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专业课程与师范课程的融合
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双素质”,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技能相结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也应拥有实践教学能力,既是园艺师、工程师,又是有教学资格的教师,既懂专业又能教学,而且要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即专业性和师范性兼备。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课程体系则应以“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锻造为主线,培养学生形成由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拓展能力四个方面融合形成的“职业综合能力”。而目前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的课程体系中,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是第1~6学期分别由园艺学院和教育学院组织开设设施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类课程,在第7学期安排10周左右的教育教学实习,这虽然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课程培养的仅是专业单项能力,职业教育类课程培养的也仅是为师的单项能力,而单项能力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所追求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应该是各个单项的知识、技能和各个单项的能力、经验相互融合之后的综合表现。因此,在专业教育类课程、职业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实习两者中间,必须有一个重要的相互衔接过程,比如综合性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调研考察活动等,能将设施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为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在有计划的系统训练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方法转化为规范的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
2专业宽度与专业深度的平衡
设施专业本科教育涉及园艺学、农业工程学两个主干学科,所以多年来在人才竞争力培养方面的软肋就是课程体系设置“多而不专,杂而不精”,表面上看学生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所涉及的设施工程设计、安装维护、园区规划、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贮藏加工、农资营销等每个方面都有触及,好像知识面很广泛,但在有限学时的制约下,教师所讲授内容只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职教师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在普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又增加了职业教育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如果专业教育类课程依然沿用过去的课程设置,则整个课程体系势必会愈加宽泛而不深入,所以必须对原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修改整合,重新设置,找准设施专业宽度与深度的平衡点。首先,对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考虑全国不同院校的具体情况,可将部分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专业限修课、专业任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强调专业细分,分为设施工程、设施栽培、农业园区三个方向,每一方向形成一个课程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后,必须选修该方向的课程模块,以求在设施专业的某一方向分支形成专业深度,能够身兼多职一专多能,以适应设施农业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迅猛发展。其次,在综合教育课程中开设一些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在上述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专业教育类必修课程是为保证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限选课和职业能力教育课程能帮助学生达到“双证书”要求;自主选修课程则是为辅助学生拓展所学专业的广度及深度,学生可在所选方向考取相应中级或高级职业等级(资格)证书,专业的细化可以使其今后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具体化的专业设置要求。
3实践经历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
人才培养的关键不是拥有实践经历而是拥有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实际操作能力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方式直接起调节控制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指向具体问题的解决,是个体胜任不同类型实践任务所具备的共性特征。实际操作能力与认知能力比较而言,强调运用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一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体现为解决实际问题时显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它的形成机制是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和内化、迁移的过程。依据“双师型”职教师资设施专业本科人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实践操作经历,并真正形成综合实践能力,首先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时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遵循“边学边干,学思做研,理实一体,四年不断”递进式实践教学方针,使教学目标从理论取向为主转变为能力取向为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衔接;其次,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完善提升实践教学条件;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保证实验、课程实习、教学实习、专业训练、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任务有时间和经费充分完成;最后,要增加互动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师素养,将实践经历真正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人才的培养,应以“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标准和知识能力结构为目标,研发“三位一体”(教、做、学)多元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大学生(未来中等职业学校准师资)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
作者:贺桂欣 王久兴 宋士清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