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学语文教学的定义及策略4篇范文

中学语文教学的定义及策略4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定义及策略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学语文教学的定义及策略4篇

第一篇

1我对“语感”的界定

个人认为“语感”一词至今性质不明确,以致各家各言其是,原因有二:一是逻辑不清。所谓“性质”,指事物的特性、本质,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根本属性。而“属性”又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故要给“语感”定性,必先通过区别比较的方法找出其与其他事物不同的根本特点。纵观文献,很多人都是先探究语感性质,再罗列语感特点或者属性,结果是说了很多重复的话却没有说透。二是缺乏科学而明确的方法。个人比较推崇《语文教育论———心理学视角的探索》一书中对于语感的性质界定方法,即根据“属+种差”的公式来定义语感,“属”即事物所属范畴,“种差”即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人们对语感的特点进行过多次探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被大家反复提及的:直觉性(直接性、敏锐性、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整体性(情境性、联想性)、体验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在这之中,只有“直觉性”是语感最重要的最特色的特点,而整体性、体验性等在语文教学中都是常见的,不是语感所特有的。由此推出语感的“种差”应为“直觉”,而且这种“直觉”是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因为“理性的语文基础知识渗透或溶解于语感之中”,“语感往往只知其然,而语文知识旨在说明其所以然,由于理解了的东西可以更深刻去感觉它,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正是使语感得以广化、深化、美化、敏化的重要途径。”其次,语感是一种特殊的直觉,因为它是人对语言的直觉。它的主体是“人”,对象是“语言”(广义),不是音乐、舞蹈等,这便是其“属”。这个广义的语言包括狭义的语言(语言符号系统)和言语(包括说话的动作过程和说话的结果)。人不仅在书面材料、人际对话中讲究语感,根据吕叔湘所说:“人们常说‘语感’,这是个总的名称。里边包括语义感,就是对一词的意义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语法感,就是对一种语法现象是正常还是特殊、几种语法构式之间的相同相异等等的敏感。当然也包括语音感,有的人学话总是学不像,就是因为对语音不敏感。”故语感之“语”的内涵应为广义的语言。故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纠结于复杂的,甚至是尚无定论的心理学名词解释,而应简单明了地将之还原为“语感是人类对语言的直觉”。

2语感教学的策略探索

2.1从影响语感教学的因素角度着手

2.1.1教师角度

(1)邓小平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教师语感就要从师范学校抓起。“三字一话”是教师的硬功夫,但人们更重视“三字”,对“一话”的要求稍显弱了些。这“一话”不仅要求教师普通话标准流利,还要能绘声绘色、动人情怀。大学师范都开设了教师口语训练一科,但基本上一周只有一课,这样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另外,很多学校大二后就不用上早自习了,这种惯例对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来说更是失去了锻炼口语的机会,所以不上早自习的惯例不应该为师范生所适用。“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自己要有自我培养语感的意识。只有切身经历过、体验过,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才能更好地把经验传给学生。

(2)针对教师语感教学与学生语感学习脱节的现象,教师应该适当地告诉学生完成某一任务的目的是培养语感,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对教师语感教学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在现代这个信息化社会,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好办法,但是教师不能就此依赖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而学生的语感要靠想象、靠仔细品味、感受才能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带动学生想象、感受,这样才能有所长进。

(4)在此我们还必须纠正一个错误认识:很多教师拿应试教育来推诿说没办法真正实施语感教学,现在的这种“填鸭式”教学的模式是体制的错,不是教师的错。其实,追溯下来,“语感”这一概念不正是夏丏尊先生在为“学生的国文成绩总不见有显著的进步”而“又一次陷入痛苦的思考之中”提出的吗?很多教师自己也知道,语感教学与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不冲突,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而且近来的中考、高考试卷中对语文语感的要求有了更多更明确的体现。先辈们已经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晚辈们何苦束足不前还要埋怨他人?

