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老师用嗓技巧及保护方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知识传播离不开交流,嗓音作为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使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论文在介绍教师咽喉常见疾病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声音的基本特征以及教学用嗓发音和日常讲话发音的区别,并提出了用嗓技巧和发音保护方法,从而为教师科学用嗓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发音技巧;用嗓保护;训练
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以嗓音为媒介进行知识传播。嗓音对于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生理功能,又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职业工具。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职业工具的优劣往往决定着职业功效的高低。教师具有优美的嗓音,是教学活动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反之,沙哑、低沉的嗓音,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然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用嗓频率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而大多数教师缺乏科学用嗓的知识,加上教学环境污染较重(如吸入粉笔灰尘),极易造成教师的嗓音损害。据《教育研究》杂志介绍,教师中70%以上不同程度地患有喉炎及声带疾病,比歌唱演员的声带疾病患者比例高得多。这绝大部分都是因为用嗓过度或用嗓不科学造成的。
然而,包括教师自身在内的许多人尚不重视嗓音的健康问题。一方面,教师的声音嘶哑、喉咙肿痛往往被认为是司空见惯的,许多教师日常不注意用嗓态护嗓,不知道引起嗓音不适的原因,更不懂得如何让自己的嗓音保持良好的状。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教师均未受过专门的发声训练,或用声习惯不良,或发声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嗓音的损坏。现代社会需要高质量的语言交流,因此,改变教师用嗓不科学的局面,甚为紧迫。
教师的嗓音保护与训练在国外一直倍受关注。在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教育学院,嗓音训练是培养未来教师的一大重点,学院负责嗓音训练项目的詹姆斯。威廉姆斯先生说,“不给教师做有关嗓音技巧的培训,就好比培训外科医生而不给他们讲解手术所需的器具一样”。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均拥有专门的嗓音保健机构,为包括教师在内的众多职业用嗓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我国,职业用嗓人员的嗓音保健问题一直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少地区也成立了嗓音研究协会和嗓音研究室。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教师队伍来说,这些工作的覆盖面还不够广,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绝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经过任何用嗓技巧的培训。很多教师还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职业的嗓音使用者,对嗓子的发音技巧、养护常识、疾病预防知之甚少。本文将从这一现状出发,简明扼要的介绍国内外关于“科学用嗓、美化声音”的教学经验,将播音发声、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和训练手段运用于说话发声训练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教师用嗓特点,简便易学、见效较快的科学练嗓和嗓音保健方法,使教师们学会科学用嗓,合理护嗓。
一教师咽喉常见病症
教师由于长期用嗓,使咽部组织疲劳损伤,咽部有明显的异物感,出现充血、疼痛、多痰等症状。讲课用嗓时间过长、频率过高,或用嗓发音强度过大,均会使咽喉部组织疲劳损伤。教师咽喉疾病症状以声音嘶哑为主,早期嘶哑时轻时重,休息后声音可恢复正常,若用嗓过多则易哑,咽喉有不适感、异物感,感觉到有分泌物粘附于喉腔,说话时需先将嗓子“清理”一下,重者嘶哑呈持续性,甚至失音。
教师出现与嗓音有关的疾病主要有三种:疲劳发音、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
疲劳发音是当一个人发音时自觉喉部有紧缩感、挤压感,甚至已经出现声音嘶哑时仍需继续发音,或喉部有疼痛感、烧灼感、梗阻感等还继续发音,在这种情况下医学上称为疲劳发音;声带小结是一种慢性喉炎,从声带边缘长出结节状突起物,多为双侧声带出现;声带息肉也是喉部常见疾病,常常附着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的边缘,主要由长期发音方法不恰当或一次过度发音引起。声带息肉和小结均可以使发音时声带关闭不全,导致声音嘶哑,并且由于声带重量增加,导致发音疲劳。如果教师们能掌握科学合理的用嗓护嗓知识,将大大减少患上这些疾病的可能性。
