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关系的定性分析
第一,地方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保障。就职业教育发展的条件而言,无论是扩大办学规模还是调整专业结构、提升办学层次,都必须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资金,这些资金一是来自学杂费收入,二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还有一些是来自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赠,这些无一不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有关。一般来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越充裕,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也就越大,即经济较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层次与规模也较高。此外,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产业梯度较高,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也较高,对技术的需求会使企业主动与职业院校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反之,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职业教育就会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无论规模还是质量都备受制约。如江西的新余市和南昌市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排名第一、二位,职业教育相对的规模也在全省排第一、二位。
第二,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影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如资金、师资、设备等,但最主要的是受产业结构的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质是科技进步并应用到生产领域,孕育新的生产部门。职业教育专业的确立、调整与改革都必须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产业结构转换带来的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层次变化,必然对职业教育的类型结构和专业设置产生相应影响。一方面,新兴产业崛起,相关人才需求的增长,促使职业教育新专业方向的产生,如新材料、新能源专业;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衰落,人才需求的萎缩,导致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减招或停办。例如,萍乡由于煤矿产业的枯竭,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也减招或是停办,而转向新兴的煤电铝、电瓷等行业;新余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新余的所有职业院校都设有光伏专业;而赣州地处山区,职业教育矿产及果业方面的专业也很有特色。因此,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既要服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层次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的优化,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三,地方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生源。没有生源,职业教育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教育投资也会增加。根据经济学理论与国际惯例,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费结构会从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2010年江西省人均GDP已经突破3300美元,特别是新余,人均GDP已突破8500美元,老百姓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文化生活的追求,特别是对接受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也更有条件。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投入更多,居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也越高,同时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新兴产业扩大充实了职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进而使职业院校的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得到扩大。这种生源的增长不仅体现在职前教育,也体现在职后教育。随着地方经济不断发展,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一招鲜、吃遍天”已难以维系,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养须适应更高的要求;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如果不持续“充电”,很有可能赶不上产业升级、技术更新的步伐,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他们将迫于这种压力而产生对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从而为职业教育发挥其培训职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2.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人力、技术及消费支持。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宏观上决定着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型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可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职业教育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知识、技术、信息的大爆炸带来了新兴行业。生产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中国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期,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已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而技术人才很大程度上就需要通过职业教育来提供。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劳动者,一般容易掌握生产流程,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劳动技能比较熟练,运用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能力比较强。因此,职业教育发展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智力支持,尤其是为地方建设、管理、服务一线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第二,职业教育加速生产技术更新。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使潜在的智力因素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因素。科学技术、职业教育、生产力构成一个连环链,职业教育处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职业院校具有一批较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和大量图书资料,拥有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首先,职业院校可以依托自身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或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还可以将自身的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其次,职业院校的技师可以下到企业交流,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科技攻关、职工培训等活动,把最新科研成果带到企业转换,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最后,职业院校还能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人才优势,为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项目规划、工程建设和技改论证等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企业的科学管理决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三,职业教育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江西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数中近70%左右来自其他地区,生源遍布全国和全省其他地市;按照职业院校在校生50万、平均每人每天生活消费30元来计算(包括吃饭、住宿、购物),学生每天的消费额是1500万元,一年计270天(除去寒暑假)的生活消费总量保守估计都有40亿元;除此之外,按每人平均每年交纳4000元学费计算,光学费收入一项也有20亿元。这里还不包括学生的往返交通费,亲戚朋友探访的消费等,总额可达每年近70亿。职业教育不仅促进了当地的消费,也扩大了就业。职业教育对就业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教职员工,并给相关产业如教学设施供应、学生生活服务创造就业岗位,同时也会增加学校周边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另外一方面是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向城镇转移,据估算,江西在2011~2015年平均每年有82万农村人口城镇化,他们大都知识层次低,技能缺乏,没有受过专业教育,难以适应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通过职业培训可以使之转化为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二、江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相关关系。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与地区,劳动生产率较高,科技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度也高,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如日本、韩国的制造业全球领先,与其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国内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也较高。江西省内的南昌、新余等地近年经济快速增长,职业教育发展规模水平也大幅提升。特别是新余,人口仅114万,但目前的职业教育机构有47个,在校生由2001年的1万余人发展到2010年的9.34万人,固定资产由近7000万元发展到近10亿元,而新余市的人均GDP也从2001年6882元增长到2010年的55424元,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可见一斑。职业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又能如何反哺职业教育,下面我们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地方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定量描述。
1.模型构建。根据教育统计的惯例,我们选取江西省实际人均GDP(X)(以1996年人均GDP为定基值,通过CPI环比上年增长比率核算)来表示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选取江西省每万人口中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Y)(江西的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在校生数)来表示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统计数据来源为1996—2010年《江西省统计年鉴》,如表1所。第一,地方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以地方人均GDP为自变量X,每万人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为因变量Y,利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则可得到回归模型:㏑Y=0.840+0.589㏑Xt值为6.448R2=0.762,F=41.580从中可以看出,拟合优度为0.762,并且通过了F检验,弹性值为0.589,即人均GDP(X)每提高1%,每万人职业教育在校生数(Y)平均增加0.589%。第二,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每万人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为自变量X,地方人均GDP为因变量Y,利用SPSS 进行回归分析,则可得到回归模型:㏑Y=3.198+1.294㏑Xt值为6.448R2=0.762,F=41.580从上述参数值可看出,弹性值为1.294,即每万人职业教育在校生数(X)每提高1%,人均GDP(Y)平均增长1.294%。
2.相关性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对江西省各市职业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取2010江西省11个地市的名义人均GDP(X)表示该年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每万人职业教育在校生数(Y)确定当地职业教育规模,如表2所示。利用SPSS软件对职业教育规模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结果如下:地方人均GDP(X)与每万人职业教育在校生数(Y)的相关系数r为0.936,p值为0.000,两者线性相关显著,如表3所示。
3.结果分析。通过对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与职业教育规模之间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江西省地方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显著的双向互动关系,职业教育水平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促进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收入增长又反过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作者:曾智飞单位:南昌大学理学院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