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外高层次职业技能教程的启发范文

国外高层次职业技能教程的启发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外高层次职业技能教程的启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外高层次职业技能教程的启发

作者:周文佳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史专业博士生

大学校勃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普法战争。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教训惨痛,很多有识之士把失败的原因指向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教育制度。法国技术教育无论是和德国比,还是和其内部其他类型教育比,都呈薄弱之势。法国人开始推崇德国的教育制度,歆羡德国的著名大学和实科教育以及中小学的素质培养,在斥责耶稣会作为教育管理者而守旧抱残的同时,教育的世俗化、统一学制、平等化被广为接受,加之巴黎公社的推动,尽管中学仍迷恋于古典课程,高等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世俗化和功利化却如火如荼。1881和1882年费里法案规定了义务教育制度,并于1889年规定了新入职教师的师范教育背景和教师工资的公共财政保障制度。资料显示,到20世纪初国家层面举办的以技术、商业、师范为主的大学校应当有数十所左右。大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更加突出,与传统大学的分野也日益明显。

1919年,阿登省议员提出的《阿斯蒂埃法案》被议院正式通过,再一次极大地促进了法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一议案对公立办学主体的规定,以及承认私立职业技术教育的合法性,加之对市镇办学的规定,甚至对课程开设方案的规定等,为法国职业教育绘制了基本的发展框架,中等职业教育由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学校的发展也有了强有力的法源支持和生源基础,尤其是经过二战后的教育结构迅速调整,这一类型的学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到1980年代初发展为200多所,5万在校生,到目前为306所。

法国大学校的办学经验和特色

大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使法国的高等技术教育在19世纪前半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法国在19世纪下半期乃至20世纪前半期,整个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落后于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但其大学校独树一帜,成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翘楚,令世人瞩目。究其原因,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办学方向明确,与工商业发展及社会需要同步

法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1.设在技术高中的高级技术员班,学制2年。2.设在大学内的短期高等教育机构———大学技术学院(IUT),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3.大学职业学院(IUP),设在大学内部,学制3年,培养高级工程师或高级雇员。虽然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混合设置有着教育管理成本降低、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目标和课程融通等优点,但是其专门化的程度和培养方向体现不足,教学组织特色和课程评价特点都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法国大学校是法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唯一的独立办学机构,其中办学水平高的一些大学校基本上都隶属于不同的政府机构。在与政府部门长期的无缝隙合作中,形成了其突出的办学传统,其规模一般较小,而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在竞争中凭借人才质量而立于不败之地,再加上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所以得以独立管理。如巴黎理工、巴黎高等师范。这些学校与大学内部设置的大学职业学院(IUP)管理体制不同,成为国家干预教育和部门行业办学的典范。这种学校外部行政管理的高度集中制与法国政治体制具有同质性,减少了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困难。毕业生直接进入到政府机关和其下属部门以及工商企业,不仅适应快而且对企业发展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群体影响作用。由于大学校从一开始就为巩固政权而培养专家型人才,所设专业坚持实用型和应用性,并以工程技术、边缘科学高级专家型人才培养为方向和目标,享有工程师高等教育的美誉,培养了大批企业领袖、公务员,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又反过来促进了大学校的市场定位,并被社会认可,所以办学久负盛名,历久不衰。例如,法国国家行政学院,每年的前15名都要被分配到国家机构工作,而理工学校的毕业生则更受到工商业的青睐。

(二)在办学层次上属于技术型英才教育,其选拔和培养过程为其赢得了荣誉

法国大学校至今共有306所,其中工业155所,商70所,其他81所,在校生共9.5万人,占法国高校学生数的10%。[5]其办学规模不大,最大的巴黎理工学校也只有3000名在校生,但是它们却特别重视质量标准,一方面设备设施校舍等投资有政府或公款做后盾;另一方面其招生入学要履行严格的手续和考试选拔程序,这和一般技术学院或培训机构截然不同。这些学校并不仅仅要注册,而是要通过专门的预科班选拔,预科班通常设立在高中,选拔的人数只占到入学人数的10%,这说明大学校的办学从招生考试时就已经与大学以及其他技术类高等教育有了明显差别,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其生源质量。一般地,高中毕业生在选择大学校未能录取后,才进入大学注册就读。另外,高淘汰率、高负荷教学也是其教育质量的保障,其课程设计和教学偏重英才培养,而非普及性教育,属于典型的高等教育领域的精英教育。其中最著名的有国家行政学院、巴黎高师、巴黎理工、高等商业学校、高等经济及商业学校等等。

