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工素质论文:当今民工劳动修养革新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钟在明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吸纳了大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社会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在市民化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已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条件。
1.在经济建设上,是城镇化的生力军
新生代农民工是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新生代农民工的辛勤付出。据浙江省2011年7月调查显示,在近2000万的浙江省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农民工对浙江省GDP的贡献率达到40.1%,这主要是由新生代农民工所创造,为浙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社会经济建设的劳动主体。
2.在工作生活目标上,期望稳定的城市就业和居住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其个人市民化进程中的一个载体,最终期望实现市民身份的转变。他们到城市的目的是能长期在城市生活、就业和居住,其流动表现出单向的迁移特点。调查显示,有59.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城镇户口非常重要或重要,希望家人的户口落在镇上、县城和主城区(工作地)的有75.6%,只有24.4%的新生代农民工觉得无所谓或在农村老家。
3.在生活方式上,追求多样化的社会生活
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观念更加开放,对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较高。他们大多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城打工,或从小随打工的父辈在城市的文化氛围中长大,他们和城市里同代人的差距较小,日常谈吐及生活习惯基本上与城市人一样。他们崇尚挣钱是为花钱的理念,追求时尚,享受生活。他们的收入大多用于自身开支,对时尚高档性商品的消费有着一定的渴求。健身、看书报、去博物馆、学习技能等已进入其休闲消费视野。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休闲活动较为单调,调查显示,在平时有31.3%的新生代农民工看电视、电影、小说;20.9%的睡觉;17.9%的唱歌、运动;16.4%的打牌、玩网络游戏;13.4%的聚会喝酒等。
4.在社会法律地位上,谋求归属和广泛的认同
有强烈的城镇归属和市民身份意识。新生代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很大,他们有很强烈的现代生活意识和消费观念,能够接受现代社会理念并按照现代产业规律开展工作和生活。对城市生活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强,谋求更多的社会认同,满足其精神需要,以求融入城市,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社会的一员,而现在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缺乏应有的归属感,调查显示:有54.1%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归属感,有归属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37.8%,表示无所谓的只有8.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与市民化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城乡就业存在明显差距且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严重制约着市民化进程,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信息来源不广,就业渠道有限
就业信息服务建设相对滞后,使就业信息不能自由地在新生代农民工和企业之间流动。目前,新生代农民的就业途径主要由熟人介绍、老乡介绍、亲属介绍三种最原始的方法,缺少政府专门设置的职业介绍体系的引导,调控力度不足。调查显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主要是自己找的占33.4%,其次是老乡或朋友介绍占30.0%,人才市场占16.4%,而职业中介所介绍只占9.1%。原因是政府和中介机构信息网络不健全,用工信息不及时,同时,专业职业中介数量不多,大量“黑中介”混杂其中,在“黑中介”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途径难以拓展,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
2.职业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岗位发展的需求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差异的关键是就业能力的差异。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仍较低,很大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未接受过任何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成长为现代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是制约其就业的主要瓶颈。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占55.4%,即使在已参加培训的员工中,拥有职业技能证书的比例也不高。产业发展紧缺的是技术工人,许多岗位需要初级工或高级工,而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为初中毕业,少数为高中毕业,并且在农村所受教育的质量较低,没有受过相应的职业教育,致使其没有一技之长,有的只达到普工、小工的水平。
3.就业面临社会性排斥,被边缘在市民群体之外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和市民化工作,面临社会政策性和文化道德性排斥问题。国家财政在调配资源时,极少考虑农民工的就业,如再就业工程问题,政府只考虑城镇下岗职工,没有把为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纳入其中,因此,新生代农民工没有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文明和进步成果。这种在经济和就业上吸纳,在社会生活中排斥的做法,使一直渴望融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事实上的“外来人”。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被称为“农民工”,有86.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较适合地称他们为新市民或外来务工人员,这样能减轻排斥感;工作地市民中有将近一成的人员对新生代农民工怀有歧视、敌意或戒备的心理,相比之下,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地市民则表现出非常友好或友好的态度,很少有敌意或戒备心理,但有少量的新生代农民工有不相信当地人的倾向。
4.缺少职前心理教育,心理素质偏低
