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儒家思想对职业素质的价值体现范文

儒家思想对职业素质的价值体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儒家思想对职业素质的价值体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儒家思想对职业素质的价值体现

一、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者爱人”,孔子从人和物的关系出发,发现和肯定了人的地位,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仁”。“仁”的基本涵义概括起来包括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善关系、对待家族成员以及外人的友善关系,统治者对待子民的君民关系等。孔子在解释“仁”的根本涵义时说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①这是尊长爱幼之仁;《论语•卫灵公》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友善待人之仁;“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②(《荀子•大略》)这是爱人贵民之仁。这些涵义要求人们要常怀友爱、宽容和助人之心,这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价值取向,更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等权利的原则和归宿。

(二)“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它不仅强调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儒家的民本思想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礼记•礼运》③篇说:“人者,天地之心也。”这说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子曰:“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论语•为政》)他告诫统治者“为政在人”,治理好国家,人是关键。民本思想以其特有的精神对古代乃至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前提,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智慧所在。

(三)“内圣外王”的修身之道

儒家的“内圣外王”是在历史的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以“仁”和“礼”为内核的思想。“内圣”是指个人通过自身的内在修养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外王”是指个人的政治目标,即把自身经过修养得来的道德风尚惠及社会的外在表现。“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庄子曰:“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随着儒释道三教合流,便开始用“内圣外王”阐释儒学。儒家以“修己”为起点,以“治人”为终点,在孔子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这两者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今天,“内圣外王”思想对我们塑造优秀人格以及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现实世界的存在本来就是由痛苦和灾难交织相伴的,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在未知的将来。面对这样一个世界,儒家思想并没有消极指引人们去逃避现实,而是从肯定人的现实价值出发,主张人们积极进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地同困难和挫折作斗争。《易经•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④这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推动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力量。

二、儒家思想对培养警察职业质的现代价值

(一)“以人为本”,立足为人民服务

由于智慧思想的支撑,儒家思想文化中到处都充满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首先要肯定人的价值,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这体现了孔子眼中人的地位。人比物贵,重人轻物的人本思想,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有智慧的统治者的治国之本。其次,“以人为本”的另一层涵义是充分发挥人民的作用。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上》中提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在《孟子•尽心下》中也说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早就看到百姓的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利害关系,看到当政者对人民的依赖。荀子也有同样的见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再次体现了对人民作用的重视。警察作为直接管理社会的执法人员,首先要尊重人、理解人,把人民放在突出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将这种思想常存于心中,察民心,体民情,顺民心,就能够在公安工作中得到人民的支持,一旦拥有坚强的群众基础,公安工作也就可以顺利地开展了。“以人为本”的一个隐藏涵义就是构建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华,儒家的和谐社会观十分丰富,孔子提出“和为贵”的主张,孟子则为人们描绘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和谐社会。儒家倡导的和谐社会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应该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和谐的理想社会。如果人民警察在执法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重视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强调社会公正原则,尊重弱势人群的基本要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和人民交往时可以像孔子一样“温、良、恭、俭、让”,就能够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和谐的警民关系也就不难实现。

