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范文

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应用文写作教学应根据应用文文种的特殊性,以语言法(含指导法)、直观法、实习法、反馈法为主要方法,优化组合出“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填写→反馈”“演示—模板→指导→练习—改写→反馈”“演示—模板→指导→练习—仿写→反馈”“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创写→反馈”“演示—模板→指导→讨论→练习—创写→反馈”“演示—模板→指导→探索→练习—创写→反馈”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将其选择性地灵活运用于应用文各文种写作的教学之中,以获得巴班斯基所主张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效果。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复合型教学模式

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普通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应加快教改的步伐。在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下,根据应用文文种的特殊性,在众多的教学方法(含方式、手段,下同)中,本文以语言法(含指导法)、直观法、实习法、反馈法为主要方法,优化组合出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将其选择性地灵活运用于教学之中,以争取提高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质量。

一、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依据

创新创业背景下普通高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依据教学大纲和笔者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属于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目的是为学生谋职以及工作提供某种帮助,其侧重点难以致力于应用文写作原理的系统讲授,只能是遵循实效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对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实践予以基本原理、方法以及要领方面的指导。而应用文写作为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的选择,着眼点必然集中在具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上,主要选择的应该是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的一般应用文以及部分通用公文的写作。这一点也决定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更便于指导学生直接进行写作实践的、有利于提高其实际的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方法。而理论性强的课程所常采用的问题探索法等有利于增强理论思维能力的方法,属于辅助性方法。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内容选择的规定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只能是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要领,具备常用应用文写作的一般能力,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常用应用文,例如,计划、总结、请示、报告、调查报告、求职信、表扬信、感谢信、慰问信、讲话稿等。这种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认定,同样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应该从实效性原则和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出发,选择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的常用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方法。符合上述要求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方法,除巴班斯基著作中所提及的语言法、直观法、实习法三类之外,主要还有反馈法。[1]

二、可供“优化组合”的教学方法

遵循实效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选择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前提是了解语言法、直观法、实习法等教学法的长处与短处,以便扬长避短,合理组合。语言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法,在巴班斯基的著作中也叫“口述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谈话等。在应用文教学中,语言法还包括我们前文提到的指导法以及下文提到的反馈法。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而言,语言法优点在于可以利用较少的时间传递出大量的关于应用文写作的理论的、方法的、要领的信息,缺点则在于不能较充分、较实际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因此,从切实提高应用文写作技能出发,我们应侧重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要领方面的理论指导,以突出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征。但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它却是不可或缺的。巴班斯基认为,直观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对明显表现出要靠直观形象感知信息的学生来说,使用这种方法的效果会更好”。其短处在于,如果使用过多,“则会抑制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阻滞学生讲话能力和连贯表达思想的能力的发展”[2]。为了给学生提供模仿写作的范例和模板,直观法几乎在应用文写作每个章节的教学中都要运用,其主要形式是应用文范例和模板的演示。不过,它主要起的应该是辅助作用。巴班斯基所谓的“实习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指的就是各种形式的作文实践的方法,包括填写、改写、仿写、创写等。填写,即以填充模板的形式作文,适用于较简单的结构上属于“一贯式”应用文文种的写作。改写,即以改动范文的形式作文,使之在具体内容上与现实的需要相一致,适用于结构上属于“项目式”等应用文文种的写作。仿写,即仿照范文的结构方式、修辞技巧等而作文,适用于结构上属于“文眼式”等应用文文种的写作。创写,即参考例文,按照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创新性作文,适用于包括上述三种结构形式在内的所有应用文文种的写作。采用这一方法,学生可把所获得的应用文写作原理、方法技巧等,在综合作用之下,转换为实际的应用文写作技能。可以说,离开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实践,应用文写作教学就会流于“嘴上谈兵”,绝对不能收到“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因此,实习法也理所当然地属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的不足是不能保证学生深刻地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原理,不能保证学生发展逻辑言语和抽象思维。[2]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有时也应该运用问题探索法。巴班斯基认为,问题探索法的采用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认识活动。因此,“当教材内容基本上不是新知识,而是旧知识的合理延续时,当教材内容便于学生独立得出结论,能够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得出概括时,采用问题探索法尤其有效”[2]。但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却是在另一种情境中,即针对具体的应用文文种写作,教师已经用语言法讲授了基本原理、方法技巧,又用直观法演示了写作范例以及模板,然后才能采用问题探索法,组织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探索与写作相关的某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在讲授某些重点内容的时候,也往往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讨论,分析其优缺点,以通过修改而提高写作质量。在整个课程的检查环节,反馈法是经常采用的。现代科技的发展,“学习通”、QQ、微信等现代的通讯方式的普及,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教师既可以一对一地进行辅导,还可以把指导意见传递到全教学班范围。从这一点看,若想求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如同语言法、直观法、实习法一样,反馈法也是不可或缺的。从反馈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来完成的这一点看,将其归入语言法也未尝不可。这样,它在具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优势的同时,也拥有与语言法相同的所有长处和短处。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两面性,既都有长处又都有短处。单独地运用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很难收到“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因此,“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前提必然是:探索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形成较完善的课堂教学结构。

