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诗歌翻译的哲学思维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区别的第一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文学源于生活,物质生活是文学产生的基础,文化所反映的内容也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和升华。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不能脱离作品所产生的物质基础,只有对物质基础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对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学作品的文化心理、文化知识有所认知。民族诗歌翻译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读者在目的语语境下了解和认知少数民族文化信息,如果翻译者对诗歌所产生的时代背景、民族背景、文化背景不够了解,其所进行的翻译活动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那么其对作品的信息传递必然不能做到准确、真实、全面。少数民族诗歌产生于民族环境中,少数民族民众的生产生活场景是民族诗歌产生的基础,民族诗歌中蕴含着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信息,因此对于民族诗歌的翻译必须具备物质思维,关注民族诗歌后面的社会物质背景,在对民族社会物质基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翻译必然更加真实。同时由于对相关信息的了解,为了目的语受众的理解,翻译者可以更加全面地对少数民族中特有的文字习惯或文化习俗进行注释,从而使受众对民族诗歌的理解更加全面真实。少数民族诗歌翻译的物质基础包括民族自然环境、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等。民族众多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特征,众多民族分布于国家的各个区域,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海南,都有少数民族民众,不同民族区域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各有不同,众多区域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少数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在不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少数民族民众在诗歌中的反映是不同的,蒙古草原的广袤无垠赋予了诗歌粗犷诗意的特征、西南山区的高山峻岭赋予了西南民族诗歌的细腻独特,不同的自然环境为民族诗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来看,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区域不同,自然环境和资源各有不同,因此不同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如草原文化、高原文化、狩猎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征反映在民族诗歌中便形成了民族诗歌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他民族社会习俗等社会环境也是少数民族诗歌形成的物质基础,这些带有浓浓民族风情的民族风俗在民族诗歌中的反映,成为民族诗歌民族特色的具体表现。民族社会中所有影响到民族诗歌创作的物质条件都是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条件共同构成了民族诗歌产生的土壤,在民族土壤中所形成的民族诗歌在对外传播中如果仅仅就诗歌而诗歌,而对民族物质基础有所忽略,显然这样的传播对于诗歌中的文化信息传递是不够的,同时也很有可能造成目的语受众对民族文化的误解。对于民族诗歌的翻译必须兼顾到诗歌所在的原生场景,并对其中的原生场景在翻译中有所体现,由此诗歌的翻译才是完整的。换句话而言,物质思维是民族诗歌翻译必须具备的思维。
二、矛盾思维:民族诗歌翻译需要抓住诗歌的民族“特殊性”
根据唯物主义哲学矛盾观点,每种事物所蕴含的矛盾是不同的,各种矛盾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对于具体事物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事物的解决各得其所。少数民族诗歌的翻译同样需要具有矛盾思维,只有在矛盾思维下,少数民族诗歌才能凸显出与众不同,民族诗歌的翻译也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从民族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内容上来看,每个民族的文化不同,因此不同民族的诗歌各有不同,并形成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北方民族的英雄史诗、西南民族地区的创世史诗、江南民族地区的叙事诗等,都各有不同的风格,《福乐智慧》的哲理性和《仓央嘉措情歌》所展示的情理之思是不同的。[4]另外少数民族诗歌中往往蕴含着民族深层心理的结构密码,彝族的《指路经》便是如此,因此不同民族诗歌的不同文化内涵,意味着对于少数民族诗歌的翻译不能搞一刀切模式。