(二)“内圣外王”,提高警察职业道德素质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中对警察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要求人民警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要团结协作、勇于献身、严于律己、文明执勤,这不仅是人民警察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人民警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孔子所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百姓”(《论语•宪问》)就是“内圣外王”之道,儒家的“内圣外王”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正如孔子说的“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满足自己也要满足他人才是仁者情怀。在孔子心中的“内圣外王”是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儒家谈政治无不谈到道德,只有良好的道德才能给政治以正确指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要求政治家首先要是道德家,“为政以德”才能为天下人爱戴,进而稳定民心,巩固统治。⑥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仁政”管理理念,他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不仁,不保四体。”(《孟子•篱篓上》)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就是由“内圣”到“外王”的过程。因此,在培养警察职业素质时必须把警察职业道德放在重要的地位,只有“修己”才能“治人”,只有切实提高人民警察的道德素质,才能避免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因道德缺陷而犯错,才能搞好警民关系,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道德的范畴十分广泛。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规范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忠”、“诚”、“廉”。儒家思想中“忠恕”的原意是竭力尽心,《论语•公冶长》中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论语•学而》上也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一个“忠”字要求人们要孝忠,要忠诚待人,要忠于从事的正义事业。人民警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以“忠恕”立身,忠于中国共产党,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于公安事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事业。“诚”是指诚实、守信。《论语•学而》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言而有信是儒家提倡相互关系的准则,诚信就是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诚信是人民警察应具备的美德,在公安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确保不发生冤假错案,答应百姓的事情一定要如实做到,不欺骗、不隐瞒实情。“廉”是指人品行的方正刚直,儒家赋予了“廉政”深刻的内涵,主张以“廉”修身,要做到为官清正廉洁,明廉耻。《周礼•天宫》从六个方面阐述“廉”的内涵:“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儒家把“廉”列为治国之纲,他们认为“廉为政本”、“廉为官宝”,从而形成以廉德为核心的廉政文化。“廉”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因此,人民警察在提高自身素质时应当以“廉”字修身,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对待工作要毫不懈怠,兢兢业业,公正无私,能够明辨是非,公正执法,在其位谋其政。在这种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培养出以廉为本的警察之德。

(三)“克己复礼”,坚持依法行政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孔子是最主要的礼学倡导者,他的礼学思想是对“礼”内涵的创造性发挥。孔子对“礼”的思想本质这样解释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节奏,用孔子在《论语》中的具体解释就是“克己复礼”,意思是克制自己,恢复周朝的礼。子曰:“先进干礼乐,野人也;后进干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孔子果断地选择了“从先进”。在现实中,通过约束、培养和调整自我,使言行符合“礼”,在现代社会,“礼”就是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孟子•篱篓上》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人民警察的一言一行都要以道德和法律为准绳,要坚持依法行政,力求让“礼”成为每个人内心的规范,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逾越底线。人民警察在加强以“礼”为准则的内心规范时要做到严于律己,时刻反省,这就是儒家思想中提到的“慎独”和“内省”。《礼记•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宋史•詹体仁传》:“少从朱熹学,以存诚慎独为主。”当个人独居的时候,要克制自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防止有违道德的欲望和行为发生,这是一种个人修养的象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古人尚可如此反省自己,今人就更应该时刻扪心自问,今天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违背道德,违反法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民警察的工作任务虽然繁忙,但是在工作之余一定不要忘记时刻反省自己,“见贤思齐”、“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在自我锻炼和改造中完善自己。

(四)学、思、行并重,提高执法水平

古语有曰:“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并不是某一段时间的事,而是一生的追求。儒家在个人修养上非常重视“学”的地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说的是学习的重要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说的是学习的态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说的是学习的方法。“学”固然重要,但是“思”也同样不容忽视。《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话概况了“学”和“思”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当然,只“学”和“思”是远远不够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札记•杂记下》说“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只有“笃行之”才能检验出学的结果。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对人民警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警察应该掌握尽可能多的公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相对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善于思考,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公安工作中去。人民警察只有将学、思、行并重的方法融入在公安工作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涵养和能力,提高执法水平。

(五)积极入世,自强不息

人生在世,苦难和挫折本身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当灾难降临到我们头上的时候,要积极面对,奋发向上,努力消除灾难带来的痛苦。儒家认为,作为天地精华的人应该全面发挥天赋和潜能,树立一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意识。为了远大志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自强不息,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只有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磨炼,才能“曾益其所不能”。这种志向和道德理想的取向,对塑造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功不可没。当今社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自强不息的好警察,他们是爱岗敬业的忠诚卫士,是勇于奉献的人民公仆。他们有的牺牲了,有的残疾了,有的失去亲人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永恒,他们在与命运抗争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强不息。这种崇高的精神是每一位人民警察都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公安工作需要这样的警察,国家和人民更需要这样的爱国志士。

三、结语

儒家思想在培养人民警察职业素质上的积极作用是多方面的,是潜移默化的。我们要在全面分析儒家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并能够与时俱进,时时为其注入先进的时代精神。人民警察要认真学习儒家思想之精髓,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警察软实力,以此来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赵居伦陈家燚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