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朗读论文:中学语文朗读形式的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董玉奇单位:山东省茌平县第一中学
加强语文诵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当下一说到诵读,人们会自然地跟播音员、主持人、话剧演员等口语表达的专业人士联系起来,大多数人感觉和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普遍存在一个思维定式——这是人家的“专利”,我们“老百姓”不用这个,也不擅长这个,只要会说话就行了。很长时间以来,“沉默是金,默默无闻”成了对不善言辞者的褒奖。
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加强语文诵读教学被提了出来。语文诵读教学,强调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有利于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思想感情。目前很多学者提倡要在大学中开设诵读学,将其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设诵读课,这不仅符合语文本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加强中学语文诵读教学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
加强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诵读意识
朱熹《训学斋规》提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朱熹从背诵的要求指出: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即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在这里,朱子提到了“心”,我认为只要做到了心中有数,对任何作品,通过认真的观摩、思索、反复的体味,就能品出其中的价值,捕捉到文章的灵感。诵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字作品,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发挥语言的感染力,进而使诵读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诵读教学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在诵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因此,加强中学语文诵读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诵读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诵读意识
1.教师自身意识的提高为了培养学生的诵读意识,中学教师应首先提高自己的诵读意识。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寻找有效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放声诵读课文,还要逐步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诵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建立好语文课堂诵读模式的关键是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2.用好课堂这一“主战场”语文诵读教学应结合正常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切入,用好课堂这一“主战场”,把培养学生的诵读意识落实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在课堂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诵读因子。例如:诵读《荷塘月色》是要品读出文章中的静美淡雅,诵读《故都之秋》时品读出作品的清静悲凉,诵读“杨柳岸晓风残月”时要品读出诗词中的儿女情长……语文课诵读时,就应当抓住这些语言材料,仔细领悟,认真体味其中蕴涵和传达的丰富情感,进而把情感转化为有声语言。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语文诵读教学过程中,还要开展专题讨论与研究,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诵读话题,如大型诗歌朗诵会结束以后,教研室牵头召开专题会进行讨论、分析和研究,将研究的一些重要思想和方法应用到诵读教学中去。
另外,要设计一些活动练习。如:在每节语文课开始之前五分钟进行诗歌朗诵,培养和发现音质优美者,向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推荐。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参加全国大型诗歌朗诵会,体验大师的风采。
加强诵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而语感又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语文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作者的情感,只有体验好了,才能把握好有声语言的表达。譬如,在教学《故乡的榕树》时,我是这样引导的,先深情地说:“乡思是一曲老歌,背井离乡的人从古唱到今。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舒兰则端着一杯‘乡色酒’叹道‘你满,乡愁也满’,余光中则临海而吟‘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席慕容更是感叹‘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说到这里,再结合学生到校求学,远离自己的家乡,有没有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绿草如茵的小山坡,苍翠欲滴的小树林。这样唤起学生的情感,带着相似的思绪进入课文。指导好学生在文中诵读时应注意的地方,在诵读时就能让学生体验到与文本情感的共鸣,读出来也就美在不言中了。
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发现和设计问题,从而让学生尝到语文诵读教学的“甜头”,借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这也符合波利亚的“主动学习的原则”。
总之,目前语文诵读教学还没有广泛地开展,我们培养学生诵读意识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可谓任重而道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语文课多一些诵读吧!引导学生多用心、多用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让他们的思想转化成有声语言吧!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让语文课堂成为激荡、舒畅学生诵读的海洋吧!语文教育,应呼唤学生诵读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