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生冲动犯罪与策略哲学思考范文

学生冲动犯罪与策略哲学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生冲动犯罪与策略哲学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生冲动犯罪与策略哲学思考

一引言

近几年来,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从马加爵、药家鑫,到大学生爱恋成恨杀人,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根据多年研究认为,青少年时期的在校学生处于“青春冲动犯罪期”。了解青少年冲动犯罪期的特征及原因,采取科学应对措施,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冲动期”、“危险期”,就能有效地把消极因素消弭在萌芽状态,并转化为积极因素,化解诱发冲动犯罪的隐患。调查数据充分表明,青少年学生冲动犯罪大体概括主要有五大特征:一是具有“攻击性冲动”。青少年期间,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因义利关系,容易产生因隙报复他人、聚众闹事、寻衅滋事、行凶杀人等且不计后果的犯罪行为;二是具有“利欲性冲动”。当前社会物欲横流,财富失衡,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对社会公共财物或他人财产产生强烈的占有欲望,特别是因一些大款大腕、暴发户等的高收入、高消费群体的过度消费,无止境贪欲,会心生感到不满,不明是非,心理失去平衡,便不择手段进行抢劫、诈骗、偷窃甚至谋财害命等犯罪。如去年某市发生的一起谋财杀人案,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案犯是某重点大学的两名高年级学生。三是具有“性欲性冲动”。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由于受腐朽文化如西方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受不良媒体的影响,性萌动而产生的对异性的神秘感,引发的性欲强烈、性欲占有及异性生理诱惑的刺激,从萌芽到吸引、从吸引到追求,从追求到爱慕、从爱慕到占有,因而导致猥亵、调戏,甚至强奸等流氓犯罪,如某高校一名男生与女友谈恋爱,提出了一些过分要求,女友不从,就用刀将其杀死,然后自杀的悲剧。四是具有“义欲性冲动”。表现在青少年学生缺乏是非观念,单凭讲义气、为朋友出口气,提高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印象,特别是女朋友心目中的印象,大包大揽,替别人打抱不平而不顾及后果的冲动犯罪。五是具有“表现性冲动”。随着青少年的年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总想摆脱学校、家庭的羁绊,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尤其是在异性、朋友、同学面前,“尊严”、“面子”受不得半点损害,一旦受到损害,头脑发热,情绪易冲动,难以控制住自己,如沟通不及时,措施不到位,局面不可收拾,结果是导致冲动犯罪。在校青少年学生犯罪在社会上有较大比率,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社会问题。为什么会冲动犯罪呢?据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分析认为,这与青少年处于“青春危险冲动期”有关。据调查统计,87.2%的犯罪青少年是处于青春冲动期的,因而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纵观分析他们的犯罪原因,概括起来青少年学生易受到五种因素的影响。一是生理因素。青少年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一方面身体快速发育,像春天种子的发芽、万物的生长,不可遏制;另一方面,身心发展不能达到平衡,身体在不断成熟,而心里还处于较缓慢发展期,自我感觉不协调,精力过剩,无处发泄,表现在好说好动,迫使自己不断寻找释放身体能量的“载体”,使之达到自我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如无科学引导,容易冲动犯罪。二是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脆弱与社会承受力较差,自我认知体系还未构成,对金钱、名利、异性及社会评价比较敏感,容易被金钱所累、为名利所动和为异性所惑,且难以自拔而误入歧途。三是家庭因素。现代家庭的青少年是独生子女居多,一些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整天应付事务,也不了解他们(她们)的真正要求,一些家长经济上满足较多,情感上满足较少,有些甚至两者都不具备,如小孩隔代抚养,一种是溺爱,百依百顺;一种是听之任之,冷漠对待。谈不上严格教育和管理,于是乎有的学生在家长的溺爱甚至护短的所谓“爱”中长大,有的学生在冷漠的家境中成长,两者都会使子女养成了自私、任性、骄横好斗,不顾及他人的秉性。长此以往,出现的结果是刁蛮任性、目空一切、无法无天,滋长了犯罪因素。四是社会因素。青少年学生安全感和独立感的需要,一方面,他们(她们)需要父母抚养,照料的安全环境;另一方面,又有渴望行为独立自主,能充分表现自己空间,加之社会阅历浅薄,缺乏在复杂的社交中打交道的能力,往往容易上当受骗,甚至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自己犯了罪却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五是媒介因素。由于青少年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目前一些网络电视、报刊杂志、新闻传播中一些黑社会组织性质的暴力、凶杀、抢劫、强奸等不良画面和文字,时有出现,青少年学生受到的精神污染较严重。青少年问题没有一个是小问题,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与发展。青少年学生的犯罪问题既已出现,已引起了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高度重视,也普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了“救救孩子”的共同呼声。那么,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就刻不容缓,面对问题,要综合分析、冷静应对,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伸出关爱之手,齐抓共管,就学校而言,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建立健全防范工作体系,强化学校预防犯罪功能