2.1.2学生角度

(1)要让学生了解培养语感为何如此重要,每个人只有在真正了解了一件事的重要性之后才会引起重视并为之努力。

(2)学生不能依赖教辅用书,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如夏丏尊先生所说:“要想再从文字上去依样感受他的内容,不用说是至难之事。除了学生自己的经验及能力以外,什么讲解,说明,查字典,都没有大用。”

2.1.3从语感培养的外部环境要求讲

(1)家长可与孩子一起看一些经典著作,并交流得失,甚至可以一起朗读出来。

(2)学校应为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如举办一些朗诵比赛、读书竞赛、演讲活动等。

(3)语感一词应该更多地出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因为语感是贯穿于语法、语义、语音之中的,应该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语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写作教学等等之中,这样教师才会对其倍加关注。

(4)现在急切地需要一套以培养学生语感为指导思想编写的教材。

2.2语文课堂中的语感教学体系探究

众多一线教师只知按照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语感”,尽管零零碎碎懂得一点方法,但是手头并无一套系统的“语感教学”方案体系,往往顾此失彼。语感教学的方法,笼统说无非是听、说、读、写、看。但是如何将方法与实际教学具体结合起来呢?

2.2.1语音、语义、语法教学与语感培养

培养语音感、语义感固然是要多读、多说、多背、多写,就像打篮球的人要练手感一样,次数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这三者中,培养语法感是最复杂的,是需要我们重点讨论的。学习语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正确停连,使学生阅读越顺,也就意味着语感能力越来越强,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习作中一些隐蔽性较大的语病,使语言更精致更正确。但是传统的语法教学很枯燥乏味,对语法感的培养产生障碍。培养语法感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语言因素,还要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去体会,使学生将语法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从而掌握并巩固有效的语言成分。培养语法感可以通过观看多媒体,这样使抽象的语法知识有可能变成具象的教学元素,使学生的关注点从语言概念、结构、类型、格式转移到语言的语境、语用、深层含义上来。

2.2.2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其中包括古典诗歌、文言文、现代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有人将听说读写看的大方法运用到古典诗歌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中产生了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我觉得同样适用于现代文教学:诵读吟咏,内化语感;创设情境,深化语感(运用语言描绘情境、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想象,美化语感(调动知识积累,充实拓展画面、调动不同感官,全方面构想画面、与诗人替换角色,感同身受,融入画面);读写结合,广化语感(化用诗境、诗句,提高作文水平、仿写或改写、学写赏析文章,提高鉴赏能力)。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主要的方法就是在掌握一些具体的文言知识的基础上多“读”,因为文言文本身的语言方式与现代汉语是有很大差别的,拗口难懂,只有多读才能习惯它的组织语言的方式。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读顺口、读出韵律感才行。

2.2.3口语交际与写作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口语交际要多“听”多“想”多“说”,是一个充分运用语音、语义、语法的过程。听,首先要丰富听觉材料,譬如新闻广播、美文朗诵音频等;其次要指导学生善听,要能听清、听懂,甚至能听读、听写、发表自己的议论。说,也是先要丰富说的形式,譬如复述、辩论、演讲等;再次要指导学生能说、会说、善说,能条理清晰、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写作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写语感随笔和语感分析笔记,记录品味语言的心得,积累经验。

3结语

语感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不必再重复强调,但是这么重要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说法却是很遗憾的。所以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语感的定义及语感教学的策略两个角度尝试探讨。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进步,只有理论付诸实践了,语感教学的探讨才真正有意义。

作者:陈莎莎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第二篇

1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涵义及特点

我国教育界定义的教学方法含义为,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教师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这个活动分别包含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方法。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使用,要遵循教师、学生、教材的实际,以达到语文教学对学生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一般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教学方法的依存性。

语文教学方法受各种语文教学因素的影响,依存于不同教学目的、一定的教学理论,还依存语文学科本身特点、教师素质和学生的感知能力。所以,教师要在这些条件制约下,加以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2)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教学方法是在适应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条件下实施的教学。因此,没有绝对统一、绝对好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的相互性。