其次,不同时代少数民族的诗歌各有不同,民族发展的历史,也是民族诗歌创作的历史,作为时代的产物,民族诗歌的产生必然具有一定时代特色,因此,同一民族不同时代的诗歌也各有不同,其所倡导的文化取向也各有差异。如古代民族诗歌与现代民族诗歌自然不能用统一标准来衡量。诗歌的时代性决定了少数民族诗歌的翻译必须考虑到时代背景中民族的不同发展状况,并与诗歌结合起来,使其中的文化信息能够全面传递到目的语中。再次,同一民族不同诗歌作品的主旨各有不同,诗歌是民众表情达意的方式,诗歌的创作源于不同的社会背景,由不同的作者所产生,作者是不定的,作者的情感是丰富的,受作者本人的文化素养、性格特征、心理取向等因素影响,同一民族同一时代的民族诗歌所体现的主旨是不相同,因此在民族诗歌翻译中,不能因为某个民族具有豪爽的性格特征,就对所有的作品按下相同的基调,必须基于作品本身来思考。如满族诗人纳兰性德的词作不仅有表现其归隐思绪的《于中好》《咏笼莺》等,还有展现北国壮丽景色的《菩萨蛮》(胡风吹散三更雪)等。最后,不同民族诗歌的格式也大多形成了一定格式,在梁庭望的《中国诗歌通史》中,各民族的诗歌特征、艺术特色都专门总结,民族诗歌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中国的诗歌形式,在民族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必须对相应的诗歌形式有所关注。[5]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从诗歌主旨、文化取向等方面,少数民族诗歌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体现在民族内部,也体现在民族之间,不仅体现在过去,也体现在时代之间,民族诗歌的多种差异都说明了对民族诗歌的翻译必须从诗歌本身出发,对具体的诗歌进行具体理解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由此民族诗歌的翻译才能更加符合民族诗歌的原本面貌。
三、发展思维:民族诗歌翻译必须体现民族文化传播的动态性
事物总是发展的,没有静止不变的事物,在不断的量变过程中,最终促成了事物从量到质的飞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文化也在趋同化发展,而从文化多样性角度来看,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多样化的文化才能使文化创新获得更多的素材,虽然目前民族文化由于发展程度及对外沟通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并不理想。而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在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对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的发展都是极为必要的,民族文学的推广可以使世界更多受众了解民族及民族文化,并对民族的存在进行关注,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族诗歌蕴含着少数民族民众的智慧和生活经验,具有历史、哲学、社会等方面的价值,对于民族诗歌的翻译必须从发展视角来认知,并大力推动少数民族诗歌的对外翻译。从民族诗歌翻译的目的上来说,民族诗歌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民族文化,表征民族存在,虽然从整个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需求及民族文化当前的发展困境来看,数量有限的民族诗歌的翻译对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是有限的,特别是不同民族的诗歌各有不同,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诸多翻译障碍,民族诗歌的翻译存在诸多难题,但是从发展的视角来看,虽然在有限条件下少数民族诗歌翻译的效果是有限的,对于民族文化传播和推广的促进效果有限,但是部分民族诗歌通过翻译走出去,已经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长期的累积过程中,民族诗歌翻译所产生的文化传播效果必然不可小觑。另外,少数民族诗歌不仅指民族古代诗歌,如藏族的《江格尔》、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等古代优秀诗歌,同时现代的民族诗人也在民族变迁中创作了大量的民歌,如白族的晓雪、朝鲜族的金哲、彝族的吉狄马加都是现代较为优秀的民族诗人,他们立足民族的时代变化,感悟民族在时代中的思想脉动,推出了众多优秀的民族现代诗作。
对少数民族诗歌翻译而言,民族古代诗歌是民族民众生活智慧的结晶,而民族现代诗歌也是对民族在新时代中的体悟,对于民族诗歌的翻译选择,不能仅仅局限于古代民族诗歌,同时也要有发展思维,重视现代民族诗歌的翻译。时代在发展,民族诗歌也在发展,目标受众的审美也在不断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翻译路径对于民族文化信息传递的主题未变,但是在新的环境中,翻译的功能不变,翻译的内容、翻译的指导思想都是需要动态变化的,只有具备了发展的动态的思维,少数民族诗歌的翻译才能从根本上符合其时代传播的目的,同时也才能使民族诗歌的翻译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结语哲学无处不在,系统的哲学思维将使事物的推进与人类文明发展的水平更加合拍。少数民族诗歌翻译需要从翻译学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科学的翻译理论指导下前行,另外在民族诗歌翻译的推进中,科学的、合理的思维也必不可少,哲学思维的合理建构将使民族诗歌翻译获得更大的探索空间。
作者:贾云鹏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