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具身认知下艺术院校外文书库环境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双一流”背景下,艺术院校日益重视图书馆外文书库建设,在大力推进馆藏建设的同时,对外文书库的环境建设却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根据认知科学的认知理论,环境对认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环境能够通过作用于人的身体直接影响认知进程,不同的环境会促成不同的认知效果。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及归宿[1],艺术院校的图书馆也不例外。当前,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加速推进,以及部分高校申请博士点、硕士点诉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开始重视外文图书资源建设,加大外文图书采购力度,不断扩充外文图书资源,有的还在图书馆单独开辟空间建立专门的外文书库。因此,馆藏建设成为艺术院校推进外文书库建设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然而,在做好外文书库馆藏建设的同时,外文书库的环境建设也应引起图书馆的高度重视。人类生存、活动、发展空间,以及空间中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属于环境的广义范畴。环境又可以分为“硬环境”(HardEnvironment)和“软环境”(SoftEnvi-ronment)两大层面。图书馆的“硬环境”是指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包括建筑物和馆藏图书等能够用明确的要求和清晰的标准来衡量的客观条件;图书馆的“软环境”则是指图书馆中能够由馆员进行控制和把握的、能对读者利用图书馆产生实际影响的各种要素[2]。“硬环境”与“软环境”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都是图书馆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Cog-nitionTheory)非常看重环境与身体之间的交互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环境通过人的身体作用于人本身,良好的环境让人心情愉快,身心放松,甚至能够提高办事效率;而恶劣的环境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降低办事效率,甚至危害健康。读者进入图书馆后,身体就是其与图书馆产生联系、发生互动的唯一物理媒介,图书馆的环境能直接影响读者的感受和认知。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艺术院校图书馆外文书库的环境建设不仅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能为环境建设带来正向影响,进而促成读者更有效地使用外文书库。
一、具身认知的理论内涵
传统认知研究以计算(Computation)隐喻作为核心假设,将认知视作对信息的操控和加工。人的大脑如同计算机用于处理输入信号的软件系统,而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是独立于硬件系统的,因此,人的认知在功能上独立于人的身体。源于此,传统认知范式也被称为“离身式”(Disembodied)研究范式。以坚持“我思故我在”的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ReneDescartes)为代表,“离身式”身心二元论一直影响着人们研究认知的思维模式。不过,对这种传统研究范式的争论一直存在。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就明确反对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他在1945年出版的代表作《知觉现象学》(PhenomenologyofPerception)中提出具身哲学思想,主张知觉的主体就是人的身体,而人的身体是根植于世界的。其后,陆续有学者提出通过身体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观点。20世纪末,美国学者乔治•莱考夫(GeorgeLakoff)和马克•约翰逊(MarkJohnson)在二人合作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指出,传统认知科学忽略了人类生理构造和身体体验的重要作用,而心智本来就是具身的,人的理性、心智和认知来自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来自作用于客观世界的身体动作图式[4]。随着时间的推移,具身认知理论发展日臻成熟,已经从先锋式实验课题发展成第二代认知科学的热门应用范式。概括而言,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生在身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其中心含义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4],身体与环境的有机互将直接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具身认知代表着认知心理学从掌控了认知领域数十年的、以“身心二元论”为哲学渊源的第一代认知研究范式转向新型的“一体论”研究范式,认知研究从“脱离身体”转向“回归身体”。从20世纪80年代提出到今天,具身认知不仅是一个在理论层面引发热门探讨的时髦话题了,还被纳入科学研究和教育等领域的现实实践当中。
二、具身语境下的外文书库环境建设实践
既然具身认知认为认知是具身式的,而身体又嵌入环境当中,就不可低估环境对身体的影响,更不能忽视因环境对身体的影响而构成的对认知的影响。空间中,身体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语言表达等感官结合在一起,共同为身体收集认知体验,传递认知波动,协助生成认知结果。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在建设外文书库环境时,必须考虑环境的各类要素对外文书库乃至整个图书馆的影响,这也构成了将具身认知应用于外文书库环境建设的理论基础。下文以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外文书库为例,从“硬环境”要素设计和“软环境”要素设计两大层面,详细分析具身认知在艺术院校外文书库环境建设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1.“硬环境”要素设计外文书库的“硬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建筑空间和馆藏资源,其中前者最为关键。建筑空间(ArchitecturalSpace)是构成建筑外部空间(OuterSpace)与内部空间(InnerSpace)的统称。外部空间不仅包括建筑物本身,还包括建筑物的周边环境,如绿植、道路、广场、河流、湖泊等天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内部空间则包括墙壁、地面、屋顶和门窗等构成建筑内部的要素。图书馆的外部空间设计通常在建筑物施工之前就已完成,因此后期大规模改动外部空间的余地并不大,而周边天然景观和人造景观的变动通常不能由图书馆掌控。因此,如何科学地利用内部空间就成为图书馆设计外文书库“硬环境”时的首要研究对象。内部空间是一种带有固有性的具象空间,其面积和体积通常无法发生大的改变,但内部空间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如更改空间墙壁的颜色,更换门窗的样式,改变地板的材质或修饰空间的装潢。