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职业技能探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提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分析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剖析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的所有能力要求,而后把这些能力要求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探索出一套适合职业技能竞赛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技能竞赛为切入点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这与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不谋而合。
关键词: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引言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宗旨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其中“以赛促改”就是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引导制定科学的课程体系,将竞赛有关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等纳入教学计划,让课程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竞赛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改革,以教改为竞赛提供更强劲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使“教学改革—技术应用与创新—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赢,从而实现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依据调查问卷分析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问卷情况。通过组织教师技能竞赛团队成员讨论、参加技能竞赛学生的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搜集问卷资料,形成本次的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选取了笔者所在大学会计系会计电算化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司法会计专业三个专业中历年参加省级、校级技能大赛的所有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技能竞赛对学习的具体促进作用;自身能力与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相关度;开设课程能否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满足技能竞赛的情况。相关调查在2017年5~7月间展开。调查共发放200份,收回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其中包括女生164名,占总人数的82%,男生36名,占18%。
(二)调查问卷分析
1、技能竞赛对学习的具体促进作用。调查发现,45%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技能比赛发现了自身的不足,所学知识不够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有36%的学生认为自身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理论知识已够用只是掌握不够熟练,但具体去操作实践时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对知识掌握不牢固得分不高,还有5%的学生认为要加强外延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要紧贴企业要求,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职业技能竞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以及拼搏向上的竞争意识,改变了现在总觉得没什么可学的状态,找到了自身的不足。职业技能竞赛通过设立一个竞争性的环境,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内驱力,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促进他们的主体性投入学习,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
2、自身能力与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相关度。调查发现,2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理论知识可以满足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50%的学生认为一般满足,22%学生认为不满足,这说明学生们掌握理论知识不够熟练,不能信手拈来,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知识储备不够会影响比赛成绩。56%的学生认为能力要求可以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有解决的思路,不会出现对某一道题一无所知的情况,这是完成比赛的基础。有50%的学生认为还需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强化,这归根结底还是参加比赛的机会比较少,对竞赛不熟悉造成。只有31%的学生认为实践能力能够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大多数同学达不到竞赛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在讲授理论完成后我们的练习是否跟企业真实环境相吻合,实践教学的相似度有没有达到模拟真实的水平,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3、开设课程能否满足技能竞赛的要求。调查发现,公共课、专业课、综合素质任选课三个模块学生的满意度较高,在专业技能课和专业限选课上,学生们满意度不高,这说明我们的课程设置体系中关于技能培训方面的训练太少,不能满足学生们的竞赛需求,技能大赛考察职业技能能力,进而反映出人才培养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映的问题有两点:一是专业技能课设置上不贴合竞赛要求,侧重点不同;二是专业技能课程的硬件配备上跟不上竞赛要求。在专业限选课上学生们普遍认为可以开设多一些适应岗位要求,突出实践性、技能性的课程,打破课程之间的体系,构建应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要宗旨的课程,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只有学生的整个课程体系更贴合企业需求、竞赛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会大大提高,对他们今后从事的工作也会有极大帮助。
4、课堂教学形式满足技能竞赛的情况。调查发现,45%的学生不满意现在的课堂形式,课堂教学讲解偏多,多媒体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在课堂教学中被使用,大多数教师的PPT非常好,但学生只能被动地看整页播放的屏幕,参与的机会较少,时间一长失去听课的兴趣,造成课堂教学效果降低。技能竞赛是在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通过的手段却是技能操作,不是简单得会计算题目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课堂只是要求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课已经不适应现在技能竞赛的需求,在课堂中学生练习应该更多地以技能训练、模拟真实企业业务处理的形式出现。
(三)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
1、课程内容设置上缺少必要的实践操作。由于会计专业学生将来毕业找工作更注重专业证书,所以课程的设置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论考核,提高实操能力为辅,课堂上以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完理论知识后,学生通过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但这些练习题大都是单一片面的,重视会计核算,忽视财务管理、审计、纳税申报、报表分析等综合的流程观,从而带来一种现象学生有专业资格证书却不能解决实际的业务,必须由老会计手把手带上正轨才行,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出去后担任最多的岗位就是记账工作,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综合性会计人才的需求。会计技能竞赛则是以真实的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完成相应的任务,处理业务都是企业的真实单据的流转,对实操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且现在技能竞赛加入了更多管理会计的内容,这也正是企业急需的人才要求。如何能把会计技能竞赛的模式有效应用到会计教学上,这也是为学生将来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2、学生对企业人才具体需求不清楚。大多数学生对于企业现在真正的工作业务流程环境不熟悉,自认为学得还不错,出现这样的错误认知还是因为学生们对企业的了解太少了,在校所学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实训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综合应用性实践项目太少,大大降低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实训项目的设计方面,还是多采用现成的教科书,实训项目还是没有流程观,只是单独的解决了一个问题,实用性不强。
3、实训课程缺少连贯衔接考评体系。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们完成的实训作业有老师讲解订正答案,这样学生们完成的成果都是一样的,这就造成评价体系形同虚设。另外,涉及企业类型较单一,内容侧重于会计记账、算账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这一层面,在审计、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实践还较少,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又在另一个实训课程里完成,而且可能还不在一个学期,这样学生的知识连贯性不好。因此,应该在每学期都设置一个综合的实训,涵盖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且要实现上机模拟实训。
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途径探索
