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哲思维状况调研范文

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哲思维状况调研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哲思维状况调研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哲思维状况调研

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状况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问卷的发放、回收、设计与统计

本次调查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内3所高校300名大学生、长沙市内2所高校240名大学生、岳阳市1所高校260名大学生。设计总样本量800份,回收有效样本768份,回收率为96%。在已回收的样本中,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的比例约为1.2:1;男女生比例约为1:1;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比例约为1:1.9:1.1。本次调查问卷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向被调查对象说明该调研的目的与作用;第二部分是被调查对象所处学校、专业、年龄、年级、性别等方面的基本信息;第三部分是了解被调查对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认识;第四部分是了解被调查对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态度;第五部分是了解被调查对象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来源。其中对第三、第四、第五部分中每一个具体的第三级指标的了解都是按照不同的程度给出4个可供选择的子项,如“完全理解”、“比较理解”、“有点理解”、“不理解”等,统计结果时分别计4、3、2、1分,并运用最大最小系数、趋同系数、相对差异系数和平均系数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从设计、发放、回收问卷到统计问卷历时近5个月,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发现,大学生在创新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等创新活动中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失,而且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在缺失的种类、缺失的性质、缺失的趋势和缺失的原因上有其自身的突出特点,现具体分析如下。

1.关于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缺失的种类和程度。本次调查针对“对马哲思维基本种类的理解”这一项,先后选用“实践思维”、“抽象思维”、“唯实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这六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类型作为具体的测定项目,调查显示这六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被理解的平均数值分别为2.90、2.82、2.89、3.09、1.09、1.01,而且这六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类型被理解的均值大多处于不理解(1分)和比较理解(3分)之间,其中,约有97%的大学生对“批判思维”和“反思思维”表示不大理解,这说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缺失较多,而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理解都欠深刻,这无疑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很难充分参与到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之中(见表2)。

2.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缺失的性质。在社会统计学中,两组被调查对象在某项指标测定上的相似系数越是接近1,说明这两组被调查对象在指标测定内容上的表现越具有较高的趋同化性质。本次调查就发现,无论是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还是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他们在对马哲思维的理解、对马哲思维的态度、获得马哲思维的来源上所获得的均值都比较低(均低于3分),而且被调查对象组的趋同系数绝大多数都在0.8以上,呈现出较高的趋同性,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缺失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见表3)。

3.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缺失的趋势。在我国高校,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开设一般是在大二期间进行,尽管调查显示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表现出了普遍而较为严重的缺失状况,但表4中的数据说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缺失状况有其自身的变化趋势。统计范围内不同年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总体缺失状况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比较大,而且各年级的绝对差距或相对差距都呈扩大的趋势,其中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大二学生间和大三学生间的绝对差距或相对差距明显要高于没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大一学生间的绝对差距或相对差距。这反映了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其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缺失状况的分化程度越大、非均衡性表现程度越高。

4.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缺失的归因分析。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之所以普遍出现比较严重的缺失,其原因固然与大学生缺少必要的马克思哲学思维教育直接相关,问题是,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大学生缺少了必要的马克思哲学思维教育呢?可以透过表5来寻找问题的症结。表5中的平均数据显示,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有效教学(包括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学)的因素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体现为教师因素(3.47)、学生因素(3.42)、学校因素(3.41),并且这三大影响因素的平均数值处于影响大(3分)和影响很大(4分)之间,说明教师、学生、学校都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就教师因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有效教学的影响而言,各子因素按程度大小依次是马哲思维教育内容不到位(3.58)、有效马哲思维教育方法供给不足(3.45)、不重视将马哲思维教育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3.43)和非马哲教师不注重将马哲思维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3.41)。这些数据反映出我国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时如果只是一味强化其德育功能而疏忽其思维教育的功能,尤其是不注重从马哲思维教育的内容、方法、效能强化、专业学科渗透等方面下苦功夫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将极大地削弱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素养上的功效。从学生因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有效教学的影响来看,各子因素按程度大小依次是“学习马哲思维无兴趣”(3.45)、“把握马哲思维不积极”(3.41)和“运用马哲思维不尽力”(3.41),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学习态度是非常令人担忧的。至于学校因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有效教学的影响,各子因素按程度大小分别为“不关注马哲思维教育在创新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3.45)、“不重视马哲思维的多渠道教育”(3.36),折射出我国一些高校在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关系上,以及给予相关的支持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大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教学的突出现象。

研究建议

在我国高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教育同大学生创新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创新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状况调查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具体实证分析研究,对于测量和与评价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及其在创新活动中的运用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采取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教育对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基于上述不容乐观的调查结果,本课题组建议我国大学在实施以培学生创新素质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教育对策时有必要侧重以下三点:在教育内容上要求大学生学会正本清源、擅长穷根究底、彰显具体理性、精于形上批判、把握反思技巧以加强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认识;在教育途径的选择上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合理使用教材、阅读经典原著和走近优秀创新人士及优秀创新成果等来系统、深刻、主动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在教育方法上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研讨法”、“体验法”和“研究法”等,使大学生借此能够自主、自觉、自由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本文作者:匡促联、洪冬美单位:湖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