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阐释与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而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之地。随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越来越成为衡量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它不但是教学通往艺术的桥梁,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中流砥柱,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导入语单调、讲课没有语音语调变化、课堂管理的语言设计失当、结束语的总领性弱、启发性差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语言;存在问题
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含义、特征
所谓教师语言艺术,是教师通过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根据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程度[1],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精湛的语言,创设教学情景,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相结合,使学生愉悦、高效率地进行学习的一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是教师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完美结合,它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听说读写是主要的教学表现方式,而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摄入知识的最直接的方式,教师语言的精确与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语言给予足够的重视,掌握语言艺术的基本内涵,打造师生互动、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具有以下特征:
(一)规范性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语调要正确无误,教师语言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拼音音节的掌握,所谓言传身教,老师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启蒙者。若教师的发音准确,学生也会学好拼音,读准字音,掌握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针对性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也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既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认识到了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面对不同的学生,孔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以便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审美性教学语言的审美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语言的情感美。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融入情感的语言,不但可以对学生的激励和劝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给予学生心灵的享受,精神的慰藉。
(四)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力求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及方法都应是准确无误的。教师的一个词、一句话,都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语言艺术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增长良好教学语言的运用,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教学分为三段:1-2年级为一段,3-4年级为中段,4-6年级为高段;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体裁的文章以及不同风格的作品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为低年级的学生授课时,要采取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而在为中高年级授课时,应采取富有哲理性,引人深思的教学语言。不仅如此,教师在讲授议论文时,语言要精炼严谨,力求学生在写作时也达到严密细致的水平,在讲授抒情文时,可以选择激情饱满的教学语言,和学生一起构建昂扬向上的新型语文课堂。
(二)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小学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启蒙时期,同时也是塑造心灵的关键期,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的源泉,而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又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实习期间为学生讲授四年级下册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时,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木偶会被熊警官责骂?”一位同学平时性格内向、说话声音小,在“自言自语”后,我就表扬她勇气可嘉,若声音再大一点会更好,带领全班同学为她鼓掌加油,在第二课的讲授时这位同学竟然主动回答问题,声音也更加洪亮。采取启发式的教学语言,既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所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可谓是是事半功倍。老师的任务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呵护好每一个学生那颗稚嫩的心灵[2]。
(三)有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心理学研究证明: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表现爱的有效方式就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温暖孩子的心,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相反,如果老师的语言总是很生硬,面无表情,那么孩子心里会认为老师对自己不是很喜欢,更为严重的会有自暴自弃的行为和想法,试想如果有一位老师总喜欢说“不许”“不能”“不让”,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这个老师,于是老师越不让干什么,他们就越要干什么,全班同学都和老师对着干,师生关系非常紧张冷漠。假若老师永远那么温柔可亲,经常使用激励启发式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对话,成为精神上的好朋友,学生便愿意和老师沟通交流,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学习生活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帮学生解决困难,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同学生互动协作,双方构建团结、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便是语文交流艺术的魅力之处。
三、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现在许多教师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作用,采取的依旧是枯燥乏味的词语,毫无起伏的语调。整节课都是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思考互动的机会,无论是讲述议论文还是抒情文,教学模式都是“以不变应万变”讲授六年,怎能不无聊沉闷呢?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教学导入语单调导入语是教师在讲课之前所说的跟本课内容有关的一段话,这段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入语方式极其单调,形式呆板,一部分教师总是习惯于一种固有的导入方式。长时间以来每当教师走上讲台那一刻,学生就知道这节课老师要讲什么、怎么讲,后面的内容已经未卜先知,学生当然没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例如在讲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时,正确的导入方式应该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去过哪些地方?对祖国大好河山有什么样的感触?那么又有谁去过圆明园呢?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可是笔者在小学课堂中却发现老师的导入方式是这样的:检查预习、认读字词或者分析课题直接导入。日复一日这样的重复,学生当然会觉得索然无味了。
(二)讲课没有语音语调变化讲课是教师所有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一节精彩的课,学生受益匪浅,一节平淡的课,学生毫无触动,而教师的语言、语音、语调对于讲好一节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老师的讲授语笼统模糊,没有讲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只是讲个大概,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面对老师如此“简洁明了”的讲授,学生如在云雾之中,不知所云,丧失了发掘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必然会影响学习成绩;还有的教师讲课语言生硬,对于重点部分和普通知识点在语音语调上没有任何变化,不能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把寡淡无味的大白话讲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且具有趣味性。学生对于知识重复与否的判别度并未达到成人水准,如果教师不用自己独特的语音语调加以判别和区分,一副讲解员的口气,就不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更不能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自然而然教学质量也会降低。
(三)课堂管理的语言设计失当语言的魅力从古至今都是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的语言艺术不仅体现在讲授语上,还能体现在课堂管理的语言上,课堂管理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核心环节,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考验教学机智的一个最佳方式。笔者在实习的三个月中,协助指导教师一起管理班级,发现一位范老师在课堂管理中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在其他班级听课时,只要一有学生吵闹,教师便会采取严肃的态度对学生大声斥责“别吵了……别说话了……”用语言上的武力镇压学生,学生可谓是“敢怒不敢言”,但一味的拔高声音喊骂学生虽然当时起了作用,课堂瞬间安静,但却没有起到日后警示的作用,学生下次依旧“明知故犯”。所以课堂管理应讲求语言艺术,范老师在面对学生吵闹时会盯着学生看:“来,让我们欢迎XXX同学,让最活泼的她为我们上台表演节目!”这样学生的心里便有了戒心,知道自己如果再不遵守课堂纪律也要像那位同学那样,便引以为戒,不会再犯,课堂管理的语言既得体又不会伤害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显示出教师课堂管理的专业度。
(四)结束语的总领性弱,启发性差结束语是在语文课堂教学将要接近尾声时,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总结、延伸时所用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看似轻松简单,其实却大有学问。通过凝练有序的结束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疑问,教师在课堂结束时的总结,会对学生有启发的作用,有助于解开疑惑,及时复习巩固,为下一节课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但在当前的一线语文课堂教学中,结束语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教师语言存在问题,概括知识点时语言无法做到简洁明了,具有高度概括性,总领性弱,学生听了仍是一知半解,不知从何下手解决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没有起到醍醐灌顶的启发作用。另一方面是教师课程内容安排太满,每次到总结时下课铃已经响起,伴随着下课铃的总结非常仓促,学生也希望赶紧下课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只能草率收场,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长期的恶性循环使师生越来越忽略结束语这一环节,语言设计失当,平平淡淡,学生听了之后回应度低,并未起到教导启发的作用,这一问题应加以重视。总而言之,语言艺术实际上是对一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的美容,而小学时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学科启蒙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存在种种问题,为了能更好地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变成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我们将在以后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杜丽东.善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华少年,2017,(25).
[2]王丽.小学低年级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J].新课堂,2016.15
[3]徐志高,张才兵.把握提问艺术,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J].课堂,2017,(10).
[4]潘文杰,尚雪娇.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美[J].赤峰学院学报,2011,(10).
[5]蔡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9).
[6]赵倩.师欲善其教,必先美其言———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课外语文,2015,(16).
作者:毕丽君 李亚蓉 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