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德育课程的革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家庭、同学关系等存在诸多不能解决的困扰,自信心缺乏,各种心理问题较多。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务实的。现在的学生具有鲜明的自我利益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个人主见等。其优点是主体性增强,富于创造性,其不足之处在于如引导不善,易形成以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意识。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及身心健康。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在初中时期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被高中淘汰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积极脆弱,自信心极度缺乏,他们需要来自老师的更多呵护和关爱。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老师,我更是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课堂中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新课改也明确地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由以前的单方向的传输知识到学生主动发现和掌握知识。因此,我们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和鼓励,这不单单表现在积极鼓励的评价话语和多样的形式上,更应该表现为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和关爱。只有用心才会塑造出更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师生互动有效,民主平等合作,有效积极探究学习的课堂。
充分开发教材,在教学中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改改革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了学生学习的规律,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同时也对教师的课堂授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地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活跃,师生互动良好,上课效果佳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教科书只是书本知识,而学生对生活中的知识和来自亲身体会得到的经验更为记忆深刻。课堂就是旨在让学生更为深刻、更为主动地了解教科书的意图,掌握书本知识。在德育课堂中将学生的现实生活的新闻与教材相灵活地结合处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另外,我在课中实行分组讨论,改变过去沉闷的课堂,我欣赏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讨论,自主学习知识。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我的新课程实验课堂,也表明如果学生亲自动手搜集整理资料,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同学们热情高昂地在课堂上展示着他们自己从搜集的资料中所学到的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
运用多种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在心理学上来说,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课程目标和素质教育改革下,教师已不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而变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激发家。中职学生的喜好受感性控制居多,兴趣就成为了他们是否能学习好某一科目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关注中职学生的兴趣,并积极激发、诱导、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德育课程有时不得不说是略显乏味的,然而任何乏味的食材经过加工都可以变为美食。而这个加工的厨师是教师,加工的过程就来源于课堂。在每一节课堂中,我都秉承这一原则,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以及有趣的故事来诱导、培养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兴趣。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在课堂中我曾跟学生说过一本哲学书上的一句话:世上没有一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不可能所有人都拥有一颗金脑袋,也不可能所有人的未来发展道路都完全一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新课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智育培养为先的做法,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要求关注“全人”的发展。课堂能适宜地培养个性和德行,在课堂中我不断用座右铭激励学生努力发掘自身的闪光点,要学会做人做事。我相信这同时也大多数中职学生家长所希望中职教师教授他们的。因为很多中职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踏上社会,而各种知识与为人处世的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对这些学生来说,情商有时比智商来得更为重要。有个公司的座右铭是:有才无德之人,用之以慎,养之以德。无德无才之人,杜绝。可见,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全人”也是相当重视。
中职教师要在德育课堂中切实落实新课改的措施,塑造一个活泼生动、学生积极主动、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优良课堂。更要借新课改的东风,在课堂在生活中多多关注学生,让学生找到自我定位,挖掘自身优点,改善自我缺点,努力向着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方向发展。(本文作者:梁文单位: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