二声音的基本特性
1声音的基本特性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是需要通过声音的,每个人在讲话的时候都要通过声音,播音员播音、主持人主持节目、朗诵都要用声音来进行表达。因此,我们所有的有声音的表达都叫有声语言的表达,统称为语言的表达。
声音包括几个元素,音高、音强、音色,这么几个因素决定了声音的特性。高音,让听者觉得紧张,感觉坚锐,我们的老师当学生在讲话,环境嘈杂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提高自己的声音,把音高抬高;中音,也就是每个人讲话最舒适自然的音区,发音不高也不低,让听者觉得特别厚实和明亮;低音,说话的时候各方面特别松弛,不费劲。这就是音高的基本概念。
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即音量的大小,为了大声说话,就要把音量放大一点,小声说话,就把声音缩小一点,以一口钟做个形象比喻,用力敲的时候,它肯定就响一些。我们说话也是一样,用的气力大,声音就大;不怎么用气,或者只是用一点点气,说话的声音就小。现在高校大多多媒体教室设备齐全,教师们可借助了话筒的力量把声音放大很多倍,因此了解相关概念对于我们高校教师来说借助话筒,灵活运用音强,可以省下很多力气。
音色,即声音的色彩。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其特点,我们与生俱来的声带、喉咙、口腔、鼻腔等的构造都不一样,因此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音色。音色和音高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变换声音色彩是为了适应不同内容不同环境的需要。
2教学用嗓发声与日常讲话发声的区别
日常发声是播音朗读以及我们讲话发声的基础。教学用嗓发声和日常用嗓发声的区别在于:日常说话的发声是非常自然原始的发声,而在教学中则应该运用实声发音。由于教师讲课是比较系统化的内容,是日常说话的提炼,因此用嗓不同于日常发声的随意零散感,而应有一种教学的状态,即用实声说话,用自我感觉最舒服的声音,不能用小嗓或者虚实声,通过自如的声区使发出来的声音既不吊,不挤又不压。形象的说,教学用嗓是介于说话音域与唱歌音域之间,也就是高于日常说话低于唱歌的声音。
用嗓技巧是播音专业发声的技巧。通过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呼吸控制等使嗓音美化。而在高校教学中,老师的每一堂课都是通过嗓音来完成的。如何运用自己的声音,与每个人的习惯性用声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习惯用声就是比如有的人平时就习惯高声或大声说话,不管听众与他距离远近或周围环境的安静、嘈杂都大声叫嚷,不分场合,而有的人平时习惯低声或小声说话,不管听众多少,不管场合,永远是柔声细雨,轻描淡写。而这些不良的习惯性用声都阻碍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顺畅性和流通感,达不到要求的目标,因此掌握正确的用嗓技巧是重中之重。
1明确用嗓目的,克服习惯用声
作为教师要有用嗓的意识。所谓用嗓意识,即能够明确自己的语言目的。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的目的是将所知传递给台下听课的学生,完成教学计划。根据讲课环境的大小、听课的人数、教学设备(有无话筒)等来灵活调节自己的声音三要素。
学会用气说话是教师用嗓的重要技巧,即需要大声说话的时候气就吸得深一些,用舒展的“饮开水式呼吸法”将气吸入腹部站定;吐气说话时,加大气量,将各方面状态都紧张起来,反之控制吐气气量。学会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声音。一般来说,教学用嗓中要注意学会留有余地,老师上课的内容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说到重点部分的时候,声音应该比一般的时候要抬高,音量加大,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明确用嗓目的,克服习惯性的用声,才能在教学课堂中把握得度收放自如。
2及时调整传播状态
作为播音员,几十年的功夫养成了话筒前的标准姿态,与平时生活中说话状态完全不一样,稍有改变,从话筒中传出的声音状态便会有所改变。教师用嗓也是一样,教师讲课作为一种知识的传播,有接受你传播信息的对象,讲课时把声音调节好了,还要注意随时调整状态,通过状态来激发自己的传播欲望,过度低头或仰头都会改变声腔的形状,影响发声,正确的发声姿势是不论坐与站,腰都要保持直立。状态好姿势正的时候声音表达也会清晰自如。
3话筒的正确使用
随着多媒体教室的开设,讲台上有了话筒,给我们的教学用嗓提供了方便,削减了噪音的损耗,每位老师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有话筒讲话,噪音轻松、舒服、不累。
