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生自主学习论文(共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初中物理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掌握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在课前预习时,引导学生带着相应目标进行自主预习,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改变课上教学模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习题讲解中,教师应该渗透学习方法方面的有益引导。对于课堂作业,除了课后作业外,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较强的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物理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在熟知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和改编一些固有实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主动构建起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寻找自学方法时,不能搞“一刀切”,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在摸索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教师在这时所起的作用应当是帮助者,而非主导者。
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也是初中物理自主学习重要的方式之一。学生可以在彼此间的讨论交流、争执辩论中发现物理学习的新问题,找到解决物理难题的新方法,从而逐步解决各式各样的物理难题。这里的小组合作并不是单纯课堂上的讨论,更不是比赛讨论音量的大小,而是将个体思维成果转化为整体的共同认知,全组的讨论结果也有助于学生自身的思考。课堂上,教师应该控制小组讨论的节奏,让学生能够较为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使得学生真正能够从小组讨论中获得启迪,而不能流于形式。同时,应该及时对讨论方向的改变做出引导,防止讨论无意义的话题,鼓励学习不积极的学生参与进来。课堂之外,鼓励学生依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更加深入,覆盖面更广的讨论与合作,使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得到成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既然是自主学习,那么就应当想方设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物理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探索研究。在学生拥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转化为可以提高物理学习质量的方式。教师除了鼓励学生探究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以外,还应该着眼于解决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予帮助,同时可以为其他学生探索自主学习方法提供有益借鉴。例如针对学生提出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充足”、“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等问题,教师应该在充分调查和仔细考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生对自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掌握物理自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理科学科,提倡和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自主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从而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体现出学生在物理学习时的主体地位。
作者:孟庆生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东河镇中学
一、方法指导,在方法策略传授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
教学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坚实、科学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作为支撑和保证.部分初中生自主学习活动不能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初中生未能掌握和形成良好的探知数学知识内涵或科学解析案例的方法和经验.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要将传授学习方法、解析策略等重要任务,切实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传授作用,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点内容的深刻内涵,传授数学案例解析的方法策略,从而使学生准确、全面、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内涵和解析方法,在自主学习实践中“胸中有竹”、“游刃有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例如,如图1,有两个三角形分别是△ABC和ΔBDE,并且它们都是等边三角形.当AC垂直CE时,判断并证明AB与BE的数量关系.
学生自主探知问题条件,指出:通过问题条件内容,该案例是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和直角三角形的定理等知识点方面的问题.教师强调指出:要借助于等边三角形,利用等量替换的思想.学生合作互助,共同讨论,得出解题思路:由等边三角形以及角的互补等知识点内容,得到∠CDE=120°.由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得到∠CED=30°,从而得到△BCE为直角三角形,然后由直角三角形的定理,根据等量替换,从而得到AB与B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AB=2BE.初中生在上述问题讲解过程中,既获得了自主分析探知问题的机会,又在教师的有序引导和循序渐进指导点拨中,获得了解析该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为初中生自主独立开展解答此方面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学科指导,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
二、深入评析,在积极评判反思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教育学认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教学进程的推动者,担负着指导、评析教与学整个活动进程表现和效果的重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创新评析的方法策略,借助初中生内在能动反思特性,引导和组织初中学生主体之间思考和评析自主学习活动表现和效果,让评析活动成为学生深入自我反思的有效载体,提高其自主学习水平.例如,如图2,已知AB是圆O的直径,PA、PC是圆O的切线,∠BAC=30°,求∠P的大小?在此案例讲解中,教师展示出某一学生解题的过程,并让该学生介绍解析此案例的思路和依据,然后组织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其他学生组成评判小组,在自我反思、对比分析基础上,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学生指出解题思路.教师此时进行总结评判,指出:解题需要注意正确运用切线的性质以及切线长的定理.初中生在自我辨析、小组讨论、集体评判基础上,借助于教师的科学指导,对该类型案例解答思路和方法有了深刻认知,形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活化教学方式,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落实于实际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陈俊瓒 单位:江苏滨海县蔡桥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英语自主学习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力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英语课的知识内容进行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简单地讲讲自己小组的想法,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积极性,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其次,也可以在教学中多多讲述一些贴进生活与实际的内容,在其中贯穿要学习的英语知识点,最后请同学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讲讲最近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既可以锻炼大家的口语,又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点,同时还大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改变学生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的习惯,养成新课堂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般来说,在从前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主要传授大家知识,让学生充分把握所学知识点,从而形成了一个“授”与“受”的关系,使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大大降低,但是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去钻研,去理解,去掌握新的知识点。如此一来,大多数同学在旧习惯的影响下,会变得懒惰与懈怠,从而削弱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新教学模式下,要改掉学生过分依赖老师的旧习惯,适应新的自主学习模式。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老师要明确告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会再像以往一样,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靠自己去钻研,然后老师做一个归纳性的总结。让学生形成一个自己不学,就落后于他人的危机意识。
