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业教育院校课程内容改革反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日趋细化,技术岗位人员的能力和技术培养越发重要,职业教育愈加受到国家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初、中、高各层次职业教育院校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职业教育改革。作为职业教育院校教学的核心载体,课程内容的改革一直在探索和变化中,但是从课程体系设计、目标定位和内容选取等角度来看,课程内容改革仍然存在不少典型问题,为此需要对课程体系内容如何与岗位适用性和职业发展性相匹配开展深入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改革
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存在的不足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始终坚持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从课程设置、授课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实施。其中,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正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所以也必须随着培养目标的调整变化不断更新完善。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涉及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等,都应当符合人才培养方案,为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目前看来,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已经发生了一些调整改变,但是在具体实施层面仍然容易在形式和思路上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计过分关注岗位要求,忽视职业发展
课程内容设置和编排一般会比较直接,但是又相对单一地指向某一专业岗位应该达到的技能要求。这样一来,虽然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传授,以及对学生的考核,但是这样就会过分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方法的学习掌握,忽略了如何把课程作为一个信息载体,使学生更好地拓展知识和培养能力。比如,即使现在手把手地教会了学生用鱼竿钓鱼,当以后学生拿到一张渔网时又不知如何是好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面对当前社会的高科技化、学习化等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仅仅具备岗位层面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必须着眼于全面发展和综合发展的要求,应当“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设计
从职业教育的一般性教材来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多是成体系的理论知识[1],每章节知识点明确清晰,但是如何与实际操作中的基本使用和原理性能做到有机融合的分析过渡却不充分,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的“知道”与“会用”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如果课程内容上没有跳出专业理论研究的层面,与实际技能技巧和方法联系不够紧密,那么就难以形成具有岗位特色的应用性教学内容体系。一旦在教学中引导不善,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必定会弱化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教条呆板,限制了拓展空间
大部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来源于学历教育课程体系[2],知识结构系统严密、条理规范,一板一眼地规范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举一动。例如,某种工具的使用,通常是某一个固定姿势、某一个固定动作,而不是告诉学生使用的核心要领,要求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甚至创造性地发挥新功能的作用。
(四)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更新缓慢,超前性、开放性不足
当今时代信息日新月异,尤其技术发展迭代时间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对此我们都有同感,职业教育课程所用教材和实验科目基本会采用最经典版本,尽管系统性和正确性很强,但是忽视了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造成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不及时,难以在新颖性和实效性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技术还没有学会就已经过时,或者是教育技术陈旧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五)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思政生硬,难以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在学校育人方向上应当是“德”字当头,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既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要增强教学的趣味,还能达到育人的目的。但是,在职业教育类型课程中如何增加思政元素,如何能够润物细无声地立德树人,如何把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奉献社会等融入教学过程,而不只是照本宣科地讲大道理,让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
二、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措施
综合以上问题,笔者认为,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内容的改革,首先要协调好岗位适用性与职业发展性之间的关系,为岗位合格之后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要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实现技能生成与能力培养相统一;要迎合时代气息,用合适的方式传递合适的内容;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做到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具体思考如下:
(一)岗位适用性与职业发展性的兼顾
首先,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岗位适用性,属于一种面向未来职业的定向培养教育,是为适应职业岗位而进行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生产现场的技术员和具体岗位上的劳动者。这部分劳动者是未来继续发展的职业潜力。毕竟,他们中一部分人将会在胜任初步岗位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职业发展空间,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即使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设置了不同环境和场合下操作训练,也不可能涵盖日后所在岗位可能遇到的全部情况,职业教育不能也不应成为限制其发展的束缚。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形成培养其较强的岗位能力,还要为其发展奠定基础[3],兼顾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劳技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的整体提升[4],形成较全面的素质和知识储备。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教育仍旧属于教育范畴,而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职业技能、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甚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具备应对职业岗位变迁和社会变化的高级能力。
(二)技能掌握与能力提高的统一
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内容设计首先要“以胜任某种特定岗位要求”为出发点,这是职业教育的专属性质。因此,技能培训要以实用为目的,具备后续岗位所要求的“必需”“够用”技能[5]。在打下坚实基础后,还应以岗位和职业所需的能力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把后续岗位技能抽象化,成为一种能力培养导向。如何建立起能力本位的课程教育观,对职业教育发展至关重要[6]。它的前提是要全面分析后续职业活动,归纳该岗位所需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场景的操作培训、技术动作分解、技术故障设定与排除、技能分析与解读等,针对性开展提升能力为目的的训练和考核。尽管这种能力很难在培训过程中实现全面教授与考核,但却是岗位核心能力的体现,也正是这样的抽象化的技能,才是决定学生在未来岗位中能长期胜任的关键。
(三)内容本身与内容传递的与时俱进
内容本身是指职业教育课程需要传递给学生那部分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内容传递是指把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有效接受的那种方式。因此,作为职业岗位需要为牵引的课程内容,就必须与社会密切接轨,围绕社会岗位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开放性这一关键要素:聘请社会现有岗位上高水平人员开展讲座和交流,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目标岗位的风和日丽和暴风骤雨;组织学生瞄准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开展自学和补差训练,按照岗位资格指挥棒的要求丰富课程内容;建设开放式选修课程,增大选修课学分比例,增强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在课程本身与时俱进的基础之上,还要加强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训练方式的与时俱进。加强模拟训练条件建设,使用VR、AR等手段开展技能型训练,既能增加训练学习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训练效率;设计开放性实验课目,把照搬课本的操作得到固有的实验结果,变为自主设计实验得到创新性、开放性实验结果。
(四)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
课堂作为教学主渠道,应当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成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一环。首先,要根据不同专业职业能力素质要求,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等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明确不同课程的育人目标、思政教学方案,坚持教师的思政教育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的思政热情,保障好教师的课程思政改革。最后,要坚持创新改革,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采取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打造“思政金课”“最美课堂”等具体应用,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过程。除此之外,在遵循人才培养质量和规律的前提下,如何开展课程标准建设、教学过程评价,特别是各门课程之间如何有效衔接也是广大职业教育研究者需要积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陆金生.中职牧医专业项目课程教材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
[2]熊莉.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知识经济,2019(36).
[3][5]花雨昆.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
[4]刘珺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2(36).
[6]薛寒,周蕴,祁占勇.国内职业教育课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7(4).
作者:任剑 赵宏强 刘俊瀛 单位: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