不难理解,相互性是相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领导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要求师生双方的互动参与,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2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使用原则

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密切关系教师教学成败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笔者认为,坚持人性化教育原则是最重要的。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提倡“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这一理念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要坚持人性化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思维独立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爱护学生。其次,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还应坚持创新性原则。这一原则与教学方法的综合性特点一脉相承,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用不断更新变化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3.1树立适应时展的教学理念

针对中学语文教学情况,依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学生自身学习心理。在树立语文教学理念时,首先,教师要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协调知识与能力的相互性,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与人交往、个性塑造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进行对文章的剖析时,经常会提到:此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讲述主人公此刻的心理活动等。这些都是语文课文内容中的问题,说到底是人的内心世界对事物的反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情感与态度上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心理反馈。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文授课时,要融入真实的感情和耐心的态度,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情感的共鸣,进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思维,发表见解。最后,中学语文教学理念还必须融入多元化教学思想。在科学领域,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理论不能绝对通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实践性较强的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提倡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维、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不同的语感,对于语文的理解使用某种教学方法,不能要求学生固定地接受单一的思维模式。应该在多元化的教学中,尊重和发扬学生的创新思维。

3.2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必然联系的,它们共同存在于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最佳效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教师要达到将自己教学方法转化成学生学习方法的阶段,才能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相得益彰。

3.3加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局势下,教育改革不断加强对信息化技术利用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并保证教学质量。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提高对多媒体教学的利用,有利于减少教师在课堂黑板的板书压力,进而降低教学中出现的差错。同时,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改善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乏味,便于建立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得到更有效的交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还要求中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课外语文活动,使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当然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靠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尽量只担任引导和组织的角色,以便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分小组办板报等,这些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3.4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力求创新

中学语文教学,要坚持在以传统教材的理论知识授课的基础上,结合语文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比如:适当采取学生讲课、教师听课的方式,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待学生讲课完毕,教师给予适当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斗志。

4结语

凡事都没有绝对的处理方法,教育教学也同样如此。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因此,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中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为高等教育教学奠定基础的学科,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在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趋势下,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一切为学生着想,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汪隐凤单位:安徽省枞阳县职教中心

第三篇

一、统计中学语文教材词汇频率的意义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进行词汇频率统计工作,可以有效认识到当前中学语文教材中应用的词汇,是否可以满足中学生的语言需求;并且还可以考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材词汇与考试中语文试题词汇范围是否同步;清楚认识中学语文的词汇教学,清楚认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词汇应用优缺点,改进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且对语文教材词汇应用进行计量研究,可以确保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中学语文教材中优秀词汇的编写工作,使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学到更多的优秀词汇,提升中学生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教材词汇编写中,为响应国家教育改革号召,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倡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提倡学生读文学名著,启迪学生心智,提升学生的主观感。运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以此来统计分析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词汇频率,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统计数据,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提升学生对中学语文教材的兴趣,避免学生生活中词语滥用现象的发生,并且还可以研究分析中学教材编写的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育理念,优化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环境。

二、统计语文教材词汇频率的方法

(一)分析数据来源

对语文词汇数据来源做出一些分析,可以根据语料不同性质以及处理语料工具的不同,语料性质中,语文词汇多具有活泼性、描绘性、口语性,然而科普词汇多具有知识性与术语性,然而教学语言又具有基础性与叙述性,所以首先要分析词汇数据的来源。

(二)应用软件进行分词

对语料数据进行处理,可以使用中文信息处理智能人机接口评测软件,获得词种数,分析语言数据中的词汇分布及词汇类型。并且还需要处理词汇误差率,避免词汇应用频率误差发生,提高统计安全性。在切,可以根据使用度最高前8000词表、音节排列词表、使用度最低词表、频率最高的前8000词表、汉字构词能力等,提升统计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三、分析中学语文教材词汇频率

