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素质论文:新时代高职生修养培育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詹晓青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一)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要求的问卷调查情况
为了解新时期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笔者编制了调查问卷,分别调查了82家大、中、小企业。企业的调查问卷结果汇总如表1所示。
(二)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要求的问卷调查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企业对高职生职业素质的要求较高,企业看重的是高职生的综合素质,需要的是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汇总企业对高职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发现在企业认为非常和比较重要的职业素质中最主要的是社交与沟通协调素质、抗压耐挫的心理素质、学习创新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对职业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的个体内在品质和能力。
1.企业要求高职生应拥有良好的社交与沟通协调素质。一个员工有良好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交往的能力,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能与他人协作,完成某种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将直接体现这个员工的工作绩效,同时也体现企业的综合实力。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社交与沟通问题,社交与沟通不仅要求说者词能达意,自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还要明白别人所说话的意思,更要让听者能产生共鸣。社交与沟通涉及到获取信息和提供信息的能力。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上司之间如果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就将融洽而和谐。
当然,员工的沟通素质还包括其读写表达能力,任何一个老板或人力资源的主管都会在员工的履历表中发现出自大学毕业生之手的错字和文法不通的现象。现代企业多数在招聘员工时把人际与沟通素质当成企业筛选人员的第一关。
2.企业要求高职生应拥有良好的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现代企业常常把员工的心理素质放在首位。企业的发展需要身心健康、有抗压和抗挫折能力、敬业、善于合作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就很难胜任工作。近年来,进入世界500强的富士康集团连续发生员工自杀事件,究其原因除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外,更多的反映了“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工作、生活压力的心理问题。据了解,富士康在深圳的42万员工中“80后”、“90后”的新生代就占85%,这些人在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时多数缺少适应社会、合理处理情感问题等方面的积极经验。饱受“跳楼风波”困扰的富士康集团为缓解问题加强了对员工的心理和职业辅导,并新设了一个拥有百名辅导员的心理辅导部门。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这是企业所不愿意的。因此,2010年以来富士康在招聘生产管理储备干部等员工时,除了常规的笔试面试,还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测试,通过考核以后方能入职。
3.企业要求高职生应有良好的学习素质。没有良好的学习与创新素质、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就难以适应迅速发生变化的企业环境。学习与创新素质主宰着现代企业生命力,是企业的灵魂,决定着企业在社会的竞争力。现代企业不可能靠单一产品和服务打遍天下,企业还在不断的合并、并购、整合与裁员中成长。企业主需要具有学习创新素质的员工通过勤奋学习来不断改进自己,适应企业的不断变化并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员工,需要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4.企业对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较高。企业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每一个员工对企业忠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完成好本职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较好的思想品德,遵守职业道德,有法律法规意识,认真按企业规章和各种制度办事;有协作精神,能互相帮助,为人热情;有集体荣誉感,有团队意识。此外,企业还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当然,我们在研究和分析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时经常会将这些素质外化为一些具体的实践能力,可实际上,这些素质与能力是紧密结合的,是互动的,所有这些能力的相互交融形成符合职业发展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就必须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也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对高职生职业素质调查情况的思考
新时期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要为目标,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应进一步思考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了解在校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反思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寻找培养策略。
(一)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生自身的职业素质,了解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现状,笔者编制了包括对自身认为已具备的职业素质、自身需要提高的职业素质、学校应加强哪方面职业素质教育和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要因素等八个项目,对应届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现状进行了摸底,发出2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6份,调查结果汇总如表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出高职毕业生对自我的环境适应能力、思想道德水平、身体素质、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等方面的素质都比较肯定。而在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关工作或经验、沟通协调能力,应变以及语言表达素质、良好的自身专业技能和创新、团队合作技巧、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还比较欠缺,而这些素质与能力,正是企业所重视的(如表1)。
(二)高职毕业生主要职业素质欠缺的原因
造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欠缺、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
1.高职学校培养模式和目标定位不明确。传统高职教育没有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培养模式和目标。在没有对专业特征、企业行业与市场职业需求、岗位职业能力等做认真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就设置课程门类。没有对课程教学内容、职业能力结构做深入思考就列出教学模块或教学项目。因此按照这样的培养方式和目标培养出来的高职生势必不适合企业的要求。
2.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未能相互渗透融合。传统高职教育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以岗位为标准开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够,学生学习被动。不仅如此,课程结构还呈现出“刚性”,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分段开设。这样,学生往往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缺乏思考问题和在动手和主动学习中体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高职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重视不够。传统的高职教育往往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与就业的教育,往往只是建立了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没有建立科学化、全程化和专业化的心理和就业完整指导体系,缺少对学生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生的就业与心理问题。
4.重技能而不重综合素质。从现代高等教育经历的几次较大变革来看,对综合素质教育而言都表现出相对弱化的特征。中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三大缺陷:第一,重知识传授,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第二,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第三,重专业素质教育,忽视非专业素质教育。前面两个缺陷已经引起了多数高校的重视。但是,第三个缺陷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统高职教育往往在观念上固守以学科专业为中心,注重了教学的知识性和技术性,认为高职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了,忽视综合素质和非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许多高职生也误以为在高职学校学有一技之长,将来就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事实上,一个人的专业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但专业素质至多只是具备了成功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需要非专业职业素质的促进。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中,专业知识成绩与非专业职业素质相比,企业更着重后者(如表1)。
