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范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现行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结构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多种类,涵盖初等、中等到高等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现行职业教育体系由学校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学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包括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初等职业教育相当于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属于中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大部分存在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是指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主体,培养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教育以后、相当于大专水平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紧密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根据职业岗位的特定需要而进行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的职业教育活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二)职业教育各层次和类别的现状

1.从层次上看,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教育可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从类型上看包括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培训两种。2012年,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招生数约25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数9762所,招生数约750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数约510万人;职业初中毕业生9343人,招生5305人。可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其形式主要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四种。我国目前职业教育各层次类型的基本情况如表1、表2所示。

2.从专业设置上看,我国目前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覆盖了社会各种产业和行业,基本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各种社会职业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职业教育的专业类型不断扩展。2010年我国中职专业招生数的前五名分别为: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教育类、农林牧渔类。新增专业为:司法服务类、石油化工、轻纺食品、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等专业。高职专业设置以广东省为代表,广东省以示范性专业为龙头,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专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提升以示范性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综合实力。“十一五”期间,广东省教育厅验收通过了100个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包括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等52个专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印刷技术等12个专业;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飞机结构修理等5个专业。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分别是:航空乘务与旅游管理、飞机结构修理、民航运输、航空物流、航空港安全检查、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酒店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酒店管理、印刷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影视动画、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等。国家重点培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应用化工技术两个专业。

二、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职业教育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近几年,政府教育文件中常提到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级”(即层次)和“类”(即类型)的问题早已成为职业教育结构中的突出问题。受传统的等级观念影响,社会的教育层次观念处于强势地位,而类型观念则处于弱势地位。在教育管理以及社会的普遍认识中,主要是以初、中、高的教育等级来定位;而教育的类型区别则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比如与普通教育同级、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就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把普通教育视为主流的教育,而职业教育则处于非主流的弱势状态。

1.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业上升空间狭小。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绝大部分只能进入劳动力市场,缺乏继续升学的途径。由表1的数据可知,2012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6748946人,高职(专科)院校招生数为2550021人,就算高职招生全部在中职毕业生中录取,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数只约占38%。实际上目前高职的招生范围主要是针对普通高中的毕业生,2012年从中职录取的学生数约10万,不足其录取比例的4%,可见中职升入高职的招生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升学通道更加受限,在职业教育系统内的升学途径更是微乎其微。目前绝大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很少有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生在高职专科就基本到头,如果要升学,只能放弃学习职业教育而升入普通教育体系,通常这个比例还非常小。

2.职业教育所占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虽然在规模上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扩张,但职业教育的平均办学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师资队伍、实训条件、图书资料等教育资源占有方面明显不足,不能充分满足个体接受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以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为例,据2012年数据统计,在新招学生数中,高职与本科院校的学生人均占有教师数量均为15%-17%,两者大体相当。但是从专业教师的职称来看,本科院校明显优于高职院校。对比情况如图2。可见,本科院校的正高级教师远远多于高职院校,随着职称的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与本科院校的教师数量之比成上升比重趋势,即高职院校的学生人均占有的教师资源中多数是中低级职称,教师资源比不上本科院校。

(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与沟通失衡

1.普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过强。长期以来受普通教育中的学科课程思想影响,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课程内容强调学科本位,教学过程与实践严重脱离,培养目标不符合职业发展规划。普通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思想直接迁移到职业学校中,比如在当前搞得如火如荼的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就是追求高分和唯一标准的竞争机制的体现。传统普通教育中的应试教育观念让人们普遍认为上小学是为了上好的初中,上初中是为了上好的高中,上高中是为了上一流大学。追求唯一的评判标准会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以多元智能为理论基础的职业教育是不适合的。

2.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渗透甚微。一方面,职业启蒙教育在普通教育中的渗透不够。我国的普通中小学教育中很少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的教育。我国大部分学生包括大学生对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职业发展缺乏基本的了解,对社会生活认识不深,这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未受到应有的职业启蒙,很多已经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根据家长的意愿选择专业,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没有正确清晰的判断,致使其对所选专业缺乏兴趣,对未来的职业没有信心和希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内的学生要向普通教育体系流动很难。虽然我国有关文件规定,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选择报考普通高等院校,但由于受到高考内容和所学课程不一致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基本上很难升入普通高校。因此,中职教育变成了“终止”教育。

(三)中、高等职业教育层次衔接口径过窄

1.中高职培养目标脱节。当前中高职的培养目标从教育系统的角度来看严重脱节,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没有连贯性,从内容和水平层次上看两者又出现模糊不清甚至相互重叠的情况。培养目标反映了中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差异性。二者作为不同层次的教育存在区别,主要表现在职业能力的综合职业素质要求上,体现出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层次。中职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第一线的生产建设与服务技能型、操作型、实用型的初中级劳动者,高职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的管理型、应用型和高级技能型的技术性人才。从理论上看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具有一致性,虽然中高职教育从职业岗位的不同要求中去确定培养目标,但两者都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特点,在培养目标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实中我国中高职划地为营,各自为政,在培养目标定位上缺少应有的联系与依存,造成中职毕业学生升入高职的学生学习能力出现空白,高职不愿意从中职招生等问题。同时,不少高职在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培养目标上都向本科教育看齐,往本科方向拔高。虽然职业教育要系统发展,形成中职—高职—技术本科甚至硕士—博士水平的职业教育层次系统,但是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应有自己的特色,更应在不同水平和层次上能够层层递进、系统有序,满足社会生产不同层次的需要。