防范工作是综合治理和预防犯罪的根本措施,防范工作的目的是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其手段具有多样性。而建立健全一套可靠有效的防范工作体系,就能使防范工作具有超前性、长期性,防范就是未雨绸缪、十年树木,要预见和掌握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规律,积极主动的消除违法犯罪原因和条件,这种超前性的防范工作虽然一般难以收到立竿见影和一劳永逸的效果,但他确实是维护学校稳定,解决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治本措施,在防范工作中,一是要建立相对稳定的组织工作机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共同分担维护学校治安稳定的社会责任。我学校自成立至今,校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根据高校工作的要求,相继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委员会,下设综合治理和维稳办公室,学院成立了以专职治安员为主体的治安巡逻队,在防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要做好维护学院治安和稳定的情报信息工作。实践证明,及时有效的捕捉和掌握预防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情报信息,把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就能及时有效的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结合我们学院的实际,党委成立了维稳工作办,保卫处组建了情报信息工作队伍,实行院处挂钩,系与班级挂钩的群防信息网络,全院各大系都成立了情报信息网络组织,我们还充分发挥学生会在情报信息中的重要作用,各个系部、班级、寝室、楼栋都有信息员,真正实现了群防群治的信息网络工作体系,有效的避免和防范了各种案件和事故的发生,在校学生犯罪率明显减少。

三抓好在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突发法制教育、筑牢预防犯罪的堤防

学校真正把基础教育作为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启蒙教育,彻底改变那种片面追求注重专业而忽视素质教育的不良倾向,要在传授文化知识、抓好专业技能、培养兴趣爱好、引导个性发展的前提下,着重抓好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特别是经常性的法制教育,是学校预防减少犯罪的基础工程和根本措施,如我学院的“现身说法”教育,法律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就是请人民法院到我校来进行庭审,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还有组织学生参观女子监狱,听法制报告、讲座,有力地警醒了学生,从思想意识上构建遵纪守法防线。实践证明:哪个单位法制教育开展得好,哪个单位的案件就少一些,风气就好一些,如在法制教育中,既要搞“大锅饭”,又要“开小灶”,在上大课的基础上,保卫负责人深入到每个班进行法制教育,并在全校开展现场学法。结果表明,这样做校区就相对稳定一些,出问题就相对要少一些。

四切实加强后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和挽救工作,减少诱发在校学生犯罪的因素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后进学生尽管只有一少部分但对学风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关注后进生很重要。后进学生的思想转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要改掉他们陈旧的恶习,需要一定的过程,就不能使三板斧,古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融三尺非一日之温”。他们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对他们的转化和挽救,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要做到“五有”(即“有爱”、“有数”、“有方”、“有度”、“有底”):一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帮教过程中,要从“爱”字出发,“帮”字入手,“拉”字着眼,以火热的心肠、诚恳的态度教育感化他们,做到“爱”字当先。如我校开展了党员联系班级活动,校领导联系系部活动,“一对一帮扶活动”,“心中有爱”活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二是要因人施教,把工作做到点子上,经常了解后进学生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知道他们在哪里,跟哪些人往来?然后有的放矢做工作,与他们交朋友,做到心中有数。如在工作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简单的“三板斧”,让学生心服口服,由此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最好的教育训练是让教育者自我教育”,是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克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帮教对象习惯了的工作方法是冷眼责骂和训斥,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及反感等对立情绪,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而正面教育,就像春风与阳光能洒满学生心田,能做到润物细无声。为此,要善于捕捉他们思想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责骂,提高他(她)们的自信心,做到教育有方。四是要不怕反复,耐心帮教,首先要不厌其烦的寻找出出现反复的原因,对症下药,以反复抓反复,有针对性研究和采取根治对策,牵住他们的牛鼻子,尽早把他们从重蹈覆辙的道上拉回来。如我校保卫处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后进生进行逐个调查摸底,并对重点对象进行集中帮助教育,请公安部门训诫协助工作,语重心长的与他们座谈讨论,通过以上工作,使他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收到了良好效果,做到处置有度。五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安全保卫不出事则已,出事就是大事即安全工作无小事。在安全工作中时间观念很重要,要在事情发生的瞬间或出现苗头时,有处置预案与应急处置队伍,能在第一时间参与进来,防止事态的扩大,做到心中有底,处置不慌。总之,针对学生冲动犯罪,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学会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要用哲学思维、科学方法,收效会显著,多方面反馈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