(2)动手实践培训。该步骤主要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通过理论培训对学员进行分组(每组3人),分组时既要尊重学员的意愿,又要引导各个专业学员的交叉组合,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分工。3名学员分别负责软件程序的编写、硬件电路的制作、论文报告的撰写。组内3名学员除了负责各自负责的部分外,对其他的部分也要了解。动手实践培训可分为以下两个环节。①基础培训。该阶段的培训一方面是要让学员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如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信号源和信号频谱分析仪等,另一方面是对学员进行电路焊接方面的培训,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让学员熟练使用以上设备和工具。②模块制作培训。该部分的培训是根据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对学员进行单元模块电路制作的培训。单片机制作模块:主要包括各种单片机芯片的应用,以MSP430单片机为主。常用单片机模块包括键盘模块和显示模块。键盘模块利用单片机的接口,使用单片机开发板测试键盘;显示模块利用数码管或者液晶的接口电路,让学员做一个显示电路,并利用单片机开发板让数码管和液晶显示。电源模块:主要包括波形变换电路的制作、开关电源的制作和稳压电路的制作等,让学员了解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等电路中各种电子元件的使用和选择。软件及其仿真工具培训模块:电子设计竞赛一般采用单片机或者FPGA作为控制器,常用的控制芯片是MSP430单片机,常用的仿真软件有Protel99、Proteus和Multisim等,主要在教员指导下,由学员自学完成。

(3)集中强化训练。学员通过动手实践培训后,就基本上掌握了电子设计竞赛中常用的电子电路原理和电子电路软硬件制作等基本技能,从而开始进行集中强化训练。根据学员的特点和兴趣,可以对学员进行有倾向性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学员的特点,以往年的竞赛(如控制类、电源类、放大器类、测量类和无线通信类等)为一个单元,指导学员做不同类型的题目,每个单元的训练时间为4天。以往年的赛题为参考,学员首先做方案,然后根据题目的设计要求,自己动手对电子和机械进行制作,最后完成设计报告。完成后,指导教员要对时间安排、设计方案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估,看看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学员每完成一个单元都要进行总结,找到自己的短板,然后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下一组的模拟题训练。如此循环几道题后,学员的电子设计竞赛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2实践教学改革

电子设计竞赛不仅能促进对学员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能帮助教员对专业课程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实时调整和更新。

(1)积极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多数学员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其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为了能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校调整了实践性较强课程的理论授课学时比例,增加了实验课程的比例。在开设实验课程上应经过3个过程: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研讨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基础。学员按照理论课程讲授的内容自行进行电路的安装与测试,其内容要包含理论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重点掌握电路调试技能和测量方法,以此培养自己正确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和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正确说明实验结果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包含低频电路、高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中各基本模块设计。在设计性实验中,引入EDA的设计方法,采用模块化结构,将设计的模块电路组合成大的系统电路,完成系统的设计要求。综合设计研讨性实验采用分组分层研讨模式进行。在教学实施的几个阶段中,以学员为主体,分组进行资料查阅、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及后期电路制作与报告的撰写。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学员能够掌握并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功能电路的设计与制作。开展研讨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继续阅读

实践教学改革的电子设计论文

1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陕西省大学生TI杯模数混合电子设计大赛,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1学生掌握的知识面窄学生选定一个项目后,根据给定要求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少,只能将典型电路进行生搬硬套。对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够全面,对器件的了解和阅读的文献资料较少。

1.2学生对仪器仪表设备使用不熟练学生在进行调试电路时,对部分仪器的使用不够熟练,从而导致在测试电路时出现错误,观察不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这样,既延误了时间,又对实验项目的方案得不到有效论证。

1.3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的能力有限电子设计竞赛中很多题目都要求使用单片机才能完成相应的设计要求,但是部分学生对使用单片机编程技巧掌握的太差,对一些功能要求不能够通过计算机编程而达到相应要求,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还有部分同学不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和仿真测试,导致方案论证和书写设计报告论文时出现问题。

1.4对新型器件和技术的了解及应用能力较差电子设计竞赛中的一些题目如果能够采用一些新型器件和技术,将会使得设计电路简单,性能等各项指标均高于传统的电路。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获得的知识和技术有限,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电子设计竞赛对我院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2.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在课内实践教学中要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如: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开设基础实验,再开设综合实验,最后开设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要求学生运用数字电路的知识实现八位流水灯循环显示电路,内容包括了译码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和555集成定时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通过任务要求首先会选择合适的器件,其次根据电路的设计要求提出设计方案,设计出电路图,最后连接电路调试完成设计任务,写出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训练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设计电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继续阅读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电子设计论文