新生代农民工缺少职前心理教育,心理素质相对较脆弱。流动到城市后,通常居住在与当地居民相隔离的区域,这加剧了心理暗示,强化了“外来人”的意识,客观上限制了其参加当地各类活动和交往机会,在心理和现实上产生双重影响。当他们不能在城市安家,又不能回乡就业时,便失去工作希望,似乎生活没了目标,身陷这种困境中,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就会选择走极端的方式。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这一特殊劳动群体也不很了解,有30.8%的人明确表示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并不多,有35.6%的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农民工偶尔只说过几句话,甚至有的相互间从来没有面对面接触或交谈;同时,在与身边的人谈论农民工时,抱有反感或不是很感兴趣的占71.0%,反映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民工这一话题的回避心态。
5.社会保障制度缺失,难以抵御就业等风险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存在严重的就业制度障碍。新生代农民工无法获得公平就业机会,他们挤在一些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待遇福利低劣的低端劳动力市场竞争岗位,时常面临失业,失业之后无保障,即使找到工作,又时常被拖欠工资所困扰。同时,社会保障覆盖面过窄,大量的农民工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他们在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困难,难以享受城镇职工的各种再就业优惠政策,也无法领到只有城镇职工才有的失业保障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等。
6.法律意识淡薄,维权能力有待加强
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不完善,无法获得相对稳定的就业权利,在城市缺乏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话语权缺失,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通常情况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而工资待遇普遍偏低,且时常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严重侵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这种严重的侵权行为致使一些人由于受生活所迫,选择极端行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成为社会的不安全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与市民化协同推进制度创新
稳定就业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推进市民化工作的关键,须在就业信息、职业培训、权益保障等方面创新制度设计,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构建平等的政策法律环境。
1.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公平就业权利
歧视性的户籍制度是就业不公的根源。城乡二元结构严重损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自由公平的选择权,侵犯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加快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彻底打破城乡身份限制,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全国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同时,将社会福利与户籍相分离,营造一个城乡居民共享的平等就业的社会环境,政府要通过立法等手段,保护劳动者的利益,保证就业机会均等化,严厉打击在就业和市民化过程中歧视新生代农民工的丑恶现象,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权利,顺利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2.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疏通就业渠道
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国的就业信息网和电话咨询网,提供实时就业、培训等各项信息和服务,使之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求职的平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同时,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等大众传媒,宣传就业政策和服务信息,在新生代农民工流动集中的区域举办就业招聘会,让新生代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直接交流沟通,双向选择。对职业中介市场要进行规范和整顿,打击违法违规的职业介绍行为和以介绍就业为名欺诈劳动者的现象,确保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和市民化工作的开展。
3.从劳动力供需出发,健全职业素质培训机制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的培养,加强就业指导课,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新生代农民工能就业、就好业作为培训服务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与企业深度合作,随时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情况,合理设置培训项目与教学内容,使之紧扣就业需求,在教学运行上,实施“任务驱动、现场教学”的模式,开展生产技术革新、工作方法改进等方面的实景教学活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岗位实训与就业的结合度。
4.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覆盖面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力量,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除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外,要着力推进城乡统一的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制度,以稳定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及其调解机制,提高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另外,要落实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解决异地求学的困境,探索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相关政策,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5.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拓展利益诉求渠道
加强维权组织建设。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具维权意识,他们有更强获得平等就业权等权利和服务的欲望。目前,新生代民工组织过于分散,他们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谈判能力,在权益受损时,经常以跳槽等岗位流动的方式甚至过激的手段来表达,这种维权的方式和方法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容易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要在用人单位内组建工会,推进会员发展工作,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从组织上保障和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