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教集团化工专业群校企合作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以职教集团为依托,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营口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等工业园区为实践平台,建立“两共、两双工程”机制,并实现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七大融合,构建校企共赢机制,推行“企业进校、校入企业”制度,形成厂校融合为一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实现以实训、生产、研发为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的经济实体新格局.
关键词:职教集团;化工专业群;双赢
2018年2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有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高职教育生存、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条件.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是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集团化办学则是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为此,将化工专业群校企合作的深化改革放在职教集团的大背景下,能使化工专业群校企合作的范围更广泛、方法更鲜明、关系更密切,突破校企之间的固有防线,发挥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群与企业培养人才的双主体功能,推动职业教育型企业的发展,充分调动现代化工企业的积极性,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形成融合为一的利益共同体,既有益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又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培养了所需的人才,最终实现“双赢”.
1校企合作和职教集团涵义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的简称[1、2].职教集团是由政府、企业以及职业院校等组织为实现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成立的教育团体[3].2008年,由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牵头的营口市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它由14所学校、四个工业园区、14个企业、5个科研机构、2个协会组成,推动了装备制造业与工业园区的互动,也是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融合的牢固平台.
2合作总体思路
学院以职教集团为依托,以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和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等工业园区为实践平台,针对化工专业校企合作层次表浅、领域偏窄、范围不广等问题,探索建立校与企、产与教良性深度融合机制,以通过深度融合实现共进退,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实现校企共赢.
3实施内容
3.1建立“两共、两双工程”
机制学院培养人才的标准是德技双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与企业生产目标和学生发展要求相吻合.因为企业需要高技能的员工,使利润最大化;学生需要职业生涯的最大化发展.基于“校、企、生”三方的各自所需,学院与化工工业园区的企业实施校企共赢、产教共进、教师双跨、供需双动的“两共、两双工程”.目前已与辽宁峻昊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晟田化工有限公司、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人才培养,实现校企双赢,产教融合.同时教师利用寒暑假等休息时间到企业进行课题研究、挂职锻炼等,并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3.2实现“七大融合”
职教集团全力发挥人才和师资培养特长,为化工工业园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级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而化工工业园区的产业链又为高职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实践条件,形成企业与学校的大融合.化工专业群校企深度合作包括实践课程与专业岗位融合、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仿真实验与企业化工产品融合[4]、就业取向与人生未来发展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精髓融合、学生与企业员工身份融合、教师与工程师融合,这七个融合点支撑着职教集团背景下化工专业群的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融合这一坚实平台,即“七融合筑一平台”实战型现代化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自身社会使命和展现化工专业群高职学生自身价值的科学选择[5].
3.2.1实践课程与专业岗位融合学生毕业后适应专业岗位需求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有扎实的实践基础,而实践基础要在实践课程中获得.学院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已安排化工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这些课程与高职三年教学培养体系融会贯通.实践课程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实验一般为传统实验和设计实验.传统实验主要是课程相关的原理、概念等验证性基础实验.设计实验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某一实践方案写出实验设计,并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能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验知识的积累中得以提高.课程设计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第14~15周.通过制定任务、路线、验证等步骤,最终完成设计要求,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毕业设计是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安排在毕业前3个月,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是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实现企业员工角色转变的必要考验.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提升,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实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2.2专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学生德技双融是学院的办学宗旨.学院利用典型案例,把工业园区杰出校友、企业家等成功人士请入校园做演讲或专题报告,用他们的亲身经验和人生阅历勉励学生、感染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好感与认同,渐渐化企业道德标准为自觉行动.
3.2.3仿真实验与企业化工产品融合学院投资150多万元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如丙烯酸甲酯工艺仿真实验室、石油化工专业仿真实验室、化工单元设备在工业中应用仿真实验室等,利用这种实验室不仅能把危险性高、操作复杂的实验通过虚拟仿真形式表现出来,而且仿真实验符合真实的生产环境,优化了实践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能在仿真实验室亲手完成开车、停车、事故的排查与排除、条件的控制等训练,这是在工厂实习历练不到的.此外,仿真实验允许失误、犯错和探索,真正做到校内实训与车间的融合.为把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得更好,学院以自身亮点吸引工业园区化工企业参与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合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企业专家亲临仿真实验现场讲学,发展“实虚共融”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时,可以将校内掌握的仿真理论与实际生产很好地结合,从而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
3.2.4就业取向与人生未来发展融合学生将来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就业.毕业生就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就业取向与人生未来发展融合在一起,不能只考虑到报酬.符合人生价值的就业取向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在今后的职场上更能施展才华,最大化地实现人生价值.为此,学院还通过讲演、技能化大赛、信息化大赛、书法、绘画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特长,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就业取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人生价值.