(一)技能竞赛理念与技能培养相融合。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是在模拟企业真实的环境下,把考核点变成连贯的工作任务,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能力。技能竞赛对学生职业技能提出的要求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通过技能竞赛创建的校企合作环境,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职业岗位与竞赛项目对应的岗位对接,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融合竞赛项目的规格要求,将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确定的技能竞赛规则,让学生去操作实践,增强技能学习的实际应用效果,而且学生通过模拟也会了解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因此在校期间逐渐形成适用企业规范的技能能力,从而也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二)技能竞赛内容与教学课程相融合。目前,竞赛平台考察的都是当前企业需要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反映了最新的职业要求和职业规范。通过对技能竞赛平台的了解可以对职业需求、岗位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定位。要把竞赛贯穿始终,将竞赛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基于技能竞赛的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收实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齐全,但是为什么不能支撑学生去参加比赛呢?究其原因还是课程安排上侧重点有偏差,要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将课程讲解模块化,一个模块讲解一个问题,再配合真实的历年竞赛真题,要在机房进行授课练习,完全模拟企业真实场景,这样培养的人才才能与企业完全对接。
(三)技能竞赛考核方式与教学考核相融合。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考核方面,主要针对理论教学进行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多数仍采用笔试的形式。考核形式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企业每一个技术岗位,都有其操作规范、要求、操作流程等相关的技术要求,这些都为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参考的依据。技能竞赛考核项目设计体现综合性与模块化,选择有代表性、体现某一完整职业岗位技能的项目作为考核项目,对岗位能力进行细分评分,这种方式开拓了教师的思路,也为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竞赛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技能竞赛项目与考核评价细则与专业课程考核相结合是实现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安.高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模块化教学[J].财会月刊,2014.11.
[2]罗尧成,朱孟君,戴正.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
[3]徐媛媛.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8.
作者:付蕾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第二篇: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高职院校教学变革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专业岗位操作技能的优秀人才。除了具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展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成果的平台。
1.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与意义
1.1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推进校企合作。职业技能竞赛能真实再现企业工作环境和作业流程,是搭建用人单位与高职院校联系的纽带,能扩大学校在企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拓宽了毕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为学校指明了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相关企业也会趁此机会挑选优秀的就业人才,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可见,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推进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实现双赢。
1.2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职业技能竞赛的贴近行业企业的工作实际,参赛选手不仅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还要接受企业的管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首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过分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而与企业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确很少传授,从而使教学过程与实际能力相脱节。其次,在课堂上很难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合作态度,而职业技能竞赛就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工作作风和极端负责的敬业精神,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有效结合。
1.3职业技能竞赛推进了教学观念转变。由于有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步伐较慢,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注重职业技能竞赛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这是因为职业技能竞赛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技能以及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技能竞赛倡导“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注重根据用人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
1.4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考查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反映出学校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来看,教师实践能力的匮乏成为制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瓶颈,成了教学改革的阻力。职业技能竞赛给高职院校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供了内部动力和有效途径。定期组织专业教师企业参与具体项目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使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比较多的是理论知识,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轻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更少。这就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仅局限于某些功课的书本学习,动手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少从而使学生动手能力差,与企业实际生产相脱节,没有创新,毕业后很难立即上岗就业。
2.2缺少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目前的高职课堂上,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老师在台上卖力的讲课,而认真听课的却没有多少,看小说的,玩手机的比比皆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老师课堂提问也少有响应,课堂气氛沉闷。这是因为老师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平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得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改革
3.1以职业技能竞赛为驱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职业技能竞赛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特点。所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针对职业技能竞赛的特点,制定校内实训项目建设方案,使实训内容和实践环境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相一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进一步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引进学校,将教师派到企业学习,从企业聘请有资历的研究人员到学校讲学,着力构建开放型实践教学体系。
3.2“赛教结合,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含量高,突出了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高标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高职院校应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对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工应尽量做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以赛促教”即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有机衔接,三位一体。“赛教结合”就是以大赛带动教学,促进赛教一体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充分调动教师教学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我们应以此为载体和切入点,为职业教学改革提供有利环境。不仅要积极参与竞赛,更要擅于利用竞赛,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加快教学实践研究与教学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周美容.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意义[J].鄂州大学学报,2014,21(8):75-76.
