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哲学观点浸透医学的论述范文

哲学观点浸透医学的论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哲学观点浸透医学的论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哲学观点浸透医学的论述

作者:杨秋菊谢欣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人文社会科学系

哲学思维是方法论,在医学教育中提升实践能力

每一生命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都是充满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推动了医学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哲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众因素、宽视野认识现代医学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把医学领域已经成熟的理论技术和医学领域新出现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哲学思维作为一种反思意识,以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对未来的追求和构想,不断推进着医学向更高更宽的领域发展。因此,哲学思维的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锻造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怀疑的精神态度,树立科学的研究精神,投身伟大的创造性活动。

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1哲学课程的哲学思维培养情况

医学分类的日益细化和医学知识的迅速更新,给医学教育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能在大学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专业知识,是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因此,医学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重专业、轻人文的趋势,多数医学院校的哲学课程基本都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其他门类较少。与此同时,医学生的专业学习任务更为繁重,在他们看来,如何学好专业课是将来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本。此外,相对于感性直观、有现实实效性的医学理论,哲学思维则看不见、摸不着,更为抽象,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其看成可有可无的副课,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兴趣去探究。

2医学课程的哲学思维培养情况

医学专业知识量的庞大使大多数医学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有限的学时和课堂时间内,通过教师单方授课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频繁变换于听课、看黑板或穷于变化的幻灯片和记笔记之间,难免囫囵吞枣,难以理解繁多、深奥而枯燥的知识点,因此几乎没有什么拓展哲学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殊不知医学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紧密,没有哲学思维的引导,导致医学生前面学习内容掌握不牢,后面内容学习起来很吃力,也就是前学后忘,形成恶性循环,医学教学也经常会出现专业课教师“反复温故”的情况。

3临床实践的哲学思维培养情况

临床实践阶段,大多数医生同样也是采取单方面指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就病论病,使学生不能把医学现象和所学理论更好地有机结合。同时,不同专科医生单纯把人体肢解为器官疾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各器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不能在众多医学现象之间形成横向的联系。此外,没有正确的哲学人生观作指导,学生极易沾染医学环境中的不良风气。

哲学思维渗透医学教育的途径

正如医学的对症下药一样,哲学思维渗透医学教育也要从问题出发来着手解决。

1哲学课程从导向上培养哲学思维

通过哲学课程培养哲学思维应本着“要精要管用”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首先让医学生了解最基本最精髓的哲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哲学教师也要懂点医学,尽可能选取和医学相关的、关注度较高的实例,比如紧张的医患关系、人工生命技术、医保改革等,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学生讲授、录像等,促使学生将哲学理论和医学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中感受哲学思维的魅力,增强学习兴趣。除课堂学习外,教师要多开设哲学选修课,同时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一定量的哲学书籍,一方面为理论上升为思维方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用哲学精神提升信仰。此外,在考核学习方式上也要灵活多样。即使是闭卷考试也不应该简单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可以借鉴考研公共政治的题目性质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加大课外实践的力度,鉴于医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繁重,在保证精和管用的情况下适当压缩理论课时,多开展与医学相关的诸如社区医学、农村医疗以及医院改革等社会和百姓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团体也应该积极组织哲学方面的活动,比如哲学论坛、哲学读书会、开展哲学课题研究等。

2医学课程从理论上训练哲学思维

医学课程种类繁多,前后课程紧密联系。为防止学生出现前学后忘的情况,医学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穿针引线”,运用跨学科的综合问题组织教学,运用辩证哲学思维打破学生的思维框架,训练学生从普遍联系中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前后学习的内容中架起桥梁,对学习内容进行思维加工,上升为真正意义上的医学知识。比如很多医学院校开展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体系改革就是从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中把握医学理论。同时,为增强医学生批判和创新思维,在医学课程中可以采用将医学知识与创新思维小史科有机整合。通过史料介绍,让学生在领略到医学大家创新成就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以往教师操作、学生重复模仿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医学教育也应如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所倡导的那样,让新思想的产生不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的,而是受教育者自己得出的结论。

3临床实践从操作上提升哲学思维

临床实践是医学生即将步入实战的见习阶段,也是医学教育的最后阶段。作为医生,应该强化责任心,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既治病,又为人。从总体上说,病因的复杂性、个体差异以及人们对人体和疾病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临床医疗实践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医生在给实习学生作临床指导时,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哲学思维启迪学生弄清症状和本质、局部与全身、设备和诊断、已知和未知等众多关系,把健康和疾病看做一个整体来度量,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体会到哲学思维的多样性和系统性,自觉拿起哲学武器解决医学问题。此外,指导医生也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教育学生从社会、心理等方面看待并善待患者个体,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功利。在医院大查房或重大病案的病历讨论中,也应该及时把涉及的伦理道德或法律问题查找出来,进行分析,帮助医学生既懂得规避医疗风险,又能恪守道德底线,把医学生真正培养成既具有高精医疗技术又具有高尚人格和道德品质的优秀医生。

总之,哲学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由哲学知识、哲学品质和哲学能力共同构成的系统工程。因此无论是哲学课程、医学课程还是临床实践对医学生哲学思维的培养都不应是孤立进行的。应在医学教育的主旨下,使三者形成有机整体,多管齐下,把哲学思维渗透到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大学阶段不间断地接受哲学的敲打和训练,养成终生受用的哲学思维,这远比仅仅传授医学知识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