如何正确地使用话筒呢?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把握对话筒的远近距离。当我们讲课离话筒特别近,声音就可以特别省,音量就可以稍微减小。那些平时有习惯性高声叫嚷说话的老师就没有必要再鼓足力气大声说话了,话筒起到了扩音的效果。然后要学会随时改善自己的音色。通过话筒我们可以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反馈到耳朵里来,从而及时辨别出自己的声音是否好听,是否悦耳。话筒可以美化声音,清唱和用话筒唱歌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个特点,使自己的声音达到一个较为合适亲切的状态,使学生更爱听,也使自己的声音不受到损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声音调节好。话筒功率有大小,根据不同环境来调节话筒大小达到传播目的,而教师的本声不需要有所改动。每种话筒都有其功率标准,胸麦相对来说功率小,如果教师所在课堂很大,学生很多,这样的选择是不恰当的,不管你离话筒多近,使劲叫嚷也是没有作用的,达不到授课效果还坏了嗓子。最后应该学会控制在话筒前的音量和吐字。话筒不好的时候会出现杂音,越嘈杂的时候,就越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和吐字,我们经常遇到卟话筒的声音,是因为说出的某一个字的字音是送气音,比如“婆婆”的“婆”,对着话筒说“婆婆”,就有“卟卟”两声,离得太近,卟声越大。学会控制说话的气量和呼吸,讲课不需要如同生活中远距离喊人的时候那么深吸气,自如的呼吸,通过一定功率的话筒调节,不仅很好的做到嗓音的保护,同时让听众觉得舒适亲近。
4嗓音的保护
话筒前生活中课堂上完美的音色是需要保护的,不仅平时说话要保护,生活中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马虎不得。
第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播音员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晚,第二天早上去播新闻时就会觉得嗓音疲踏,用声便不如嗓子舒服的时候用起来顺畅轻松。人在休息的时候,声带也会跟着一块休息,不发声说话和彻底进入睡眠状态时声带的休息程度是不一样的,前者只是没有用嗓,但并没有达到休眠的状态。同时还要注意刚起床的时候不要发过强过高的声音,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嗓,慢慢的才能进入工作状态,切勿大声叫嚷。
第二注意饮食。不吸烟,少饮酒,少吃生冷油腻食物,上课之前休息好的同时还要少吃一些带刺激性的东西,比如现在流行的麻辣烫、烧烤等,经常吃会减少嗓音的明亮度,使声音晦暗不堪。
第三谨防季节更替。嗓子最不舒服的季节是秋冬交替之时,因为秋天特别干燥,而暖气和空调也是嗓音的头号大敌,吸气的时候空气冲刺到喉头疼氧难耐。因此熟悉了这样的环境之后,老师上课时注意要随时喝水,可多泡一些罗汉果,菊花甘草茶,起到护嗓的辅助作用。
第四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有很好的消炎作用。
第五坚持锻炼身体,预防感冒。感冒是坏嗓的又一大敌,重感冒常常引起扁桃体发炎或声带炎,影响发声,若发现发声器官有了疾病就要停止大声说话或过度用声,及时就医,如果轻视,会造成发声器官永久性损伤。
最后学会开嗓技巧和用嗓疲倦之后的修复技巧。这个老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暂时没有找到比它更好的方法替代,是话剧演员和播音员通常用的方法,即发出任何一个单元音的口形,比如“阿”,用自己最极限的低音发出,打出如气泡的声音。在嗓子很累的情况下,可以起到一个修复的作用,让声带得到休息。用嗓之前同样可以作为开嗓音,打得越响当当的时候是声音最舒服的时候,也是声音恢复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这个技巧,可以在同学们讲话或做题的时候及时的做一个嗓音的修复,或者用嗓之前的一个启动,以便更好的保护到声带,并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授课播讲的过程中来。
四结论
噪子是人体正常呼吸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人际交往以及表达我们内心世界和真情所想的发声器官,因此应该好好对待。播音员主持人爱护自己的噪子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而演员的噪音好坏更是关系到艺术生命存亡的问题,同样对于教师来说,科学的用好噪音以及保护好噪音是他们应该认真考虑并科学认识的大事。由于职业特点,教师这个群体的咽喉疾病发病率大大超过其他群体。医疗专家认为,教师用噪非常频繁,往往由于用声过多,同时没有注意噪音保健,沙哑、失声的慢性咽炎就成了常见病。如果不注意保养,依然说话嘶声力竭,不但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质量,严重者甚至可能威胁教师的职业生命。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只要掌握科学的用嗓护嗓知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上课随身带着水杯,泡上一些罗汉果或贡菊茶,一定可以大大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精神畅快、心平气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高到低、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这是我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总结出来的护嗓要诀。以这条要诀为指导,再辅之以文中介绍的锻炼方法和保养之道,就一定能够远离喉部疾病,让嗓音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