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哲学下的中美家庭健身观念差异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肥胖人群比例也在不断增长,健身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一些家庭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尝试不同的方法提高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立足于中美两国,以文化哲学的研究方法、哲学的思维考察两国家庭健身的文化观念差异及其成因,考察家庭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通过对现代社会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主体的生活观念发生的明显变化,探讨与美国家庭文化的异同和相融性。健身在美国家庭则更加生活化、习惯化,通过对中美家庭健身文化观念进行差异性研究,可以借鉴美国家庭对健身的做法。在此背景下,倡议中国家庭养成良好的健身观念,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健身文化。
关键词:文化哲学;家庭;健身;健身观念
文化哲学是指用哲学的思维和方法研究文化现状,形成关于文化观的理论体系。主要探讨文化观念的历史与发展、文化的条件、传统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各种文化的比较及冲突与交融等问题。以中国上海和美国芝加哥两座城市为对象,用哲学的思维考察中美家庭健身的文化观念差异、差异的成因、异同,改善的方法和措施。从家庭健身观念考察中美两国的家庭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以及在价值观引导下如何更好的进行文化交融,以有利于互相借鉴和改善家庭健身观念。通过中美家庭健身观念的差异对比,得出中国家庭与美国家庭在健身方面哪些需要改善,对中美家庭健身观念差异性进行研究。
一、中美家庭健身文化与传统
(一)中美家庭健身文化观念分析据2016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的肥胖人口位居世界首位,男女肥胖比例分别占全球的16%和12%以上。随着肥胖问题的日益突出,健身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尤其一些家庭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中国家庭而言,人们对孩子寄予厚望,在知识教育方面投入很多,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孩子的体能培养。在健身观念上,中美家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家庭普遍认为,健身是可为可不为的,在身体没有出现疾病之前都是健康的,而对健身的概念的理解也仅仅是减轻体重,健身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减肥。而对于美国人而言,所谓健身是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型,不仅仅是为了减轻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形体美和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中美家庭在对孩子的健身意识培养方面观念与做法也是不同的。中国家庭迫于求学压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承受很大的学业负担,往往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意识进行体育锻炼。而美国家庭的孩子很小就进行体育锻炼,包括踢球或者培养其他体育项目的兴趣,这种差距随着中国家庭健身观念的转变而开始减小,但过程比较缓慢。
(二)中美家庭健身文化传统分析时下谈及全民健身,没有人会觉得陌生。因为,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内容的一部分,而全民健身距离人们越来越近也是不争的事实。推动人们健身或者说让人们坚持健身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为了健康,为了保持身材甚至是想要拥有一身结实的肌肉。但是,使大多数人开始并且坚持健身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外部。1.家庭观念对中国人来说,家庭对人的影响极大。即使中国的家庭内成员的观念随着时代变迁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家庭始终是一个以血缘和情感维系的紧密集体。家庭成员的行为是会相互影响的。如果在一个家庭之中,长辈有着坚持锻炼做运动的习惯,晚辈耳濡目染,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自然而然会将健身的观念表达出来,传递给孩子。孩子受到观念影响后自然也逐渐会养成健身的习惯。对于美国的文化来说,自然没有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虽然也很紧密,但是成年人是有自己的生活规划和自由空间,甚至在孩子成年之后走向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家庭的健身观念有一定的影响。2.学校教育早在2006年12月20日,我国就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近年来,国家及地方非常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国务院办公厅曾于2016年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已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要保证体育课堂时间,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调动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意见》要求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活动。