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品德教育论文:品德自我教导的实现与思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黄伟军单位:杭州市桐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我们认为,只有把道德要求变成青少年的自我要求,让青少年自觉依照道德规范去做时,他们才会体验到自由和愉快,才能使德育真正落到实处。而要使道德要求转化为青少年的自我要求,则需要青少年对道德要求有一个自主思考、质疑、选择的过程。也即,德育不只是要求青少年服从某项规范,而应该去激发青少年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实践的理性能力。为此,我开展“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这一研究,旨在从道德自我教育这一重点突破,引领深入开展形势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更有效地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道德自我教育能力,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的由来与发展
关于青少年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通过研究指出:“必须积极开发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活动,把它作为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对自我教育更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把自我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认为:“只有能激发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教育。”近年来,我国不少学者与教师对自我教育这一课题也进行了研究,如魏书生通过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写说明书”、“自己开药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促进青少年进行自我教育的办法。
我们提出的“道德自我教育”是德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体,它既属于德育的范畴,又和自我教育息息相关。因此,许多自我教育的研究以及学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然而我对青少年自我教育的研究实践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从研究重点来看,许多校内教育或是笼统地研究德育,或是从某一道德品质入手着重培养,注意到道德自我教育的也只是把它作为德育途径之一给予简单一提,对道德自我教育的认识及操作措施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力度。本题研究实践将以道德自我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进行突破,对此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二,从研究目标来看,目前自我教育研究多着眼于促进青少年内化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校外教育。而本课题研究旨在满足青少年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青少年健康的个性,为青少年的终身发展奠基,更强调青少年的“个性化”。
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的实施
实现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青少年则需形成教师的教育指导、青少年的自我反思、同学的伙伴互助三者协同配合的操作样式(见图一)。其中青少年教师的教育指导是基础,力争做好营建良好氛围、构建内容体系、寻求实施途径三篇文章;青少年的自我反思是关键,重点做好创立自我教育反思型模式一项工作;同学的伙伴互助为支撑,努力形成灵活辅助机制。
3.1营建良好的道德自我教育氛围。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优化校外育人环境,营建良好氛围,是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的前提。青少年环境氛围作为围绕在青少年周围的客观存在,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动向、态度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与人际环境两方面。
3.1.1物理环境建设。使校外活动场所环境力求体现“活动育人为首,发展道德自我教育能力”的主题。
3.1.2人际环境建设。其一,建立宽松的、开放的“社会育人、育社会人”的管理制度,是营建良好校园氛围的组织保证。其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交往变权威式、命令式、批评式为民主式、协商式、激励式,让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其三,形成团结协作、和谐竞争的生生关系。加强青少年间的情感交流,让他们在愉快的交往中和相互的感染中优化环境。其四,家长的观念、道德水准、选择导向对培养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能力也具一定影响,需注意积极引导。
3.2构建道德自我教育的内容体系。构建贴近各段青少年道德发展水平、帮助青少年掌握道德自我教育方法、提高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能力为重点的内容体系,是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的基础。
3.2.1对青少年道德品质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根据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确定德育自我教育内容的重点。
3.2.2根据未来社会和时展对未来人才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方面的要求来更新、丰富德育自我教育内容。
3.2.3参考德育的各类理论与实践资料,筛选、整合、重组、创造性的设计内容。如青少年儿童。
3.2.4鼓励师生积极参与道德自我教育内容的设计与讨论,使之更具有生活性与针对性。
3.3寻求道德自我教育的方法。从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寻求各种道德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将道德自我教育落到实处的有力保证。(1)强化少工委和团组织功能,在学习中注重引导青少年进行道德自我教育,使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成为青少年对自己进行道德教育、自主发展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预备队员、少先队到参加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青少年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增强发展自己的内驱力;(2)运用少先队阵地,创建青少年喜闻乐见、自愿参与的各种活动形式(自主性活动、实践性活动、展示性活动等),寓德育于青少年的自主体验之中,让青少年在自觉自为的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如开展的“阳光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暑期快乐总动员”、“夏令营”和“志愿服务活动”等。让青少年自愿选择活动、青少年独立自主开展活动、青少年积极参与实践锻炼并勇于探索;(3)发挥榜样的作用,唤醒青少年道德自主发展意识。俗话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无穷的。向青少年提供有价值的榜样,可以促进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自我教育不断深化。“童年向党”儿歌演唱比赛和少年领袖营等活动。(4)营造积极进取的班风,在集体的引导作用下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健全思想道德修养。在集体主义氛围下,潜移默化地进步。在每年12月9日开展“十八而志、青春起航”成人礼活动中,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
3.4创立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反思型模式,形成同伴互助的辅助机制。道德自我教育反思型模式是指依据社会对青少年道德规范要求,结合青少年自身发展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青少年的亲身体验、自我反思,增强善行的内驱力,自主选择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的教育模式(用图表示见图二)。这是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的关键。(1)情境激发。通过将青少年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再现,激发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的起点;(2)自我体验。通过将情境中问题的揭示,引起青少年感情的共鸣;(3)自我反思。在独立思考、评价的基础上,对照自己进行反思,选择自己认同的道德价值观;(4)自主行动。通过前三环节的认识,促使青少年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选择符合自己道德认知的行为。这是一轮道德教育自我反思的结束,又是下一轮的新起点。
同时,发挥青少年间的同龄共振效应,借助伙伴群体的巨大向心力,让青少年成为道德教育者,通过各种活动与交往,对其他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1)各班成立德育互助小组(暂定),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同学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法,帮助同学摆脱困扰;(2)小组成员通过对同伴德育问题的帮助解决,并对照反思自己平时的言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增强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的能力;(3)《桐庐青少年》宫报、设“12355”青少年服务台等,让青少年从中交流自我教育的体验和收获,促进自我调节。
3.5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青少年姓“小”,生理心理发育皆不成熟。为此,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与自主发展的能力培养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中,评价是关键的因素,因为青少年是在评价中不断认识自己、激励自己、实现自己、调控自己的。我们将尽量运用激励性评价,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与青少年评价三结合,最终拟形成青少年道德自我教育评价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