2.高职招生生源不合理。中职和高职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两个不同层次,高一级层次是在中等层次的基础上形成的。高职应建立在中职的基础上,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在中职学会操作的实践能力基础上有所拓展和创新。高职的招生生源应具备较好的普通文化素质,以适应高职更深一层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中级水平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只有具备这两方面的素质,学生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由图1可见,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分为两部分,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小部分来自中职毕业生。2011年高职从中职录取的学生数约为10万,不足其录取比例的4%,其余96%的招生都源自普通高中。这种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操作水平都很难高过中职。

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成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1.高职教育规模变大,中职教育规模变小。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近三年中等职业学校数量逐年减少。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一直处于持续扩大的形势,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则处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高职的增长速度比中职的减少速度还要快。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发展的进步,我国近十年的人口数量变化如图3。可见,近十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都呈现下降趋势,而人口死亡率是上升趋势,两方面的作用使得十年间的学龄儿童出现下降趋势,如图4所示。综合近十年的人口数量和入学儿童数量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中等教育规模在未来十年内会出现学生数量总体减少的情况,由于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高职的规模会继续扩大,而中职规模会继续减小。

2.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追求质量提高。内涵式发展指职业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为标志的发展模式。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的大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职业人才的职业教育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不管是以规模扩张、追求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高职教育还是规模扩张到一个阶段的中等职业教育,都难以适应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求,走提升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社会赋予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无论是从社会发展需要还是从职业教育本身发展出发,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现实选择。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1.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观念。在普通教育中增加职业教育思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需求的增加,以及对教育本质的逐步深入认识,意识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教育不是要给予学生知识,而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本质,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包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对于社会行业和职业特点的认识需要从小就开始,即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开始职业启蒙教育。不但要实现“职业教育普通化”,还要促进“普通教育职业化”。大学教育更应把职业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说20世纪中期以前精英式的高等教育需要坚守的是“学术精神”的大学理念,那么到了20世纪末尤其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更需要大学把“学术精神”和“职业精神”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每个人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和发展都有自由、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的教育应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职业理念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的真实的世界,并在将来更加从容地由学校生活向职业生涯过渡。

2.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的均衡发展。从2010年起,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从数量上的规模已经取得同等地位,高等职业教育也占了普通高等教育的近四成。表2是近三年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数与普通教育学校招生数的对比情况:可见,2010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68万人,比当年的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还略胜一筹,2011年稍降为814万人,2012年继续降为754万人,高中的招生规模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840万人左右,两者基本上连续三年平分秋色。仅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近两年均占整个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38%左右。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来看,未来职业教育的规模会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三)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衔接在很早就开始了讨论,在职业教育领域也进行了实践探索,但一直以来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全国主要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有五年一贯制和单考单招两种形式,但实际上中职毕业生通过这两种途径直接升入高职的比例还很小,可以说中高职教育衔接还不通畅。未来对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探索将继续成为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领域的热门话题。

1.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建立具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的是要做好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其首要问题就是要做好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未来的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转变理念,重新整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价值取向。未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解决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要关注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人的发展的要求;第二要努力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的根本区别;第三要确定把学生培养成为何种层次和类型的人才。中高职各自的培养目标要体现出中高职教育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同时能适应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和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

2.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其中课程一体化设计的衔接模式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中高职教育衔接是上位概念,要求的是整体衔接、全面衔接,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下位概念,要求的是局部衔接、重点衔接。从两者的关系来看,教育衔接是课程衔接的大环境,而课程衔接是教育衔接的具体内容之一。首先,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和行业职业标准来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未来的职业教育注重以行业标准到职业标准再到以教学标准的系统化课程标准来设计。其次,职业教育的发展强调课程内容的一体化。一体化的课程不仅要实现不同课程内容的横向贯通,也要形成职业教育内部不同层次的纵向衔接,进而构成一个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上具有广泛性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3.高职招生制度的改革。就世界范围来看,对于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的资格,国外大多是“宽进严出”的政策。2013年的《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高职招生制度要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高等学校普通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这表示高职的招生权力已开始逐步下放,并鼓励高职院校多招收中职毕业生,适当扩大中职毕业生对口升高职的比例。2014年,我国将全面推行高职教育的六种招生考试方式。具体方案是改革现有的以高考为基础的招生、推广单独招生、“3+2”中高职贯通模式、对口单招、新增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综合评价招生办法等。这些招生方式和考试内容适合中职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有利于中高职衔接,提升中高职学校的办学质量。

作者:任平代晓容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