笔者认为学生有时间摆脱沉重的学业,通过运动的方式减轻、释放压力,从而能够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再也不是每天只会端坐在课桌前。学校的体育教育以及学生坚持课外运动的亲身体验,都会使学生感知到运动是一个有益于身心的过程,并且愿意坚持。美国也曾出台关于全民健身的相关政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就制定了若干国民健康促进政策,2010年5月又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其中包含了针对肥胖问题的论述,预示着美国健康发展政策新的趋势。3.工作需要随着生活压力变大,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人们急需充沛的精力、强壮的体魄来应对繁忙的工作,激烈的职场竞争,毕竟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在电脑前工作至少8小时的白领,手术台连续工作几小时的医生等都需要有足够的体力。提高体力的首选办法便是健身。所以,工作需要也成了现在人们坚持健身的一大因素。4.家庭集体活动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人们的家庭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消费观念、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周末或假期,有计划地进行家庭健身活动。而在选择家庭活动类型的时候,人们也由以前的选择到旅游景点游山玩水变成了如今的选择各种素质拓展或极限挑战等运动项目。因为人们发现,素拓等运动往往比普通的游玩更能提升家庭凝聚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久而久之,坚持运动、坚持健身便成了家庭成员的习惯。
(三)中美家庭健身方法论1.健身条件由于中美家庭的健身条件不同,健身方式也存在着差异。中国家庭健身方式受家庭经济条件或观念的限制,很多家庭不会购买健身器材来辅助健身运动,而更多地依赖社区提供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健身。就美国而言,我们赴美国芝加哥进行社会调研,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与当地居民、寄宿家庭的走访中得知,大部分美国公民对于健身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意识的。从阶级层次而言,一般中产以上家庭,他们更愿意在健身上花费时间与精力。主要流行这样一种观念:我必须更健康地生活,更科学地锻炼,那样我才能保持生命的长久。但对于低产阶级而言,他们则主张把金钱花在基本的生活需求上面,恩格尔系数相对高。一般的家庭也都会配备一两个健身器材,或大或小,有的可能是瑜伽球,有的可能是哑铃。2.社区条件通过调研上海部分社区发现,不同的小区都会匹配不同的户外健身器材,这些器材以黄、蓝、绿色为主色调,多以太空漫步机、俯卧撑架、扭腰器、平步机、台式骑马机、肩关节机、腰背按摩器、单人腹肌板、双人坐凳、单杠等为常见器材。而使用这些器材的以5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至于青少年锻炼健身以健身房为主。同样,国家也对小区绿化及物业配套有相关的要求,具体到每个项目的配备,每个小区的建筑区划意见书都会有详细的列载。但各个小区的实际情况也是各有不同,部分高档小区会配备跑步机、椭圆机、力量训练机、哑铃、仰卧起坐器、臂力棒拉力器、游泳池等相关健身设备,但就一般的居民小区而言,健身设备还是较为单一的。无论如何,中国的社区中公共服务器材与设施也是覆盖率较为广泛,但就设备本身而言,还是健身房的健身器材针对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器材也是定期保养,安全性更高,但大多健身房都是收取一定的费用,有时候价格不菲。小区公共的健身器材虽然有一定的防雨性,但总体而言还是会经受风吹日晒,从而致使报废率逐年递增。在美国芝加哥,每个社区都配备相应的游泳场馆,这包括露天游泳馆和室内游泳馆,这些游泳馆都是免费的。除此之外,还有露天网球场、橄榄球场,这些场地也是免费的。家庭成员更愿意早晨去社区附近跑步,或沿着湖边跑步。但不同的家庭对于健身观念还是有差别的。有的家庭成员愿意参加铁人三项比赛,甚至可以获得名次;有些家庭成员,由于工作的原因,没有安排锻炼的时间。
(四)中美家庭健身文化传统1.生活化健身习惯在中美两国家庭在健身的生活化习惯上,中国家庭可能会去健身房、跳广场舞或直接吃营养品或药物,而美国家庭往往放弃健身房,走向大自然,走向生活化。就中国而言,由于工作原因,居民普遍会选择一天工作结束后开启健身模式,比如去健身馆游泳、跑步、做瑜伽、骑单车等,甚或是开启夜跑模式。同时,很多年轻女性也会选择相关的减肥产品、酵素等来帮助自己控制体重或者是减少体重。减肥中心不断在社区周边生根发芽,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人们对于美好身材的向往。就美国而言,大多数居民会选择环湖跑步,或者沿着社区附近跑步,无论早晨、中午还是傍晚黄昏,都可以见到他们在运动的身影,有的在打网球,有的在游泳。就年龄层次来看,小至婴儿孩童,大至花甲老人,但主要还是年轻人。健身意识以及参与层度贯穿各个年龄段,这对于培养下一代拥有良好的健身习惯有重要意义。中美生活化健身各有千秋,但整个社会的健身环境、空气质量、基础设施、健身群体等都会影响人们对生活化健身的兴趣。就上海部分地区而言,仍受PM2.5或交通安全的影响,有些居民不愿意选择在社区附近跑步,更愿意在设备完善的健身房健身,选择自然中健身的还是少数。对于芝加哥人而言,人均拥有在大的土地面积,环境保护良好,空气质量较为理想,加上适宜的温度,因此,更多愿意在自然中锻炼,比如山头酷跑,海边瑜伽等。2.健康饮食要谈及中美人民对健身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程度,还不得不提及饮食习惯和方式。调研发现:中国人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大米和面粉为主的饮食习惯,副食以菜品为主,如菜肴、小菜,并且酷爱喝茶,饮酒;同时在养生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这在古代的经书典籍中可以看到。《春秋繁露》便有提及:“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黄帝内经》中提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总原则,本质内容就是要顺从自然规律,规律生活,可见养生之道自古便有。美国的肥胖问题更为突出,每10个美国人中至少有5个肥胖者。四肢比较纤细,胸腔以下,大腿以上囤积着大部分的脂肪,这跟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为方式密不可分。一般的美国人饮食偏向甜食,而且糖分特别高,习惯以甜甜圈、玉米片、咖啡、水果为早餐,自带三明治或者面包作为午餐。晚餐比较丰盛,吃饭的时间也较晚,一般在晚上7—8点开始,于9点甚至是10点结束。一般会选择BBQ、汉堡、烤鸡、黄油玉米、芝士培根、意大利面、薯片等高热量的食物为主食,偶尔还会配备红酒、香槟等饮料。美国人习惯喝冰水、冰可乐等冷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消化系统。也有少部分人会克制甜食的摄入量,如每餐只吃少量的坚果,喝一点零脂肪的饮料。
