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究式语言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基于“国标”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探究式教学改革模式,通过思辨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课内“微”探究式教学和“互联网+”拓展型探究式教学进行探索。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微”探究式与基于网络平台的“互联网+”拓展型探究式教学实践对“语言学概论”等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课程;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
依据“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结果分析,目前对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的瓶颈与对策、培养学习者的思辨能力策略以及基于现代教育理论改革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与课程相关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基于语言学概论课程特点,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结合英语专业教学实践对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尝试对该领域的教学研究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特征与学习现状
2018年4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行,即包含英语专业的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正式出台,“国标”的实施为未来英语专业建设和改革明确了方向和目标。“国标”中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依据“国标”规定,“语言导论”(即研究中的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知识性课程之一,包括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微观语言学领域以及社会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宏观语言学领域,其专业性、理论性和研究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专业术语的掌握和抽象的语言学理论的解读与应用,即运用语言学理论理解、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语言学概论”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知识获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在语言学概论课程中占比很大的专业术语和抽象的理论知识容易使学习者产生畏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机访谈结果说明,对课程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数量有限,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很明确,学习的功利性比较突出,即为了得到相应的学分绩点。工具型动机是促进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学习状况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在满足学生基本课程学习需要的同时,如何实现“国标”中所明确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反思中对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思考,从中筛选出适合于语言学概论课程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
二、探究式教学理论内涵
探究式教学的提出是基于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影响。探究式教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教学法。20世纪6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次提出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以探究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探究式教学方法被引入到我国教学领域。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背景中,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各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探究的过程即是发现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即由知识传授者转为知识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知识接受者转为主动思考者。教师创设有助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环境,基于探究内容等具体因素,探究者可以是整个班级、小组、课堂上的同伴或者一个学生个体等,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信息检索等方式主动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与总结等方式自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建构相关知识。探究式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1]。探究性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在探究性过程中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语言学概论
”探究式教学案例基于语言学概论课程内容和高年级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特点,探究式教学是改变现有教学现状的主要途径之一。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设计探究问题,这也是影响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究问题设计因教学内容不同而不同,教师需要考虑探究所用的时间和效果等方面,有的问题适合于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探究,有的问题适合于课后进行合作探究后在课堂上通过课件演示或者讲解方式呈现探究结果。
