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扶贫地区的职教师资发展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职业教育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随着“工匠精神”的提倡,全国各地掀起了职业教育的新高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对于扶贫地区的职教师资专业问题,也就提到日程上来,本文结合精准扶贫地区的情况,对职教师资专业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教师资;专业发展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健全社会力量投入的激励政策”。这些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但是作为贫困地区,每年财政收入并不理想,主要靠国家补贴扶持,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也逐年增加,但还是有很多地区不能脱贫致富,笔者认为教育是关键,结合本校对口扶贫支援的宜宾珙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情况,对职业教育的师资及专业做了一定研究和探讨,宜宾珙县职业技术学校2017年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学前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技术应用、升学班、电子技术应用等共8个专业,目前教师有170人,高一、高二在校生大概1900人,高三在籍学生900人。
一、学院精准扶贫地区的经济情况及职业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院精准扶贫地区的经济情况及职业教育师资进行调查、分析,存在以下问题:(1)当地缺少经济支柱,只有少量几家面条加工厂,没有支柱产业,没有大、中型企业,主要是商业,由于地势偏僻,交通运输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地财政收入偏低。当地地处山区,有着广泛的农产品,但缺少批量生产,整体规划不尽科学、合理,产品质量无法保障。(2)当地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三年中职教育,在专业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实践场地配置及选择等问题上都应进行科学、合理的研讨和论证,大部分专业老师都是根据学校发展,专业设置的情况下,改学相关专业或从大专院校招考进来的相关专业老师,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老教师已多年没接触专业课程,又要重新捡起专业课程;另一方面,新进教师缺乏企业锻炼机会,在职业教育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若只是纸上谈兵,职业教育的质量就无从谈起,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就不会乐观,学校的发展前景堪忧。
二、针对当地的职业教育及师资发展提出的建议及对策
扶贫地区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培训、专业素养等问题,都制约了扶贫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扶贫地区存在的问题,对当地的职业教育及师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一)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和经济发展现状宜宾珙县整体经济环境不错,但个别乡镇下的村社是精准扶贫区域,那么珙县职业技术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设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专业,有些专业的选择就要考虑市场,如何定位成为关键,比如: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这些专业的设置,是如何定位?笔者认为一些专业的开展,也会影响到当地的扶贫工作,不能片面的追求高、大、上,应理智的分析市场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这几年贫困地区的生源是不错的,总体上看,入读职业院校的学生成绩普遍低于普通学校的学生,这就造成了起点上的不均衡。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来说,职业教育却是理想的选择。国家制定的中职免费等政策,为入读职校的学生解决了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但每年毕业的学生,除了进一步深造的学生,能有多少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专业设置上就应考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而定。
(二)专业科学设定,职教师资优化配置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师资存在知识老化、思维固化、教育僵化等问题,需如何解决呢?专业建设需要投入,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随着职业教育的提升,国家政府教育机构、行业协会通过举办各种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检验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作为贫困地区的一些中职学校,虽然认识到了各类比赛所带来了的影响,但由于师资知识老化,“双师型”人才匮乏,实验设备欠缺,心有余而力不足,去年,珙县职业技术学校计划参加省上的技能比赛,通过珙县政府联系,指导教师带学生到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强化训练几周,短短几周,了解到现在一些中职学校的困惑和难处,随后,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还多次组织教师到该校进行专业建设交流,但目前观察很多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还是参照别的学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因地制宜,与本校教师的专业相结合,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专业跟新设专业不符,或原毕业时的专业因多年未从事该专业教学,知识老化,要想改变当前状况,应从多方面着手:(1)打铁还需自身硬,贫困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首先要搞好内涵建设,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特色产业,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方向,掌握本校教师的专业情况,适时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实践训练,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扩大“双师型”教师规模,对有潜力的专业,对路对口的专业,重点培育,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个终身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针对专业相近或以前学习个该专业的教师,在转型过程中,重点培养,更新知识结构,让教师有目的的学习,进而有环境去练习,有平台去展示,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校场合作”,利用“校中厂”或“厂中校”,让专业教师能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能。(2)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政策到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中央资金、项目扶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中职学校提升办学能力,具体可体现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等,政府每年财政开支,也应向专业建设方面倾斜,每年多给学校国培或省培的指标,让更多的教师能走出去,学回来,努力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职业技术学校。(3)学校还可拓展思路,利用学校自身资源,一方面锻炼师资,另一方面也可为学校创收,比如:①对“返乡创业就业”群体(成年人居多)进行或理论强化,或技能提高,或两者兼顾的“特色班”培训;②学校聘请企业家、专家、学者授课等;③有机会与镇政府合作参与到当地的一些经济活动中,比如:每年,当地举行的茶花节、少数民族节日等,让相关专业的教师带领选拔的优秀学生参与;④根据各自不同专业的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电商专业的学生为当地从事电商的群众进行运营、策划,畜牧兽医和农作物栽培专业的学生应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实践等等,既锻炼了教师、学生,也为地方进行了服务,同时,还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4)充分发挥对接高校服务功能,强化高校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教师人才智力支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面向需求的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结合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试点工作,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精品专业,(上接第227页)培养贫困地区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鼓励高校结合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与咨询,积极为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和公共政策制定出谋划策,为制定和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提供依据,为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提供智力支撑。高校还应利用自身优势,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提供宏观的理论依据和详实的数据论证,对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提供技术支持平台,实习实训环境,有条件的话,最好由高校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带领相关专业的中职教师进行教学、实训的实践。总之,扶贫地区的职教师资的专业化发展与学校设置的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校在专业设置时,应秉着科学调查、系统分析、统筹安排的原则,不可过于追求当前热门专业,量体裁衣,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合理布局专业设置,正确搞好资源配置,有的放矢,突出特色,学以致用,以工匠精神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努力实现政府、学校、学生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2]何丕洁.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30):108.
[3]国务院国发【2014】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4]张玉胜.“教育扶贫”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良方[J].当代陕西,2015(5):40-43.
[5]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9):1118-1119.
[6]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7(1):45-49.
作者:张东升 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