二、中国家庭健身文化传统评判
(一)健身条件不足调查数据显示,有41.1%的上海家庭认为社区健身器材太少,无法满足健身的需要,还有25%的社区没有健身器材。中国家庭存在着很大的健身需求,但是外在的健身条件并没有满足这些需求。健身会所消费支出很大,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存在着一定压力。另外健身场所和健身需求供需的不平衡,造成很多人没有地方去健身,因而衍生出很多减肥秘方等,很多营养会部应运而生。另外,由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个人生活空间越来越少,人们在健身方面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尽管健身成为流行趋势,但是仍然需要相关政策支持。
(二)健身观念薄弱中国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健身意识相对薄弱,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大多人们认为健身就是减肥,体重越轻越好,50千克以下是大多女性的理想体重。但是健身是一种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相结合,在合理的健康饮食下达到的健康状态。体重太重和太轻都不利于人体健康成长。中国人的健身观念并不系统,对于健身时长,健身器材等知识都不甚了解,虽然近年来有很多人开始加入健身行列,但缺乏系统有力的指导。
(三)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不规律社会压力增大,导致很多年轻人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不良的生活方式,空闲时间暴饮暴食,缺乏运动,造成中国人肥胖比例越来越高。在饮食习惯方面,主食以大米和面食为主,摄入的脂肪量过多,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较少,加上不规律作息和不注意锻炼,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容易患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虽然通过报健身班希望改善自己生活习惯,但在社会大环境和传统观念影响下积重难返。更为担忧的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也受到家庭长辈不良的影响,体质令人担忧。
三、中国家庭健身文化导向建议
(一)应加强健身场所的建设投入和科学布置近年来,全民健身问题受到国家和政府重视,2016年6月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计划向全民普及健身知识,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体现。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国家和政府在全民健身建设投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方面很容易出现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将会出现公共器械配置不合理,不同区域可能存在资源浪费或资源缺乏。另外,健身器材和健身场所应该人性化设置,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设置不同的器材。健身场所也应该设置于专门的公共场馆内,这样不仅减少器械耗损,还有效保障健身的安全性和健身时间的自由性。国家和政府应该重视全民健身,在倡导全民健身的同时,为国民提供更多的健身便利。
(二)加强社会舆论导向作用尽管中国家庭越来越多地投入健身的行列,但是健身意识并不强。社会舆论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对健身观念的影响力量不可小觑。要充分利用和配置社会新媒体资源平台,重视社会舆论对全民健身观念的影响。社会各个单位或机构都应该把握好全民健身的风向标,做好舆论引导,宣传系统的健身知识,在一定基础上建立健身平台,将健身需求作为社会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应该维护自己健身需求的利益满足,将是否满足健身需求作为自己求职工作的重要需求之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个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制定合理饮食规划,切记不要暴饮暴食。饮食搭配要营养均衡,对不同的人群要搭配不同的营养方案。个人应树立文化饮食概念,科学饮食,助力形成新的饮食文化传统。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中美两国在家庭健身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传统,分析其形成的文化根因,有助于探讨传统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文化交融方面取长补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家庭文化。
参考文献:
[1]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J].体育教学,2016,36(5):4-6.
[3]黄晨曦,唐建强.我国家庭健身发展状况与趋势[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2(4):107-109.
作者:葛跃辉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