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析高职院校自我教育能力培育的问题范文

探析高职院校自我教育能力培育的问题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析高职院校自我教育能力培育的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析高职院校自我教育能力培育的问题

摘 要:自我教育能力是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技能,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是思政教育培育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确把握“事”“时”“势”,切实做好“化”“进”“新”,将育德行、育实心、育思维和育智慧相统一,助力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自我教育能力

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无独有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只需要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可见,自我教育能力是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养成。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其以自我为本体,在社会圈和学习情境的影响下,以个人心理和行为、外在环境和事件为对象,以实现个人、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学习、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动态变化自组织系统[2]。通过对贵州省部分高职院校开展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我教育认知意识淡薄

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学生的必备技能,在人生发展中举足轻重。通过调查访谈发现,有73.57%的学生表示自我教育能力对自身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9.85%的学生表示自我教育能力对自身未来发展影响一般,6.58%的学生表示二者联系较小,甚至不清楚自我教育能力对自身有无影响。另一项调查发现,61.9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总体来看,高职学生能够意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清楚地知道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具有计划性、长期性,但在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认知方面意识淡薄。

(二)自我学习能力待加强

自我学习能力的形成在于思维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坚持的结果。对于“在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下,你会主动学习课外知识或新技能吗”等问题,60%以上的学生表示会学,但并非深入学习,9.57%的学生表示不会甚至不想主动学习。在谈到会不会关注社会热点、国内外时政、国家党政方针的问题时,6.45%的学生表示必须关注,超过55%的学生表示很少关注或不关注。为适应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自我学习能力是学生的必备技能,但当前,高职学生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差,未养成自我学习习惯,需要进一步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三)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自我管理能力是受教育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国家、社会、学校目标或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高职学生的必备素养。调查访谈显示,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64.14%的高职学生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但坚持不久;20.6%的学生选择偶尔会或不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其余学生则是看自己当时的状态。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6.4%的学生制定了职业生涯规划或目标,其中仅有11.54%的学生规划清晰并予以有效落实,58.81%的学生未落实。通过访谈还了解到,学生常处于“间歇性踌躇满志,长期性堕落随意”的状态,虽有目标和计划,但坚持不久就会停止,这反映出其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自我教育能力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小德”“大德”耦合度不高

当前,高职院校坚持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导下培养人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及领域,确认责任,落实担当。无论是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顶层设计蓝图,还是学生日常行为素质的养成,均把“德”置于首位。高职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认知、自我定位尚无定性,“小德”“大德”耦合度不高给学生营造了迷雾环境。学生个人私德和国家社会层面的德育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但思政教育中出现断裂的情况,导致学生患上“空心病”,虽能认识到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但在自我教育能力培养上的主动培育意识较弱。

(二)“理”“实”欠平衡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大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时,确立实践观点和问题导向,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看的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思政教育经常出现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现象,在学生眼里,理论成为自说自话的空洞说教,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难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三、“一立三因”助力培育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一)立德树人,以育德行

高校人才质量的判断标准是德才兼备,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真色”。第一,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以“德”正学生“三观”,深化学生对自我教育的认知;同时以“德”为尺,推动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第二,积极落实国家的德育培养计划,营造德育环境,将国家要求的“大德”细化为个人应具备的“小德”,并坚持亮出高校教育的“真色”,做到“大德”“小德”两手抓,两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德心、德信、德行,提高学生自我德育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因事而化,以育实心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建立层级引导教育机制,以一传十、十传百的教育思路引导学生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精心培养“领头羊”。可引导一部分学生主动浏览主流媒体报刊、微博账号或微信公众号等,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然后以先进带动后进,在全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发挥“领头羊”在群体中的作用,培养中坚力量。学生的中间群体因社会责任感不强、理想和追求较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故需要发挥“领头羊”的朋辈教育力量引导其了解社会发展,熟悉国情,关心国家大事;同时,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明辨是非,追寻真理,充实精神世界,并将个人抱负和祖国强盛、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理”“实”结合,做有“实心”的大学生。

(三)因时而进,以育思维

培育新时代具备良好自我教育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着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和底线思维。具体来说,教师要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从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握本质、掌握规律,帮助学生树立辩证思维,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解决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能力,形成从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的战略思维,进而增强战略定力和统筹协调能力;通过学习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发展趋势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打破陈规,力求以新的理念、方法和路径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势,以法治眼光、方式想问题办事情,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思维分析问题、指导工作,做到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同耦合,坚持开放包容;培养学生用底线思维对事物发展的诸多可能性进行预判,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的能力[3]。

(四)因势而新,以育智慧

思政教育要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学生需要对接,引导学生跳出舒适区,根据国内外形势,把握国家发展建设需求,加强学生成长、成才的智慧培育。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堵”“疏”结合,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在面对复杂国际形势时能持有大局观,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同时,思政教育者要坚持服务本位,注重改变话语体系与交互模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总之,思政教育要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新目标,明确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新定位,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新动力,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学生的世界”,助力学生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2019-03-18)[2021-05-23].

[2]陈晨子.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新解[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8):76-77.

[3]人民网.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深入学习同志关于思维方式的重要论述[EB/OL].

作者:张丹丹 单位: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