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词汇应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个汉字的词首、词间、词末构词能力进行统计,单音节词有4555个,双音节词有496415个,三音节词有8308个,四音节词有6922个,五音节词有702个,六音节词有215个。并且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其词汇应用频率统计中,人名613046条,地名238989条,时间名为99192条,其中的高频时间用词为,“目前、今年、今日、昨天、现在、去年、当时、下午、昨日、未来、上午”等。在中学的语文词汇中,语文词语具有一定的高频性,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词类开放程度最高,并且以介词、连词、语气词等封闭性词类的稳定性最高。根据《汉字频度表》,建立数据库,覆盖汉语语素,分析词汇数据中的单音节语素,并能够在词性、独立性、构词能力三个方面分析词汇语素,分别计算名语素、动语素、形语素在词汇中的频率。用精确数据反映词语构词能力,从构词成分的词性完成汉语构词分析,对汉语构词规则统计分析,有助于识别处理未定义词,并且可以分析词汇的地域分布自动识别中文人名,制定汉字基本字符集、电子词典,提高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新词处理能力。

四、今后中学语文教材词汇应用方向

在中学语文教材词汇编写中,根据中词汇应用频率统计分析,在当前中学教材中主要以单元选文来作为教学内容,因此在词汇编写上可以注重把语言知识作线索,考虑语文词汇情况,避免语文教材选文中词汇与《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定量等级出现缺口,以合适的词汇深化中学语文教学内容。并且在中学语文教材编写中,还应该注意词语考查题型与词汇编写的统一,避免词语偏难,确保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编写词汇,使词汇在教材中更具贴切感。且对于今后语文教材词汇编写中,还应该加大教学力度,词语教学方面应该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建立高效、适用具有针对性的词语学习模式,转变教学服务理念,平衡语料库的高频率以及高分布率词汇在语文教材词汇统计中,使学生掌握适宜的词汇,避免使用社会密度大、熟知程度高、通俗的词汇,应该加大中学语文教材编写中词汇应用的覆盖频率,避免盲目学习。同时,也应该在教学实践上,制定权威词汇量化范围,清晰制定词汇表,优化中学语文词汇编写方法,确保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轻松掌握词语学习方法,学生可以直接、有效地学习词语,使学生可以无阻碍地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提升学生对词汇的正确应用能力,可以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材词汇统计中,通过设计词汇统计步骤,教材词汇统计数据,编程教材建议的实现,不仅可以丰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也可以丰富语文教材词汇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词汇知识,能够出口成章,提升学生修养与道德水平;同时,分析统计中学语文教材词汇应用频率,也可以提升语文教材编写质量,使语文教材编写人员更加注重词汇应用,提升语文教材编写水平,提高中学语文教材水平,对语文教材词汇应用频率进行分析统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菊张云涛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呼和浩特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各有不同,在小学阶段,教师主要是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更多地鼓励和肯定,要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和对于感恩之心的培养。但是在中学阶段,教师在情感教育上要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确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如何去分辨是非,提高学生对是非事物的自我判断能力。再者,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自尊和自强的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方面的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他自身的人格尊严权,教师要时刻谨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高中阶段,教师的情感教育教学就转向了让学生认识各种职业的价值以及帮助学生在这懵懂的年龄中要怎样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在中国,情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去体会和领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愉快的环境下面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加广泛的知识,培养自己全方面的能力。