1对电子设计竞赛的认识及我校取得的成绩

竞赛的特点在于努力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紧密结合。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要求选手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创新。竞赛题目要求既涉及理论设计、实际操作,又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际涉及制作的能力。因此电子设计竞赛对促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改革,特别是对完善与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工程能力起到了独特的推动作用。我校近几年在该项赛事成绩非常突出,连续第五年荣获“优秀组织学校”的荣誉。在2013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学生在竞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北京赛区一等奖5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0项,在参赛的31所北京高校中,我校获奖总数名列第二。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和我们学校重视实践环节,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是分不开的。

2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所采取的措施

我校作为一所非“211”高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优异的的成绩,和以下几个方面是分不开的。

2.1制定政策,促进竞赛

近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了《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本科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对在竞赛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可以获得素质拓展学分,该学分是本科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同时所得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或集中实践环节部分的学分。教师指导学生获奖后也可以得到表彰和奖励,并且将其作为教师聘任、职称晋升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这些政策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指导学生的热情,推动了我校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学校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水到渠成的。

2.2积极开放实验室,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实验室,教务处制定实施了《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验室的设备、场地等资源的利用率,规范有序地做好教学实验室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学生通过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可以获得素质拓展学分,通过学分的激励,促使更多的学生走进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宽广的平台。开放实验室使电子设计竞赛与学生科研训练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提前做好准备。

继续阅读

基于Mentor设计的电子设计论文

1标准化归档系统(DocGen)

用于归档过程中自动产生标准化格式的元件表和可靠性数据表、电路图、印制板图、装配图等。标准化归档系统操作界面见图2。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在EDA平台下完成电路设计后,使用归档系统自动生成符合标准要求的电路图、装配图、印制板零件图等设计文件。依据电路图,自动生成元件表和可靠性数据表,外购件明细表数据也通过归档系统从相应整件设计文件中自动提取。

2Mentor设计平台的优势

从运行模式以及实际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出,Mentor设计平台通过使用库管理器和标准化归档系统,加强了对元器件符号库和设计文件归档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元器件库建设和管理规范,从流程保证质量元器件的图形符号和封装符号库为设计电路图、印制板图等提供基础信息。特别是器件封装信息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印制板生产的成败。我们在构建Mentor设计平台过程中,规范化做在前面:首先,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了元器件“图形符号库建库规范”和“PCB封装库建库规范”,所有元器件库的建设和维护严格遵循规范进行。其次,在平台的运行过程中,使用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库的和调用统一化、规范化管理。

2.2元器件库的统一管理,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库管理系统,实现元器件符号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同时,在设计界面,设计师可以通过DataBook直接查阅、调用“企业级器材数据库”相应的器件,极大地提高了元器件的选用效率。元器件库的统一和管理,使得全所设计人员都可以实时调用中心库中的元器件符号库信息,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设计的质量。

2.3归档文件生成过程自动化,有利于提高设计文件的归档效率由于器材型号等关键属性都是自动来自于“企业级器材数据库”,元件表和外购件明细表实现自动标准化生成,解决了手工填写器材型号易出错的现象。通过元器件符号库的规范化管理,相关设计数据的自动生成,保证了设计过程中数据的一致性,规范了设计文件编制,这将为规范产品设计、保证产品技术状态提供极大保障。归档文件自动化生成功能的实现,将在规范化归档设计文件的同时,极大地提高设计文件的归档效率,这将为产品设计和生产节省出宝贵的时间。

2.4单兵作战的设计模式向整体应用的转变在原有的设计流程(见图3)中,每个设计师都维护自己的元器件库和数据,整个流程中存在大量手工操作。相关管理部门的系统和设计工具无集成,基本上靠设计师提交的数据被动地进行相关工作。如元器件清单等由于均为工程师手工填写,大量存在错误信息,物资部门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对其进行审核。而在Mentor设计平台(见图4)上,我们通过对物资系统元器件信息与设计工具的集成、PDM与设计工具的集成、标准化文档的自动产生等建设,完全改变了工程师原有的杂乱、无序的设计流程,使物资系统的信息、设计师的设计数据、PDM中存储的归档数据能实现同步和一致,增强现有平台的作用和意义。