三、“优化组合”中所参照的文种结构类型

为追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形成较完善的课堂教学结构,从便于教学出发,根据主体内容结构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应用文大致划分为“一贯式”“项目式”“章条式”“主次式”“总分式”“旨证式”“对应式”“文眼式”等类型。所谓“一贯式”结构的应用文,指的是主体内容很单纯,形式上一般只有一个段落,语意表达上一贯到底的应用文,例如,令(命令)、性的公告、转发性的通知、信息沟通性的便函等。有时,普通工作中的临时事务性通知、某些告知性的启事以及邀请函(请柬)等,也采用这种结构。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有助于培养学生表达的简要意识。所谓“项目式”结构的应用文,指的是主体内容较复杂,采用分项排列形式,一项一项地分段表达,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的应用文,例如,令(命令)、性的通知、会议通知、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常采用这种结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会议通知的写作,在应用文教学中属于重点之一。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层次感和顺序感。所谓“章条式”结构的应用文,也可称“条款式”“条文式”,指的是主体内容复杂,采用分章分条分款形式,逐次表达,各章与章、条与条、款与款之间大致上是一种并列关系的应用文,多出现于法律法规、条例、办法等法定强制约束性一类公文以及章程一类政党、社团规范性文书中,如《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大部分内容复杂的应用文写作,往往不分章,只分条罗列,如各种规章制度、公约、合同等。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层次感和顺序感。所谓“主次式”结构的应用文,指的是主体部分形式上虽为并列关系,但内容上却有主有次,以次要的内容补充主要内容,使之表达严密的应用文。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主要内容,接下来公布的是连带的次要内容。大部分内容复杂的文种,内容方面往往都有主次轻重之分。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强化学生的主次意识。所谓“总分式”结构的应用文,指的是所列内容彼此并列,没有主次轻重之别,从“应该如何做”角度来共同表达主旨(主要意思),主旨与各部分要点之间为总分关系的应用文。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4〕57号),其“强化信息更新”“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做好社会热点回应”“加强互动交流”的内容,都是解说应该如何“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工作”这个主旨的。这种结构形式在较长篇幅的意见、指导性通知以及领导讲话稿等文种写作中比较常用。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强化学生的总分意识。所谓“旨证式”结构的应用文,其特点是:先把要讲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观点),然后再用事实或道理(材料),从“为什么这样说”角度来证明这句话(观点),两部分之间为阐释论证关系。例如,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棉花打假专项行动督查情况的报告》(国经贸发〔2000〕××号),其第二部分的基本结构是:先概括指出“普遍存在棉花掺杂使假的问题”,再罗列事实证明;先概括指出“棉花掺杂使假不择手段,性质恶劣”,再罗列事实证明……一般来说,报告、调查报告、通报、总结等文种,经常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调查报告、总结的写作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提出这种结构类型,是为了培养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能力。对应,是应用文写作中拟制小标题和内容表达时应强调的一个原则。一般而言,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往往是一种总分关系,大标题覆盖小标题,小标题支撑大标题。这一点决定了拟制小标题时必须注意从某一个侧面对应于大标题。有时,在内容表达时,也常常出现先总说再一一对应的现象。在这方面,吴新元在其著作《公文写作速成:原理·标准格式·例文解析》中列举了实例,同时又做了恰当的分析,[2]此处不再赘述。我们将“对应式”结构单独提出来,意在指导学生注意思维的严谨性。所谓“文眼式”结构应用文的提法,源于房立洲文章的启发。[3]房立洲所说的“文眼”,语意不同于刘熙载的《文概·艺概》,指的是公文写作构思中的“聚焦点”。房立洲所说的公文写作中“抓文眼”法,指的是公文写作构思及行文过程中,根据公文内容(亦即工作内容)的某些特征做出“聚焦”,然后“细化”开来,大做文章的技巧。我们介绍该文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技巧,并以“文眼式”来命名此类结构的应用文,意在引导学生巧于构思,善于修辞,以提高总结类应用文写作的质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类别划分,并未注意逻辑上的严密性,我们的着眼点更多的是教学上的方便性。

四、“优化组合”的六种复合型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对各种教学方法以及应用文文种内容结构的理解,可以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下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填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练习—改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练习—仿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创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讨论→练习—创写→反馈”模式,“演示—模板→指导→探索→练习—创写→反馈”模式。教学方法的组合是一回事,是否优化又是一回事,其关键点在于:能否将上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运用于最为恰当、最为适合的特定位置,以解决具体的应用文文种的高质量的教学与实际的写作指导问题?换言之,应该如何将上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与不同应用文文种写作教学合理搭配起来,才算“最优化”?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填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一贯”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练习—改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项目”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练习—仿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文眼”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练习—创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章条”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讨论→练习—创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主次”式和“主分”式文种;“演示—模板→指导→探索→练习—创写→反馈”模式,适用于内容结构上的“旨证”式和“对应”式文种。教学过程本身反映出的良好效果、较高质量的学生作文,都证明上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的采用,基本上切合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实际,切合了我们所确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切合了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实际。换言之,我们给上述六种复合型教学模式找到了较为恰当、较为适合的特定位置,与各种应用文文种写作教学实现了另一层次的“优化组合”,最终达到了巴班斯基所倡导的“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方法论原理[M].赵维贤,译.丁酉成,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35-138.

[2]吴新元.公文写作速成:原理·标准格式·例文解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64-65.

[3]房立洲.浅谈公文的“抓文眼”写作法[J].领导之友(综合版),2016(8):51-53.

作者:戴丽玲 单位:闽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