(一)课内“微”探究式教学案例因为课内时间有限,将课内的探究称为“微”探究,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分组进行。探究式教学与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归纳型探究是从个别性知识归纳出一般性结论。演绎型探究与归纳型探究相反,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语言学概论课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抽象的语言学术语占有很大的比例,随之提高了学习的难度,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抽象理论的内容特征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这种稀缺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演绎型探究式教学过程和归纳型探究教学过程的作用相辅相成,学生主动思考,通过随堂合作和讨论解难质疑,学生成为课堂上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下面分别以归纳型探究式教学案例和演绎型探究式教学案例予以具体阐释。1.归纳型探究式教学案例现以“形态学”章节中的“语素类型”归纳型探究式教学环节为例予以说明。语素类型既是这个章节中的一个基础知识点,又是章节中的重点。第一个环节是对第一层分类进行探究,即“自由语素”与“粘着语素”之间的分类。幻灯片上显示乱序版的多个语素实例,即“自由语素”与“粘着语素”混合在一起,第一步要求学生依据语素的构成特点将语素归为两类,第二步鼓励学生尝试用学术性语言概括两类语素,如果学生在分类和概括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提示,这个细节属于动态微调整教学过程。然后在幻灯片上显示两个标准的定义,如果学生的概括和标准定义在关键点理解上有差别,要求学生就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以同样的方式对第二层分类进行归纳探究,即“粘着语素”中的“屈折语素”和“派生语素”。探究的前提是向学生明确分类目标是两类,要求学生通过对语素功能特点的分析将“粘着语素”实例分成两组,分组成功后对两类语素功能用学术性语言进行概括,之后教师给出标准定义,如果概括内容与标准定义有差异,同样可以要求学生继续探究,发现问题之所在。在第二层归纳探究中的分类、概括等环节中,必要时教师同样可以适当引导,提示不等于直接提供探究答案,而是以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自己完成对语素分类知识的建构。上述探究式教学内容属于“微”探究内容范围,教学计划是在15分钟以内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因此无需分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控制探究节奏,全班同学同时讨论进行探究,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同时完成意义建构。2.演绎型探究式教学案例现以“语用学”章节中的“施为句”与“表述句”之分的演绎型探究式教学为例予以分析。“施为句”与“表述句”之分是重要的语用学理论之一“言语行为”理论的第一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是掌握该理论后期研究成果的必备前提。首先教师在幻灯片上显示出“施为句”与“表述句”的定义,师生互动共同探究两个定义之间的核心区别。在理解定义核心点的前提下,根据定义,在一组句子中对“施为句”和“表述句”进行辨析,同时从不同角度分析“施为句”主语、肯定句、陈述语气等句法结构的特征和“施为动词”的词汇特征。分析具有普遍特征的多个“施为句”之后,对具有“施为”意义但没有“施为句”句法和词汇特征的句子进行探究,加深对“施为”意义的理解,自然过渡到“言语行为理论”第二个阶段研究成果讲解。
(二)“互联网+”拓展型探究式教学案例探究式教学实践不仅包括在课堂上进行的“微”探究,而且包括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的“课外+课内”的拓展型探究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领域视野,教师可以将涵盖内容范围较大的探究问题作为拓展型探究任务布置给学生。教师在课内明确探究问题,依据探究内容特点在探究路径上进行引导。正常情况下拓展型探究问题与教学章节中重要的语言学理论有关联,如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等重要的知识点均可以设定为拓展型合作探究的内容。此外,被探究的问题与现实中的语言使用要具有相关性。课后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在网上检索相关文献,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课上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对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现以“语用学”章节中的“互联网+”拓展型探究式教学为例予以阐释。首先,为了提高探究效果,要按照能力平衡原则进行分组,每组由3—4名学生组成,确定小组长。分组后教师布置探究问题,例如:语用学章节中的“合作原则理论应用”方面的探究,如违背合作原则的英语广告语分析、违背合作原则的电影台词分析、合作原则视角下幽默语言探析、合作原则视角下双关语的分析等。教师在布置探究任务时,可以由各组根据检索资料情况缩小范围,确定最后探究题目,也可以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具体的探究问题,学生直接探究。小组内的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检索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在探究过程中,要求逻辑清晰、语言准确,与理论相联系的相关内容具有前沿性和代表性,语言表述具有学术语体特点。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探究,由小组长监控探究过程。教师在网络平台和学生可以实时互动,对探究内容进行适当引导。场独立强的学生需要调整参与心理与状态,积极与组内其他成员合作探究,在探究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一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在课上接续性汇报探究成果,使每位成员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汇报形式可以是幻灯片式,也可以是讲稿式。汇报过程中需要用小组事先准备好的资源与学生互动,提高探究效能和课堂活力,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汇报结束后,教师就小组整个探究表现进行点评与总结,依据探究式教学评价指标对探究任务进行成绩评定。同样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2]。“互联网+”拓展型探究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语言学概论课程课时较少带来的问题,特别是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英语专业知识性课程的课时日益受到压缩。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依托互联网平台在课外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其收获可谓一举多得。教学实践证明“互联网+”拓展型探究一方面能够尽可能降低因为课时减少带来的教学内容量减少的负面影响,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获得感。
四、结语
在核心素养培育备受关注的背景下,应继续大力推动探究式教学模式[3]。“语言学”概论是一门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该课程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国标”中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契合点,处理好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以期使教学实效能够充分体现“国标”中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三春,张春华.探究式教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3):105.
[2]陆长平,姜锐,邓庆山.构建探究式教学课程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6-78
[3]赵德成.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推动探究式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8(7):41-46.
作者:董秀丽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