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模块教学法促进职业素质提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调研与数据分析
(一)调研情况概述。采用个别访谈、群体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调查工具包括两套访谈及座谈提纲。从学生的角度检视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性;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倾听企业对毕业生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建议与意见等。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问卷调查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电子问卷向全国24个省市的33所职业院校发放,所发放的555份问卷全部被回收,回收率和有效率达到100%。企业问卷向上海市以及周边部分省市150家企业发放的问卷回收了125份,回收率达到86.6%,有效率达到100%。
(三)调研结果与数据分析。通过对本项研究的几大问题进行调研及数据分析,在Likert五分制量表的评估上,最终设置:步入校园、生命教育、人际交往、职业礼仪、职业心理、职业规划、就业导航、职业道德八个模块,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每个模块下设子项目(详见表1)。
二、模块化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
构建模块化的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需要突破原有的职业教育内容、职业课程教学安排和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以新的模块逻辑对职业能力提升课程内容进行重构。
(一)首先依托团队形成合力,统筹好职业素质教育队伍的业务能力培养。运用管理学中的矩阵式优化团队建设,统筹教学条线专业教师、学生管理方面的辅导员、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共同组建课程管理团队(不包括校外课程导师)设立:学业生活指导团队、职业发展导航团队、职业心理健康团队、校外素质拓展团队等四大类型的专业团队,从而支撑八个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将在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学院职业教育的大视野下,同时做好学院各团队的能力培训为模块化教学奠定基础。
(二)理顺二级学院学生管理与学校学生管理的条框,将学校重点学生工作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发展有机结合。二级学院在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中高度重视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教学支持,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专项资金和集中活动日,将职业素质课程纳入教务选课系统,做到让学生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在模块化教学团队中淡化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各管一块的固有思维,形成全院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整合学院教学资源,将现有公共课程进行调整,保证模块实施的师资费用等一系列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和管理的特色和研究水平。
(三)通过调研分析,创新职业素质教学形式,提出三个1:1的教学概念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就业择业的自主意识,在校内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中增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在确定八个基本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后,确保教学实施内容设置方面符合以下要求,即实践与理论教学、课外与课内教学、校外与校内教学,从学时、学习内容、师资等方面做到一比一配比,请进来一些与学院合作的企业一线技术专家、人力资源负责人、优秀校友资源;开设职业礼仪、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等复合型的比赛让学生参与竞争磨练意志;走出去与社区、工业园区、企业集团等合作发展校外职业体验和职业素质教育基地。多角度、多平台的锻炼培养符合高职学院“一线岗位定位”的职业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准员工”,以及能快速对接一线岗位职业发展定位和扎根基层、踏实可靠的高技能人才。以下截取部分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模块表(表2),作进一步阐述。
(四)教学平台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特别是在教学中的软硬件平台的设置,关系到对于参与学生的吸引力。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脱离出来,参与到社会和企业这个大课堂,需要包括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一体的教育熏陶,软件方面主要集中在校园文化方面,如一些拥有校园传统影响力的现代媒体平台。职业心理模块方面可以依托大学生心理测试平台、上海市大学生e班、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信息系统,分享各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成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分享、在实践中提高职业岗位的获取能力。在硬件方面主要集中在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职业礼仪模拟实验室、团队训练辅导、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以及创业创新教育平台的建设等,这都需要在二级学院层面推进,为职业素质教育团队能够顺利开展各类活动奠定基础。
三、结语
在二级学院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化教学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关于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如何判断评价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化教学的成果,怎样把八个模块教学的成果具体展现出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方面是比较容易量化的教学成果,可以通过教学评估等各种指标体现,完善和充实各模块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是关于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提升效果,这个需要拿出一定科学有效的评估办法。把职业素质模块课程的项目内容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完善二级指标是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编制并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成长手册,进行成长跟踪调研,形成一套长期观测的样本群体,在研究中完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检验教学育人成果,通过几年的努力,让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和就业素质能力普遍提升。
作者:余卫宁 王涵理 孙敏杰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