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哲学启蒙功能的马思哲学教课综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
爱因斯坦曾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质疑精神是创新的源泉,在哲学上体现为对既有结论与既有前提的不断反思与怀疑,对既有权威的无惧挑战,表现为对于真理的不懈追求。这内涵着一种意向,即作为有限的个体甚至人类整体永远行进在对真理的探寻路途上,一步步趋向真理。从一定程度上说,哲学就是一种提问方式的转化,正是基于此,哲学才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哲学活动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哲学“爱智慧”的本质和品格。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这是在马哲教学中还原哲学学习的本色、遵循哲学问题至上的要求,不是对于原理解释———示例补充———现实应用的机械老路子的重蹈,而是全局在问题的引领下循循向前,由问题去导向理论论据和现实论据的组织,这样就会取得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马哲的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文素质的提升。马哲的教学有五个领域:哲学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哲学。这五个领域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前提,使马哲作为一个明晰的整体跃然而出。在谈到现实问题时,亦可用马哲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比如用矛盾分析法来阐释人类的终极关怀、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的扬弃、改革开放等等,既可以激活理论,又能增强学生对马哲“经世致用”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马哲学习的兴趣。
这还需要一个前提: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这一点我们的学生比较缺乏,哲学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不还原马哲教学的哲学本色,我们就会错误地以为真理已然获得,无须再怀疑,甚至把怀疑当做洪水猛兽,也不能再怀疑,这必然导致对于新问题的屏蔽。而马哲是革命性的变革,当黑格尔在理论层面上极具权威、一言九鼎的时候,当资本主义一路高歌猛进、其不合理性被遮掩的时候,以及在很多人断言哲学终结了的时候,马克思勇敢地站出来说:不!并以新的视角和方法带给我们哲学新天地。如果马克思不质疑,如何能敏锐地洞察时代脉搏,在质疑中发展,在批判中完善?质疑精神是真正哲学前进的武器。只有具备了质疑的精神,马哲也才能保持不断的生命力。
当然,我们所说的质疑不是纯粹的为了质疑而质疑,我们不学习古希腊哲学家皮罗的“极端怀疑”,而是把怀疑当成一种追求确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在哲学史上,对哲学有重大贡献的休谟和笛卡尔就是典型的“温和怀疑论者”,以“可错论”直面“独断论”,能为我们提供“温和和适中的见解”。所以,在马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这种转化是走向通识教育、实现文化更新的必要前提。
实现人文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还原马哲教学的哲学本色,才能既实现政治性目标,又实现思想性、人文性理想。其实任何一种派别的哲学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它也包含着“化世”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坦诚地指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这熔铸了创始人及其后继者的政治诉求、道德情操,但是哲学是讲道理的活动,政治性是应有之义,是潜移默化地对人的政治观念的影响,倘若直接去进行政治教化那就不是哲学了。同样的,马哲教学又不能只专注于思想性和人文性,如此也就不是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了。在马哲教学中实现政治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维护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的要求,也是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
每种真正的哲学都是思想的表征,甚至是对于思想的再思想,都是在为人类寻求“安身立命之本”。马哲也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性,并且具有穿透时空的深远洞见力,深刻揭示了人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在对费尔巴哈“感性的人本学”和黑格尔“无人身的理性”的哲学批判中,提出了揭示“统治个人的物质关系”的人学任务,从而实现了从哲学批判到哲学———经济学批判的转变。马克思剥离开抽象的观念,还原了本质的现实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为物与物的关系所遮蔽的人与人的关系,从而得出人自身的解放是一种终极的解放。于此,马克思实现了自身哲学的人文性和政治性的统一,以实现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通过实践,超越了近代哲学二元分立和黑格尔哲学的抽象人性,把现实世界的二重性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达到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理论归宿。进而通过政治革命,实现“人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强调从人对人的依赖性到对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到自由个性的全面实现。
还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哲学本色,破除现实功利主义与专业主义的狭隘性,把马哲当成真正的哲学去讲授,赋予马哲原有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政治性,既能实现思政课的政治性要求,又能使其承担哲学启蒙的功能,于学生、于社会相得益彰。
作者:江琴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