[2]吴建.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3(4):76.
[3]王永钊,程扬.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4):224-226.
[4]吴琼.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移动互联应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7(7):125-126
[5]高永强,徐欢,谢晓飞,等.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6):178-179.
[6]刘其晴.产教融合视角下芬兰职业技能竞赛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7(21):36-40.
作者:李进印
第三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控的探索
摘要:为了能符合现代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需求,保证职业技能的鉴定标准,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完善,提出合理的实施方法。在文章中,针对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影响鉴定质量监控因素,并为其提出有效的实践对策,以实现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稳定执行,也能保证鉴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控
引言
高职院校中,对人才进行培养,能使其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无法与国家的职业标准进行有效结合,无法展现鉴定工作的公平性。所以,要在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做好质量监控工作,以实现工作的稳定执行。
一、案例分析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一所普通的高等学校,主要打造机电工程、汽车工程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该院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坚持育人立校、质量强校、人才兴校、特色誉校理念,保证在积极发展中实现创新发展,并获得长足进步。学校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核心,实现产学研结合发展,保证在激烈竞争发展下能获得优势。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办学水平已经得到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控中,我校重视师资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和师资力量整合,达到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也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建设实训室等,与20多家企业实现了校企合作,构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和质量鉴定工作等都提出更高水平。
二、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影响因素
1.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等,在整体上构建的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在管理工作中更为混乱。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多个部门的认证。并且,多个部门之间相互争夺考生资源,降低考核标准和要求,也未对其加强管理。同时,面对严重的恶性竞争现象,也给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2.定位不标准在高职院校设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缺乏更为准确的定位和积极管理。高职院校大多数都将学生、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管理放在首位,缺乏全方位的专业建设、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改革等,学生的思想政治、文明教育也不到位。并且,一些高职院校面对激烈竞争压力,尽管在内部已经为其设置了鉴定机构,但管理工作不规范,面对形势上的压力更为严峻。对于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只重视结果,对考核的方式、考核过程等都不重视,无法实现更为有效的质量控制。
3.管理体系不合理高职院校设立的技能鉴定机构,前期工作中,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调研工作,为了能满足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发展需求,也未对人员实现有效编制,其岗位部门、工作机制以及组织机构都存在明显缺乏性,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工作流程、质量管理目标也不够合理。同时,鉴定机构的负责人员、工作人员也仅是兼职的,在工作执行期间,缺乏专业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无法对考核内容、过程等进行监督指导,从而影响职业技能的鉴定质量[1]。
4.学校教育与市场脱节在我国现代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中,随着市场经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得以优化调整,一些新兴产业也不断兴起和发展。在这种执行条件下,给劳动者、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素质、专业技能等都提出更高要求。但是,对鉴定设施的更新和优化,也存在更为明显的落后现象,不符合市场需求。我国职业标准要求下,也未实现鉴定内容和教学工作环节的结合性,在课程设置工作中,更重视理论教学,执行的实训课程比例也较低。对于现有的题库内容,也更为陈旧,使用的考核内容、操作要求等,都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的生产需求。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也只是形式化,不仅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专业对口效率降低,也无法促进学校育人、企业用人的积极发展。
5.人员队伍水平较低考评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存在较大关系。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的考评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进行的,但还未促进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执行,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也未给予考核方式更多更新和变化。同时,实践操作时间少,掌握的实践经验不足,影响鉴定工作质量。并且,大多数的考评人员仅关心学生,未给出严格的考评标准,影响鉴定工作的公平化和公正化。并且,也未给出专门的考评人员考核机制,未履行人员的职责,也无法促进国家职业资格证的严肃性,在这种方式下,不仅无法促进职能鉴定工作的执行,保证质量监控工作的有效发展,也会给实践工作带来较大制约[2]。