其次,老师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究竟要学什么。另外,还要告知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究竟要怎么学。第一,老师要引导大家进行课文的预习,让大家获得通过自我预习发现知识点以及问题的满足感,提高预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第二,老师要引导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课,而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打破以往一味灌输知识的方法,要尽可能地提示学生,让他们多想、多思考,并且可以把全班同学划分小组,让他们多讨论,多反思,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第三,要引导学生复习,合理分配时间,运用有效的方法。第四,要引导学生多多练习,要有条理、有目的地加以练习,切忌盲目做题,要学会反思、总结与归纳。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初中英语教学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显得格外重要,自主学习英语一方面可以推进新课标下教学实践的进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因为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推动英语教学的改革,适应中国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作者:胡军奇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金城关回民中学
第四篇:中学生自主学习历史
一、树立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意识,进行比较记忆
中学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就会事半功倍。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记忆来掌握历史的知识点。所谓纵向联系就是就是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来学习历史。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比和综合。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如我国的奴隶社会共包括四个朝代,即夏朝、商朝、西周和东周。所谓横向联系就是把中外历史上发生的同一性质或事件进行归纳对比。在横向联系上,可寻找一个大专题或小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专题线索。
如1689年在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而在1689年的英国却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权利法案》,同样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洋务运动改革,在同时代的日本却进行了社会性质的变革的明治维新改革。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而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8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且世界近代史早于中国近代史200年,这样学生思想上就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种对比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能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这样讲述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顺口溜和谐音记忆法学习历史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点,创设利用顺口溜和谐音记忆法情景,把新知识寓于利用顺口溜和谐音记忆法活动之中,通过这种教学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讲授春秋战国时的春秋五霸,可以概括为“齐桓晋文加楚庄,还有秦穆和宋襄”。讲战国七雄时,齐楚燕韩赵魏秦。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的识记能力,还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记住历史知识。
三、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学习历史
(一)正面诱导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中悟出真谛。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隋文帝提倡节俭、隋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
(二)情感熏陶“情贵于真”。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或实物,辅之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如通过讲述屈原、岳飞、杨靖宇等杰出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报国情感,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决心。真挚的道德情感,来自于教师本身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要通过“自我塑造”来达到塑造学生的目的。让学生热爱历史。
总之,只要教师深入研究历史教学的特点和研究学生学好历史的方法和技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总结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历史教学就会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历史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作者:周荣宝 单位:甘肃省武山县令川学校
第五篇: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一、暴露问题,因势利导
1.捕捉知识冲突的契机进行因势利导.对一个问题,学生自主探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地捕捉并积极地引导,促使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形成了一个新的、更完善的知识结构,达到讲授或独立完成所达不到的效果.因为讨论过程中,同学们的观点相互激发,往往会出现许多思维“亮点”.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后,借助导学案设计问题:在△ABC中的边a=3,b=4,求c.很多同学不假思索地说c=5.学生的回答暴露了他们对“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的疏忽.学生经过思考后猛然醒悟,原来的条件没有△ABC是直角三角形,只能求出c的范围是1<c<7.教师因势利导提问:若有△ABC是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呢?学生受到“勾三股四弦五”思维定势的影响,还是觉得c=5.教师及时抓住错误的“亮点”,让学生讨论:如果b=4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呢?学生恍然大悟,漏掉了这种情况.
2.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形成热烈研讨氛围传统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可操作性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口头讲或者是教师代为操作,严重影响学生的今后发展.导学案要求教师应抓住一些有探究性、可操作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设计、操作、讨论交流,让学生眼、手、脑、口多感官去体验图1研究数学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和创造,形成热烈的研讨氛围.如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借助导学案设计问题:“三根木条一定能首尾顺次连接起来,组成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可提前布置每小组准备三根木条,在课堂上让学生摆弄.结果不管如何积极摆弄,却只能摆出两种形状,如图1所示,同学们就会讨论起来.有的会说其中一根木条太长了,或说一根太短了,可根据学生的建议,将较长的木条截去一段,这下三根木条可以连接成三角形了.此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这三根木条的长度要满足怎样关系,才能摆出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边有何关系)?这时,学生参与意识强烈,注意力集中.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达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全班共同进步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差异的个体,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但教师由于面对的学生多、任务重,往往使得因材施教流于形式.借助导学案学生在自主学习,暴露出的问题可以利用生生互教,生问生答,教师或学生多种形式的评价的形式.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如在“因式分解”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课堂测试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疑惑.但考试后,却发现学生们的错误是五花八门的,有的公式记错,有的换元不会.这一问题充分表明了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对于知识的掌握的差异化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简单的全面“点拨”对于少数同学的作用不大.因此我采用组建数学互助小组,最终因人而异找出不足并弥补,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二、点拨解难,精讲释疑
教师要彻底转变角色,老师由讲师变为导师,精讲、少讲、不讲,讲是点拨、启发、引导.点拨要点在关键处,拨在要害处,即通过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揭示问题的实质,启发学生领悟,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效果.点拨一定要适度,即“点”得恰当,“拨”得适度.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思维“脉搏”,点在必要时刻,即点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时、思维的断裂之处,这才有助于头脑开窍,思路接通,拨动思维使其延伸.如上面提到的问题:在△ABC中的边a=3,b=4,求c.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的点拨.教师就像是为学生引路的“路标”,让学生不走“岔路”或少走“弯路”,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应是引导、点拨、释疑的.