总体而言,外文书库的“硬环境”要素设计应当遵循空间平衡性、空间舒适性和空间美观性三大原则。(1)空间平衡性身体对空间平衡度的感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读者的具身认知体验。平衡是指“满”与“空”二者之间的平衡,即书库空间布局既不能太满,也不宜太空,二者比例应达到和谐。很多图书馆为了尽可能多地存放图书,通常会最大限度地利用书库的每一寸空间密集放置书架,因此读者一进入书库,映入眼帘的就是挤挤挨挨的书架和密密麻麻的图书。这种布局方式貌似充分利用空间,却很容易让读者产生憋闷、狭隘或压迫等不适,进而影响读者的认知体验。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的外文书库(以下简称“山艺外文书库”)在建立之前就已充分考虑到空间的平衡性,以馆内现有外文图书的数量为基数,以未来五年内预计采购的外文图书数量为变量,兼顾书架每一层的最大容纳量,以此计算出一个最低限度的书架需求数目。这样,在完成初步建立工作后,书库仍然留有相当程度的空地。读者徜徉于山艺外文书库之中,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宽阔的空间所带来的视野通畅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呼吸透气感和身心放松感。(2)空间舒适性良好的空间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室内的舒适程度,当身体感知到环境的舒适性时,就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具身认知朝正向发展。很多高校的图书馆在书库内配备阅览桌椅,选择什么样的桌椅,以及如何合理分布桌椅也是打造良好认知环境必须考虑的因素。考虑到经费限制和物损速度,山艺外文书库购买了木制阅览桌椅和皮质沙发两种坐具,前者比较结实耐用,也便于清洁;后者则比较柔软舒适,适合读者在阅读之余放松。阅览桌椅的安置方式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分散式是指阅览桌椅随书架位置零散分布在书库各处,这种安排的优点是读者在找到目标图书后可以就近入座。集中式是指所有的阅览桌椅统一安置在一片固定区域之内,这种安排的好处是让阅览区远离书架区,正在阅读的读者不容易受到正在查找图书的读者干扰。山艺外文书库的做法是将这两种安置方式结合起来,采取以集中式为主、分散式为辅的综合安置方式,将阅览桌椅集中安置在书库内最宽裕的区域当中,同时在书架旁配置少量座椅,这样既能保持书库空间的集中性,又能保证读者可以自由选择就座的区域。(3)空间美观性身体对美的感知能使读者产生愉悦感,这让具身认知过程变得相对轻松。当然,书库的美化应当以不影响书库基本的藏书功能和读者体验为前提,要在大方、简洁指导原则下尽量营造温馨的美感。山艺外文书库在筹备之初设计了多种空间美化方案,最终选取咖啡馆风格作为装饰基调,这是因为咖啡馆通常给人一种比较闲适、放松的感觉。为此,山艺外文书库迎合读者的喜好,在书库大门口放置写有欢迎语和提示语的小黑板,给阅览桌铺上了色调明快又不会分散注意力的浅色花纹桌布,桌上摆放精美雅致的仿真花以模拟咖啡桌,墙壁上还贴了利用杂志彩页制作的照片墙以模拟咖啡馆的装潢。读者调查显示,这些美化措施以优雅、舒适、放松的气氛取代了书库单调和冰冷的固有印象,有效激发了读者前往外文书库的兴趣,无形中也提高了外文馆藏的利用率。
2.“软环境”要素设计在具身认知语境下,身体在内部空间中发生的认知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环境”要素。人是“软环境”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读者在进入书库后,首先面对的是负责书库日常工作的馆员,馆员面对读者呈现怎样的精神面貌,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与读者沟通,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设计什么样的活动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都会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心理评价。(1)形成良性的人际互动人际互动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图书馆的人际互动直接表现为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互动。如果馆员用礼貌、友善和专业的态度接待读者,大多数情况下读者也会回以相同的态度,这样就能促成良性互动;反之,如果馆员表现无礼、冷漠或不专业,不仅会让读者反感和厌恶,还可能产生连带效应(TheKnock-onEffect)和蝴蝶效应(TheButterflyEffect),进而产生排斥图书馆的负面心理,甚至排斥阅读本身。这就是具身认知过程中环境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而造成的负效应。(2)提升馆员的综合素养外文书库的图书均为外文原版引进,因此很可能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很多读者甚至会因为外语水平不高而不敢接触外文图书,或者在利用外文图书时略过文字部分只阅览图片部分,这样自然会降低外文图书的利用率。因此,外文书库的馆员必须加强外语素养,以掌握两到三门外语为基本目标。为了在语言方面支持读者,山艺图书馆不仅为外文书库专门配备了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馆员,还支持馆员学习第二、第三外语和艺术学科专业知识。当读者的外语障碍被减到最低程度时,会主动利用外文图书馆藏,由此产生的认知会更加正向和主动,对外文书库乃至图书馆的评价也会相应提高。(3)丰富知觉刺激阅读主要是依赖人的视觉来完成认知,然而,图书馆不应只局限在视觉刺激,应当通过举办多种活动来刺激读者的听觉、嗅觉、触觉和语言表达等多种感官认知,这样可以让具身认知更加丰富化、多元化,产生的认知结果也能达到更高层次。山艺外文书库通过举办各种外语活动来形成外语环境,以此提高读者学习外语、使用外语的主动性。例如,举办外文朗读活动,读者可以选取任意一册外文图书,朗读其中的几页或十几页,朗读完毕即可获赠一本全新的图书作为奖励;或举办国外音乐赏析会或外文歌曲演唱比赛,形成以视听为主兼具多感官的认知刺激。
三、结语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研究范式完成从“离身”到“具身”的转向,具身认知理论已经被投入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进行实证研究。对图书馆而言,具身认知也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将具身认知应用到艺术院校图书馆外文书库的环境建设中,不仅能让外文书库的环境建设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也能让环境反过来作用于读者的认知,促成读者在认知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更丰富的认知结果和更高层次的智识发展,读者获得的正向认知和评价反过来也能提升图书馆的口碑,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产生双向的正效应。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修订二版)[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2]张廷川.图书馆“软环境”建设刍议[J].图书馆建设,2005(5).
[3]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5).
[4]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5).
作者:刘洋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