(三)教学组织有别于大学,重实践和实习训练

大学校一般学制为3年。第一年以基础课为主,并巩固预科所学基础知识;第二年开始学习专业课与实践实验课程;第三年为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并重,通识与专业平衡。由于大学校的培养目标锁定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企业高管、政府公务员等精英人才,所以要求学生具有多学科的综合素质,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还要开设很多非技术教育课程,以利于他们拓展视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修养,其课程设计指标是立体的和综合的。这样,培养的学生知识面宽广,专业扎实,技能技巧过硬,学生一专多能,全面的素质结构凸显。为保证高规格培养人才,大学校特别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学生大量实习、反复实习、联系实际。很多学校形成了校内、校际、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这些做法彰显了其职业教育特色,也博取了用人单位的欢迎。

给我国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法国大学校之所以能够给我国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带来重要的启示,是基于这些学校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的一些高层次高质量学校有类别上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办学历史、办学方向、人才培养规格、管理方式、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从发展方向上,我国一大批原有办学水平很高的高等专科院校,在归类为高职高专这一统一类别后,仍要寻求自己独特的、较大较高的发展空间,所以借鉴发展势头经久不衰的法国大学校的办学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办学传统和特色建设,巩固这些学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原有地位

我国有很多高等专科学校,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往往是伴随共和国建立而逐步设置的。从这些学校的属性来看,一方面是为巩固政权,培养共和国的高级建设人才;另一方面是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尤其是以工业技术传播为学科门类主体和办学方向;再有,它们中的大部分的举办者是当时的国家各部委办,或省里的各个专业厅局。我们以河北的几所典型的高职高专为例,做一个粗略地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这类院校和法国大学校的办学起点、成因、专业方向、人才规格等都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由于办学体制的变革,我们将其一刀切为地方管理,使它们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动摇。在目前的办学体制下,一方面政府仍要重点扶持这批学校以延缓它们办学优势的衰微,这看似对其他后起院校有所不公,但是对国家或一个区域来讲,这是政策的效率问题,应当坚持。另一方面,就这些学校自身来讲,不要忙着升格为本科(实际上很多这样的院校已经以各种方式升格,办学效果呈离散性,至少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要坚持自身的专科类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坚持这样一个办学层次,筛选自己的特长专业,严格办学,严格管理,以取得良好的市场地位。从一些学校(如承德石油高专、保定金融专科)的办学经验来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它们的录取成绩远高于本科二批和三批分数线,其培养方式和课程设计独特,学校文化特色明显,他们秉持“工学并举,道艺兼修”的育人风格,学生的适应性强,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情况也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

(二)准确把握市场定位,道艺双修,提高社会的认可程度

大到高等教育发展生态,小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生态,良好的生态定位十分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这一主导性集团军就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办学历史和专业优势,发挥自己的专科层次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作用。在理论和实践双向上都要下功夫,道艺双修,所培养的学生既要在专业技术方面过硬,又要在非学科、非技术知识方面具备广博的认知,一专多能,适应人才市场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变迁。同时要形成各自学校的办学优势专业和特色,提高办学内涵和生产力,提高社会声誉和企事业单位的认可程度。在培养模式上要大胆借鉴法国大学校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和课程开设内容、方法。立足实用型、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增加实习、实验和实际工作能力,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联合,不断扩大规模,出精品,突出专业性和技术性特色。

(三)抓住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大势,强化学校内部管理;面向实际,引领和创新专业技术

高职高专要抓住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大趋势,改革内部管理。根据自身办学规模小,专业性强等特点,形成管理特色和学校文化,使每位毕业生贴上学校文化标签,传承学校办学理念和行业专业精神,这是法国大学校的突出特点,是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独立性的良好传承。技术创新是高职高专办学的核心和其生命力所在。高职高专院校要不断更新技术发明,创造新技术新专利,在技术领域与综合性大学的学术理论成果形成对照和抗衡,紧跟世界技术潮流,扩大影响,发挥其技术引领作用,带领后起同类别或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面向世界,敢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