二、情感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尴尬现状

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课程,他主要是让初中生通过初中语文课堂学习,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目前,初中语文课堂出现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严重下降的尴尬现状,初中语文课程的作用难以发挥。中学生对中学语文课堂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学习氛围比较沉闷,课堂学习的效率比较低。虽然学校在课程教育上十分重视初中语文教育,但是无论是从学生的成绩还是从学生的整体素质上,我们还未深刻地感觉到初中语文教学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一方面,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许多学生反映语文课堂不仅仅十分枯燥和无聊,而且在课堂上上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将老师在黑板上划出的重点知识死记硬背下来,下课之前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到教学的内容,并且渐渐对阅读教学课程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并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外表现方面,显现出高分低能的现象,总的来看,语文并没有成为指引他们生活的更好的一门艺术,很多中学生一方面在学习语文课程,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把语文素养真正地放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中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要尊老爱幼的美德,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践行,甚至在生活中,他们看见老人跌倒在地上也视而不见,这样的行为并不足为奇,可见,语文教学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甚至出现了走下波路的现象。中学语文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单一。纵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间,老师的作用仅仅是将参考书或者是学习资料书上的内容转换在幻灯片上,然后,老师在课堂上的主要的任务就是将幻灯片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读给学生听,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关注学生对这些知识是否能够吸收以及存在哪些疑惑,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间,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完全被磨灭。除此之外,教师能过在课堂运用的教学方式也十分得少,教师仅仅能够做的就是将教材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没有对课堂知识进行课外拓展,学生学习的课堂内容的面也十分狭窄,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少,学生不理解老师教授课文的目的与意义,老师也不知道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老师讲述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需要。

(二)情感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

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感教育中,中学语文教师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变化,特别是初中生是思想和行为都比较叛逆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会出现与老师唱反调,逃课,无心上学以及违反学校纪律等等行为,这时候,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在课堂上仅仅将课本知识强加到学生的身上,而是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成长,面对这些在课堂上无心上课的学生,教师不能够仅仅通过惩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警示,这些做法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都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虽然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永远发挥不到作用。在情感教育中,教师会关注学生情感变化的原因,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这样在无形中就会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更加友好的相处,也让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制定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情感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学习氛围枯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任务也仅仅是埋头苦抄,抄写老师在课堂上的笔记和资料。但是在情感教学法完全改善了这种不好的状况,中学语文教师运用情感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用自己的情绪来带动学生的情绪,在上课之前,教师往往以积极的、活跃的、热情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借以让学生在上课时活跃起自己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会通过一些情感丰富热情的视频和文章来导入新课,在授课的过程中,带着自己富有感情的声音来带动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消除自己对课堂的恐惧感和烦躁感,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些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感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在了解文学方面的情感方面的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让教师觉得头疼的问题在于不知道要怎样教会学生全面的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怎样教学生在自己的文章写作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情感方面的潜力没有得到培训和学习。学生在理解课文情感方面也存在障碍,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准确地把握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但是中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同时,也会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能力,这有益于教师在教授文章中,学生对于课文文本中作者情感的表达,并且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如何有效地发挥情感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

(一)中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要在阅读中体现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应该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被体现和重视。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这个教学的环节里,它不仅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视野空间,也是学生在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文章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桥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设置情境让学生也进入到文章的情感中间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材时,教师可以带着自己的感情为学生朗读,借以带着学生更加强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学生对文章内容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成为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中间的一环。除此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间,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的选择和吸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借以各种教学手段和媒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教育他们学会怎样用自己的情感去丰富文章的内容。在阅读中,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去领会文章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的语言。

(二)中学语文教师要将情感教育体现在中学写作中间去。

在写作中,老师常常对于学生在文章中要怎样真实地表达情感的教学感到手足无措。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学生在写作中不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作文的情感也不能够打动人心,却好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平白无味的。究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情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但是在中学语文写作中又往往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某种情感,这样一来,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学语文写作中出现很多虚假的文章,亲人去世、亲人患病等等的案例层出不穷,因此,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潜力的发挥和培养,在教学中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的带有感情丰富的句子后,要逐渐培养学生去学习和模仿这种写作技巧和方法。除此之外,还要学生在写作中加强情感方面的交流,赢到学生准确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有人说,人类的情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慢慢引导学生真实情感表达。

(三)中学语文教师要培养自身的素养,提高自身在上课时的情感的表达,借以来影响自己的学生。

潜移默化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就首先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将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间,他必须时刻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积极态度,给学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作者:杨文颖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