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变革及教学改革范文

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变革及教学改革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变革及教学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变革及教学改革

摘要

从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出发,提出职业教育课堂应由教本向学本积极转型,需要在这一前提下进行结构性的改变,重点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核心———教学观念的改变,认为应该从整体观、学生观、教师观、技术观进行深刻变革,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

教学观念;整体观;学生观;教师观;技术观

随着社会、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职业院校教学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需要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更加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发展,而教学改革实施前提是革新教学观念,教学观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种实践行动问题。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就一个专业系统来说,有没有问题要从过程和结果来观察,所谓过程可以理解为学生在校愿不愿意学,所谓结果可以理解学生毕业后有没有用,这两项观察难度都非常大,只能考量主要指标,例如可以对在校学生反复调查“经过这个学期(学完这门课程)对专业兴趣是否明显增强”,可以对毕业生调查“课程重要性和满足度”。就一门课程来说,有没有问题要从开发、实施和效果来观察,所谓开发是指课程开发的论证认同度、实施是指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度、效果是指教学目标达成度。大量研究表明,目前职业院校通过毕业生反馈、学生评教等方式调查的反馈数据看不容乐观[1],从教师教育观念与能力、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等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都有一定的改革空间。

2教学改革的内容

职业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毕业后在基层岗位上能生存、有发展,其核心是学生的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课堂是培养这三个维度的重要阵地,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建构、体验、发现的乐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职业岗位和学习者成长需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院校的课堂上,学生应从十多年被动受体的角色中得到解放,尝试进行一些能动实践创造。所以,职业教育课堂应该不再是教学经验的完美预设,由教本向学本积极转型,或者说由“我有什么→我为你做什么”向“你要什么→我有什么→我为你做什么”的观念转型改革是最需要尝试的问题,在这一前提下进行结构性的改变。

3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学观念由教本向学本深度转型,从内容、方法、手段等“形”的变革向为了学生生存与发展“心”的变革,将需要创造性地解决“怎么改?”。笔者粗浅的认为,要从课程定位、教师角色、学生主体和技术应用进行改变。

3.1教学改革的整体观

课程定位的改革要纳入“人才”培养的整体中考虑,也就是要从“社会人”和“职业人”的定位建立综合化的、整体的、整合的课程,树立课程改革的整体观。首先要明确课程定位,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课程设计应该研究岗位需求和适应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把握课程体系之间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相互关系,分析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增强课程的整体性,既要把握课程内的综合性,又要做好课程间的整合,防止分化过细、孤立隔离、内容重复和脱节。其次要克服专业本位的狭隘倾向,要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化要求,将课程改革放到大的范围中考虑,从而获得平衡。

3.2教学改革的学生观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向,是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中心任务,标志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从过去强调接受、继承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转变为强调主动探究、积极体验和发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也要因此而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作为老师首先要走下生硬和冰冷的“师道尊严”神坛,做好“给‘鱼’”或“授‘渔’”的惯性刹车,要在“激‘欲’”的境界中潜伏下来。“授‘渔’”能解决学生职业生存,但是不符合“解决这个问题,我要了解什么、我要会做什么”的职业共性。所以,笔者认同“一切学习的起点是‘问题’”这一观点,挖掘学生内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创造性地构建知识与技能,这应该需要改革中创造性地树立学生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出发,提供丰富的生活和职业相关素材,构建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从职业角度对研究分析生活、生产和行业中的问题;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3教学改革的教师观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与教学结构、教学组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都有密切关系。课程设计要特别重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渗透到教学结构和教学组织上。课堂教学功能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课堂教学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泉源,是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二是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所需范围之内的各种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了解所学专业,寻找到本专业所必需的知识信息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完善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应重视从设计到组织的引导教学策略方法的改革,帮助和促进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专业创造与教学创新是教学改革不能忽视的问题,要最大限度地引导而不是禁锢、规范而不是约束,让教师充分发挥创新能力进行建构与创造。

3.4教学改革的技术观

信息技术是助推教学改革的最佳途径,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逐步改变内容的呈现、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师生的互动等方面,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学习和发展的环境支持工具。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承载体,教学媒体要突破教科书和静态的信息,要以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呈现信息,并大量开发包含动态的交互信息。对于教学技术改革来说,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所要获取的知识信息,可能将必须通过信息技术才能获得,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技术中将占主流地位。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用互联网思维加速和改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促进教学形式的活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改革肯定会冲击乃至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特别是大班教学,50人甚至更多班级人数的情况下实现因材施教、个别教学,是教育先驱们和当代教育实践者们一直以来的追求,这种追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交互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似乎给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3]。同时,互联网技术能够进行远距离的教育与教学,可以使学校教育渗入家庭之中。

4结语

对教师而言,很容易在传统教学的满足感中固步自封,也许传统观念指导的教学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是高效的,但还是需要思考:学生是不是自主进步的?学生是不是幸福地学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或许可以认为:教师已由“教书匠”转变为“自身潜在价值迸发的幸福者”;如果答案不肯定,建议实施教学改革之前先问问“学生要什么”、“我有什么”、“我为学生做什么”……对改革而言,教学观念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其转变应该算深层的“隐性”工程,这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显性”转变有着本质的差异。如何让更多教师改变“先教后学”的传递式教学观念,这是个巨大的课题。因此,应最大程度地引导教师对教学进行建构和创造,引导一定不能禁锢,需要分步实施“先吃后尝”、“边吃边尝”、“先尝后吃”……

参考文献

[1]毛建梁,潘汝良.浅谈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监控[J].教育探索,2011(2):99-100.

[2]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J].职教论坛,2011(2):4-15.

[3]姚利民,朱黎旻,杨静.高校班级规模扩大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6):68-72.

作者:程美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