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构建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1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知识的不断进步,促进体育事业与其他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在专业知识方面精通,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同时学习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总体安排和教学重点应予以准确把握,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体育教师的专业基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讲、做、练。讲指的是对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等理论知识的讲授。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对体育教学的规律进行阐释,例如篮球,不仅要教学生怎样投篮,还要对投篮时的向内旋转等理论进行讲解,减少体育教学中的盲目性。做指的是教师要亲身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动动嘴皮,要以自己的亲身示范指导学生的学习。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也能促使教师明白学生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练是教师要安排好学生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做到合理。这些都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自己亲自示范,动手动脑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热爱体育事业,关爱学生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思想情感,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首先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观念,要热爱体育事业,在教学中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克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困难。同时,要关爱学生。体育训练本身是一项竞技运动和体力的消耗,教师在教学中要关心鼓励学生,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更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将坚忍不拔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传授给学生,教会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改变过去家长制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育教学过程。
1.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学中的应变能力
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着不同,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教学,并且体育本身是一项竞技活动,这样就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能尽快处理事情,不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能在发生事情时束手无策。如在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只通过责骂去维持秩序,往往效果甚微。如果教师转变思路,运用响亮而急促的口号,这样能快速让学生安静下来,效果更好。再者,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性,教师应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体育教学中的危险性因素。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4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榜样,教师应加强锻炼,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健美的体型,在教学中保持精力充沛,彰显体育运动的形体美,这些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1.5创新教学方法和思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学不单单理解为体育运动,而是体育运动和体育知识的全方位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要重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在体育锻炼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在寓教于乐中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再者,多媒体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应该采用的方式。多媒体教学的形象化和生动化,通过声音、图画等视觉性动作感染学生,使学生更容易学习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同时,体育教师应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有所创新,改变以往的简单课时的搭配,在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以及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方面,都应该进行深人的研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对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良好的职业观念的指导下,热爱体育事业,关爱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学中的应变能力,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思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作者:刘惠仙单位:河南省禹州市夏都第二初级中学
(二)
一、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提升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外因问题
1.学院领导不够重视。高职院校领导关注更多的是,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始终追求于上层次、占高地、争据点和铺摊子,导致学院制定的政策多倾向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以及学术成果排名等指标。而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体育课程处于弱化、淡化和边缘化,正所谓,“体育工作提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因此,体育教师长期在这种被动的工作状态下,得不到工作成就感和幸福感,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学部门所规定的常规动作,却不愿主动的开展自选动作。
2.工作环境不够优化。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工作环境对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包括领导行为、同事关系、教学条件、学生资源及待遇状况。张翠华等人调查研究得出,体育教师在教学条件、学生资源和待遇状况等工作环境指标上存在很不满意现状。由此看出,体育教师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相比大多处于劣势,这让体育教师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会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失去希望。
3.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制度共分成两个层面,即职前管理规定和职后管理规定。目前,规定体育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就获得体育教师资格证书。这就意味着毕业就能就业,但实际上他们毕业不一定就能胜任体育教学工作,更谈不上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这种情况直接抑制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再加上,我国教师资格认定基本上为终身制,只要体育教师获得资格证书,就意味着终身有效。体育教师任职后,除非他们出现重大违纪违规事件发生则丧失教师资格,这将给教师穿上了“藤甲衣”,不利于他们的职业素质发展和提升。鉴于上述两个管理层面,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人事部门应该全面、系统、科学地制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前和职后管理机制来促进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
(二)内因问题
1.教师观念陈旧。随着知识不断更新,体育教师以大学年代所学的知识储备已远远派不上用场,他们意识到自身的继续教育是一个长期、终身学习的过程,许多教师也能够积极地争取机会参加各种教育培训来提升自身的职业水平。但仍然存在部分教师仍然持有陈旧的观念,即“职前用心学,职后无需学。”他们没有意识到工作后教育培训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还有教师认为高职院校教师仅需要一次岗前培训就能胜任体育教师岗位,根本不再需要其他的培训。即使一部分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班,也只是为了取得一张结业证书来增加教师职称评比的“砝码”,却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职业发展需要来规划。
2.教师求知欲不强。近年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也逐步得到了提升,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但有一部分教师的基础知识不牢固、理论功底不扎实和技能动作不熟练等问题,导致体育师资队伍存在“浑水摸鱼”“、得过且过”的现象。他们认为,体育课程只是休闲放松课程,是专业课程的“调味剂”,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足够应付体育教学需要,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知识面和更高的运动技术;甚至有教师认为,学校所规定自己每年完成教学课时已经达到满工作量,根本没有时间、精力来提升自己;此外,体育教师经济收入不太理想,面对较高培训费用,难以产生继续教育的想法。以上三种情况,直接导致体育教师群体对知识的渴望不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状态,极其容易导致他们的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术视野较窄,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学需要。众所周知,求知欲是激发人内在动力的源泉。学校应靠领导关怀、政策引导和经济扶持等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师的求知欲。
二、学校现代化背景下的体育教师素质提升路径
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是教师队伍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职业素质关系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来适应当今学校现代化的需要。基于以上两个问题的分析,笔者从学校现代化背景下,提出了体育教师提升的路径。
(一)学校体育的管理制度现代化
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升必须要依赖于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以及学校体育管理机制的现代化,这是体育教师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要想学校实现现代化就必须制定一些基本制度,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落到实处。其具体体现在:(1)在人事制度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取消体育教师岗位终身制,执行学校聘任制,职称晋级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制度;(2)财务制度上,学校可以执行带薪培训制度,体育教师在进修期间可以享受基本待遇保障,学校可根据情况报销差旅费和各种食宿补贴,从而鼓励教师参加素质培训;(3)激励制度上,学校应引入奖励机制、竞争制度来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职务和职称晋升、评比评优和年度考核等相关措施。
(二)体育教师的政治素质现代化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体现在,共产主义信念的坚定和爱党爱国之情的强烈,等等。教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文化使者,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品德、智慧,直接或间接的从事于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使命,另外,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自觉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为此,教师应该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理想,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予以实施。
(三)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现代化
思想品德是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灵魂,是影响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敬业精神和价值取向等。体育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在学生中树立模范形象,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知行合一,教育与体育的有机融合。
(四)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现代化
业务素质是体现教师能否胜任岗位的基本素质,它决定着教师自身掌握理论知识、工作能力和运动技能的水平高低。体育教师在学习好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教育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人体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只有了解人体的基本生理规律和运动规律,才能运用体育手段来增强学生体质,提供运动技能,从而提供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要了解体育学科的前沿动态,掌握较为先进的运动技术、竞赛组织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
(五)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现代化
体育教师的身体素质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传授运动技能、运动技巧的前提,因为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在身体活动中来完成的,体育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无法完成运动技术的示范动作。所以,体育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确保达到教育部门所规定的体能标准。体育教师还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同时要有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具备正确应对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三、总结
学校现代化就是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转变的过程,但今天的现代往往就是明天的传统,没有传统也就没有现代,更何况无论传统还是现代,本质上都取决于人的价值判断。学校现代化不能简单地认为硬件条件的改善和制度的完善,其实质上是不断追求师生身心健康的理想状态的能动过程。由此看来,要想实现学校现代化,根本任务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体育教师则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体,是体育教育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施者。这就要求学校应更多地关注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从而在根本上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
作者:许龙成张春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