3.2.5校园文化与企业精髓融合培养学生德技双融,校园文化活动必不可少.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精髓的正能量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能增进学生对企业的好感.此外,学院利用网络平台,弘扬社会正风气,树立校园先进人物,摒弃社会陋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2.6学生与企业员工身份融合学生在学校学习是学生,在企业实习就是企业员工.作为学生,应该按学校规章制度办事,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任务;作为员工,则应遵循企业管理制度,在现实的企业环境中完成实际操作任务,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转变.学院安排学生生产实习时间一般为9周,目的就是让学生毕业后顺利适应企业环境,熟知企业生产运作流程.
3.2.7教师与工程师融合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更要有符合实际需要的工程师的实践技能.学院高度重视教师自身职业技能的发展,号召教师及时关注化工专业领域前沿动态,随时学习并掌握新工艺和新技能.同时号召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教师职业能力培训,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此外,学院还聘请工业园区企业专业技术高手到学院做兼职教师或鼓励学院教师到企业搞科研、挂职锻炼等,使学院教师与企业技能高手相互学习、切磋技艺,稳步推动学院教师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更好地为高职学生职业发展服务.
3.3建立“校企共赢”机制
3.3.1按企业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学院与化工园区企业联合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盘锦瑞德化工有限公司、辽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家集团企业都参与其中,有效提高了就业率.
3.3.2推行“企业进校、校入企业”政策推行“企业进校、校入企业”政策以来,集团为化工专业学生提供了数百个实习实训岗位,形成了“校厂合一、校企为一”的办学格局,开拓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经济实体新局面.(1)企业进校.企业进驻校园,学校为企业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人文环境.而且高职教师整体理论水平较高,职业素质过硬,为开展校内安全实训提供了重要保证.学院先后与辽宁峻昊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并利用校内资源在学院设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2)校入企业.学院依据高职教育“专业基地化、基地产业化”的办学理念.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参观、顶岗实习等,园区化工企业每年不仅接收学生实习、而且安排就业,高职化工学生已成为化工企业的骨干力量.同时不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课题研发与技术指导,参与企业生产等.
3.3.3构建“校企一体化、产教一体化”发展构架推行“校企一体化、产教一体化”办学目标,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学院与化工企业、集团与园区之间在人才标准、资源配备、校企培训、活动方案、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融合对接.(1)人才标准.学院积极组织专业教师走访园区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获得真实数据.同时邀请行业内的实践专家参加关键性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会等,对化工专业群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工作任务、工作领域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与定位.(2)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学院、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各自亮点,使资源配置最优化,实现“共建、共赢、共培养”的目标.将学院与企业闲置、分散的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与流动,加快资源配置的一体化进程,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聚合效应.(3)校企培训.学院采用“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的培训方式,使化工类专业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对接,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工企业的新工艺与新技术,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研发.同时,企业的知名技术人员适时到学院授课,指导学生实践,介绍化工行业前沿信息.(4)活动方案.根据园区化工企业所需人才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活动方案,使人才培养活动和园区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步调一致.学生就近到化工企业开展教学实训、参观或顶岗实习等,员工也定期到学院进行专业知识能力提升培训.(5)评价机制.积极借鉴化工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评价机制,统筹制定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期末考试成绩、毕业成绩及教师对学生实践技能评价实施办法,构建园区化工企业参与校园评价的管理机制,从而提高学校评价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4结语
建立化工专业群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是根据《营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以智能化、集群化发展为宗旨,培育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冶金、石化等产业,积极引进或培育知名化工企业,着力发展现代化工企业的远景规划.学院依据化工产业设置专业,并办好相应专业来促进化工产业的发展.依据行业标准开展教学与实践,实现了化工专业群人才培养与行业要求的融合对接.通过预测化工产业发展对高职化工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大力培养能够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化工人才.学院化工专业先后为营口康辉石化有限公司、辽宁银珠化纺集团有限公司、辽宁胜星石化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培养了数百名高素质应用型和技能型化工人才,增强了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营口地方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取之不尽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郑开敏.高职校企合作的模式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08,29(11):14-15.
[2]韩晓燕,尹志华,周秀英.经济新常态下,高职化工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设研究[J].甘肃科技,2017,33(8):40-41.
[3]杨山,李祖平.职教集团背景下“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17,(11):6-7.
[4]金党琴.高职化工类专业“四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13):29-30.
[5]张志强.校企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62-66.
作者:姜凤 张冰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