三、梳理知识,反思进步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知识的梳理,怎样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等,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另外教师还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在借助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恰当的引导,是为了让学生有持久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探究问题的能力.导学要把握时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教师点拨的恰到好处,将会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导学还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任何拙劣的导学,不仅不能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绪,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甚至退化.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放下教师的架子,跟上学生的思路.对任何疑难问题不能直接直白的教给学生,要创设分梯度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真正贯通、把握.例如,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教学中,学生画图受到一次函数画图方法的负迁移影响,出现种种错误.这时,教师需要组织讨论,要以画函数的图象为例进行说明.分别对画出的这几个函数图象用讨论自变量取值范围和取一些特殊对应值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错误所在.组织学生分别从负数接近0和正数接近0两个方向对自变量x多取几组对应值进行进描点,从中发现当x从横轴负方向越来越靠近0时,图象上的点沿着y轴负方向离开越来越远;当x从横轴正方向越来越靠近0时,图象上的点沿着y轴正方向离开越来越远,说明自变量取0时,图象是“断裂”的.通过观察函数的对应值,发现函数图象成中心对称,从而让学生体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和观察分析中对反比函数形成正确的图象特征.
总之,导学案教学能体现“先学后教”的思想,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而对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创立一套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因人施教是教学方法的唯一出发点。
作者:苏妙香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启悟中学
第六篇: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1转变教育观念受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影响,学校、教师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必然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观念,正确定位,发挥主持召集教学活动、搜集并策划教育教学信息的作用,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精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做学科先行者和倡导者。但是,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要将其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非仅仅把多媒体作为搜集教学素材的简单教学工具。众所周知,获取知识绝非被动接受,而应该在师生活动过程中生成、转化并扩展,在这个层面上来讲,为了满足学生在现代技术互动环境下自主学习的需求,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观和学习观的转变是必不可少的。
1.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否能有效获取信息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要依据自身学习目标在大量的知识中快速有效地搜集和选取所需要的信息,不仅要能够充分理解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研究和思考,利用事物之间的现有联系对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从而得出新的信息,建立起自己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形成利用各种知识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必要前提是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自己能有效获取信息资源,学生才能随时朝着自己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及时改良自身知识结构,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新要求,并且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重复来深化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
1.3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便捷的社会互动和交流平台,实现自主创新学习自主创新学习者往往善于利用社会环境,这一利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则为交互。而在交互在传统教学中是十分有限的,师生虽然同出一个时间空间,却很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和互动。最常见的是单向传播信息,有教师事先安排好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处了被动接受只是的传输,很少能参与其中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对问题解决办法的具体实施,学生内部的交流也是少之又少。自主创新学习过程中必备的互动和交流在信息化环境中变得更为便捷。信息技术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创设自主创新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通讯技术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在交流中发挥中介作用。它的存在使得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对于不同观点和看法的交流更为便捷,从而有助于顺利进行“会话”和“协商”。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学习群体是一个“共同体”。不论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还是在正常环境中,每个学习者都可以自主进行意义建构为基础,自身内部辩论出一种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探讨,组员各自提出看法和观点,进行论证,在利用相关材料评价和分析其他组员的观点。在这样一个协作的学习环境下,整个群体可以通过每一个个体的智慧和思维成果展示有效进行资源共享。与此同时,每一位学习者也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利用了社会环境。学生体用信息网络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信息网络的便捷性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通过讨论,有效集中不同个体的观点和意见,集思广益,促成每一个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发展其思维能力。
1.4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乐学、爱学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日益受到重视。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应该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也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内部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老师往往赞扬善于积极表现的好学生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生性比较内敛的学生。教师无法在有限的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及时的监控,因此很难对其学习情况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而功能强大的网路则有效弥补了这一缺憾。教师在网络的帮助下可以拓宽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其保持兴趣,提高其自信心,更为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不仅能有效帮助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真正发自内心地乐于学习,更能帮助其获取更大的成果。
2结语
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于教师单向传输信息教学方式和局限于课本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广泛收集各类信息,并对其进行探索发现和再创造,或通过小组共同学习形式将自己收集和探究的成果从展现出来,大大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其进一步的高校学习。与此同时,这种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恰恰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作者:李林娜 孟乃杰 闫建勋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