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新对策
(一)以系统性的思维来搭建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构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个总体构架体系中,包括人才培养的理念转变、目标、要求,合理的课程体系,有效的考核体系等。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盯紧“一个目标”,即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根本目标;协调“两大系统”,即专业素质教育系统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系统;提出“三证”要求,即高职生在校期间应该获得三本证书:毕业证书、各种资格证书和素质拓展证书(第三张证书包括创新、合作、交流、组织、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紧紧围绕企业生产实践中所需的各种素质进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能胜任将来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作为培养学生的课程设置标准,给理论课与实践课、专业课与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应的学分设计,融专业性与非专业性职业素质为一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这样,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仅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还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等工作作风。
(二)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增强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按培养目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充分考虑企业对将来从业者的能力要求,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势和综合素质的优势。在专业素质教育上,强调教学内容的实际与实用,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
在非专业素质教育上,各专业应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确定若干项拓展项目,落实可操作、有实效的拓展方案。通过创业设计、毕业设计、生涯设计大赛,小发明、小创作大赛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行“多证书”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审美能力、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教育同学生本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以及毕业生职业岗位技术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三)启动阳光心理工程和就业心理辅导
,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应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心理辅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这两门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首先,加强心理教育,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就业心理辅导课。在校大学生正处在由青春后期向成人前期转变的关键阶段,心理发展即将走向成熟,但他们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因此他们的心理特征具有两面性。在这关键时期,应全面加强他们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信心,让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培养他们与同伴之间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让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
学校还应设有专门的学生发展辅导中心(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人员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适,又提升了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学校建立科学化、全程化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体系,对高职生从职业生涯规划到业指导,从基础就业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学习到就业能力的打造进行全面指导。对大一学生以讲座、座谈、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指导学生认识自己,开发自己的职业潜质,引导学生认识到获取职业资格证与素养拓展证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潜心学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大三时再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按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和创业教育,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掌握面试技巧和创业方法,提高学生创业与创新技能,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就业观,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就业创业创新能力。
高职就业处的老师还可以外聘人力资源专家或企业家来院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讲座,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基本技能和求职技术的培训,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分析、职业设计,培训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心理、职业规范、择业,知识与要领等职业素质,让学生掌握一些求职的技术与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心理素质,还具有一定的职业岗位转换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不仅拥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能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搭建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素质是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人际交往与沟通、心理和专业等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现代人才的软实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通过举办系列创业能力与创业知识培训、心理素质培训、企业管理知识培训、求职礼仪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培训、求职材料准备培训和主题讲座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将这些活动的意义从“丰富学校生活,陶冶学生情操”进一步延伸到与培养学职业发展能力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高职院校就学会一种立足的本领和技巧,又明白做人的道理与原因,让种种本领与技巧都成“有根的知识”,形成浓厚人文气息,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思想情操、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广博的知识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还应积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这些实践平台的搭建应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执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又能让学生在专项活动中提高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总之,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岗位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学生拥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就应该加强对学生抗压耐挫的心理素质、沟通和应变素质、学习素质、道德素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改进原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模式,实现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为业界提供满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是现代企业的人才发展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更是创新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