三、提高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对策
1.提供法律保障、明确职责分工基于法律标准,为其提供保障,也能对职责进行分工。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人社部需要与教育部进行合作,详细分析我国的市场劳动力、人才需求变化等,也要根据其存在的调查结果、行业发展趋势,为其提出更为标准的职业需求,保证能在基础上实现组织编写、教学等工作。职业院校还要根据市场上的实际发展变化,对课程合理设置、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也要根据技术岗位需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企业还需要渗透就业准入制度,促进职业资格证和工资等级的相互结合,实现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促进培训任务的有效实施。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或者受教育者也要认识到职业资格证、学历证书的重要性,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促使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力获取,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发展,保证都能参与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评中[3]。
2.形成统一思想、建设机构促使机构的稳定建设,统一思想。工作中,要为其制定和完善工作中的各个规章制度,重点规定机构的各个岗位、各个机构人员,促使其职责的完善性。同时,还需要基于规范性和公开性,保证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工作流程的有效执行。并且,还需要为其建设完善的配套制度,并在工作中对人员进行考评、监考等,促使财务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的完善性[4]。高职院校还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对其积极考核,促使课程教学工作和实训教学的结合性。在高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还要为其建设诚信理念,促使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更严肃,保证所有工作人员都能积极参与进去,实现诚信档案的构建,这样在整体上才能实现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达到思想的统一化[5]。
3.实现校企合作做好校企合作工作,保证各个优势的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是主要的利益体,是双方维护利益的基础条件。在工作中,为了保证工作的规范执行,为校企合作提供约束条件、激励机制等,促使主动意识的发挥,以保证职责的有效落实。还需要为其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各个方面的主动意识,保证人员职责的明确性。同时,建立长期的合作情感机制,为双方相互沟通提供动力。高职院校还可以充分应用科技、专业、教师优势等,加大力度对企业生产工作进行研发,创新技术,增强生产实践工作中的执行技能,并实现一体化的工作发展。基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情况,为了维护工作利益,要在高职院校中渗透新技术、新工艺,加大力度实现学校科研和教学工作,这样不仅能减轻设备购买的资金负担,也能保证新技能人才的有效培育,实现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以促进生产效率的稳定提升。
4.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鉴定质量的提升。在各个证书相互结合下,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借鉴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增强队伍建设,实现专业性发展。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能为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保证。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水平,也能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在具体工作实施期间,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按照一定计划,有组织、分批次的对教师进行培养,促使其专业性。这种培训工作的实施,能促进我国研修工作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执行,并在工作中执行企业的生产实践工作。也要积极参与到企业技术研究工作中,对相关课题进行研究,保证专业理论体系的完善性,掌握行业的先进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最新的先进技术、研究成果等,保证人才培养素质的提升。聘请一些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操作技术人员等到学校兼职,执行定期授课,促进实训车间教学工作的执行。还要为其建设完善的考评管理制度,实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与教学工作的结合性,对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和评定,促使各个指标的统一发展,这样不仅能实现更为规范、科学的人员培训,也能保证职业技能的鉴定质量。
四、结语
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督工作为鉴定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部分,促进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获取,为我国的职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在工作中,基于市场监督、检查等工作,处理一些违法行为,为鉴定工作的执行提供保障,制约考评过程和行为,以保证能获得有效的资料信息。
参考文献:
[1]窦苏明.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教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8):8-10.
[2]樊晨,张璐璐,樊哲等.关于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组织管理策略的思考——以园林景观设计的课程为例[J].职业,2014(27):154-155.
[3]环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研究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J].高等农业教育,2016(6):115-118.
[4]袁新颜.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内涵的分析研究[J].价值工程,2013(27):211-212.
[5]金大勇.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商情,2013(32):208-209.
作者:廖铭波 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