继续阅读

大学生电子信息与电子设计论文

一、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培训和管理模式

(一)暑期赛前培训阶段经过中期培训以后,按照比赛要求让学生自愿组队。在队内,队员按负责单片机和EDA程序设计、硬件设计和报告撰写进行分工。指导教师根据我校在竞赛中擅长仪器仪表和通信两个方向,对学生进行系统电路设计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设计报告撰写能力等。赛前培训每个题目一般安排8天左右时间,分资料查找、方案认证、单元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调试和测试这几个阶段。为了让学生适应比赛现场氛围,赛前半月进行模拟比赛演练,严格按照比赛时间和规则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在竞赛组委会下达了竞赛所需仪器设备和器件后,准备好相关的仪器和器件,并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二)赛后工作在学生完成参赛作品测试后,召集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召开专门会议,对本届比赛的作赛后总结,总结本次比赛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完成项目时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并把所有训练时和竞赛的技术资料归档保存,传承给下一届的学生作为参考。

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了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发现我校电子信息类学生存在理论基础较好而动手能力较差、参与意识较强而工程素养不足等现象。这说明现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急需改革,如:在平时实验课中,验证性实验多而自主设计的实验少,单科性实验多而综合性实验少,采用传统的方法多而应用最新的技术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现有的电子信息类课程体系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革。

(一)理论和实践并重,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内容,我们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理顺各门课之间的衔接关系,做到教学内容知识宽但不重复。些外,为了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我们在选修课中开设了《前沿技术讲座》课程,分别讲述各自研究方向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第二,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除了增加了实验学时和综合实验课程外,还在选修课中增加了《电子线路设计制作》、《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两门综合设计性选修课,在实习环节增加了《综合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第三,由于可编程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电子信息类的程序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体系中,我们增加《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类课程,以加强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根据大学生电子竞赛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通过研究与探索,我们优化了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学生认识———训练———创新能力形成规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由专业认知、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实验、开放式实验、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中期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竞赛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比例占总学时的27%左右。实践教学体系整合课程实验内容,按照基本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四个层次设计实验内容。在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对于基础性和设计性实验,我们规定了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对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我规定了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扩展要求。这样,对学生即达到某一实验目的的共性训练,又实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三)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除了采用传统的板书和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之外,我们尽可能将各种EDA仿真软件应用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各种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应用效果。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安装电路和焊接电路等一些技能性工作,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外学时完成。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节约实验成本和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

继续阅读

大学生专业电子设计论文

一、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培训和管理模式

(一)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阶段

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的目的是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一个拓展课程和专业知识场所,创造一个同学们进行电子设计交流的机会。兴趣小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常年开展活动。对于一年级的同学,主要是提高他们程序设计能力;对于二年级同学,提高他们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以及单片机开发和应用的能力;对于三年级同学,主要提高他们系统电路的设计、安装和调试能力。电子设计兴趣小组对队员的进入和退出要求不作严格规定,有兴趣有毅力的学生会坚持下来并认真完成任务,跟不上的学生就会自动退出。

(二)中期培训阶段

在每年的3月初,正式启动参加全国或全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相关工作。因成立电子设计兴趣小组的目的之一是为电子设计竞赛培训后备力量,所以参赛学生主要在电子设计兴趣小组中产生。这个阶段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在电子设计兴趣小组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对单元电路、单片机小系统和EDA小系统应用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培训时间在每周的周末,每周培训结束后,指导教师会布置一些项目让学生做,并在下一次课前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在6月底,教师根据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筛选,并最终确定暑期培训队员。

(三)暑期赛前培训阶段

经过中期培训以后,按照比赛要求让学生自愿组队。在队内,队员按负责单片机和EDA程序设计、硬件设计和报告撰写进行分工。指导教师根据我校在竞赛中擅长仪器仪表和通信两个方向,对学生进行系统电路设计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检索资料的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分析排除故障能力、设计报告撰写能力等。赛前培训每个题目一般安排8天左右时间,分资料查找、方案认证、单元电路设计、系统电路调试和测试这几个阶段。为了让学生适应比赛现场氛围,赛前半月进行模拟比赛演练,严格按照比赛时间和规则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任务。在竞赛组委会下达了竞赛所需仪器设备和器件后,准备好相关的仪器和器件,并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

(四)赛后工作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