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文写作思维的建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文种意识的生成
这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应用文写作文种众多,每个文种都有特定的写作规范及要求。每个文种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把“这一个”的特点印在脑海中,并形成写作的思维自觉,这便是文种意识。文种意识的生成是从明确每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及作者的写作立场开始的,这是进行应用写作文本操作的前提。
(一)强调文种的适用范围在案例教学中,形象地再现应用写作所需要的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参与感,自己去体悟文种的适用范围。比如在讲“函”的写作时,首先教师设置这样的情境:五四青年节就要到了,某公司团委准备组织青年职工到某农场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于是团委书记写了这样一篇公文……接着出示“函”的案例,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所包含的信息要素,提醒他们注意行文方向,明确主送机关和发文机关的关系。通过案例情境导入引发探究的兴趣,再通过案例的具体感知,学生通过自己的体悟确立了“函是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的文种”的认知。应用文创作需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及工作体验。校园生活毕竟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社会实践比较少,不清楚各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行文方向,公文语言、行业语言,缺少应用写作的语言环境与实践基础。因此借助案例创设情境,有利于形象化地帮助学生明确不同文种的适用范围。而围绕具体案例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明确文种的适用范围,不仅强化了文种意识的生成,也会使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及幸福感。
(二)确立写作的角色定位不同文种的写作者的立场是不同的,有时代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如公文的写作;有时只代表自己,例如计划、总结等。行文方向的不同,也要求写作者明确写作的立足点。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写作有不同的写作角度和立场。因此,写作时,要确立写作立场,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实现表达的目的。案例教学中既可以用优秀的写作案例帮助学生认知代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去言说的准确性、规范性、严肃性的要求,代表个体的去言说的个性化、人文化风格,也可以利用病文的解析,帮助学生认知写作立场的不明确、会造成文本的可信度的降低,影响政府公信力,或者由于角色定位不明晰,导致文种的特征不鲜明。当然,行文方向不同,写作语气及口吻的把握也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要素。
二、文种规范的强化
每一种应用文体,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都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格式。“所谓格式,包括书写、排印行款式样、结构层次、习惯用语、称谓、签署等。应用文体有了格式,可便于写作、阅读、承办、归卷、查询。”[2]在案例教学中,为了培养应用写作思维,必须让学生通过案例明确每个文种的格式是怎样的?从标题到主体再到结尾落款,引领学生仔细观察体味案例,在头脑中搭建起不同文种的结构框架。其次,要围绕案例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文种有如此规范?在解决“怎么做”的基础上明确“为什么”。这一步的思考要引领学生贴近行文目的及文种的适用范围思考。比如说“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就是为了快速地、有效的传递信息,不断满足受众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迁逐渐生成的。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种思维习惯的培养会变学生被动机械记忆为主动探求思考,对抽象的文种规范的掌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文本艺术性的体味
这是把应用置于审美之下的一种思维建构。文学文本的艺术性在于生动、传神的人物塑造,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及艺术再现,对内心情感的细心体察与传递。而应用写作的艺术性与它的“应用性”是密切相关的,离开了应用性,应用写作就失去了本体特征,失去了它特有的美学风格。应用文的美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美,美在它的实用性及规范性。因此,在应用写作教学中,要围绕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应用文特有的美感,并在写作中逐步形成美学自觉。这包括:
(一)语体的选择每种语体运用都会形成不同语言特色及风格。由于应用文每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及行文目的不同,写作者的立场及角色定位不同,受众不同,所以语体特征也是不同的。有逻辑思维严密,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的行政语体,如公文;有个人化色彩鲜明、生动、感人,具有人文特性的个人语体,如书信、求职信、感谢信等;有逻辑严密,表达准确,内容完整、严肃、周全的法律诉讼文体,如合同、上诉状、答辩状等;有具有大众传播色彩、言语简洁、表达清晰的新闻报道语体。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仔细体味语体风格,并逐渐生成语感。
(二)主题的明确“应用文的主题,就是贯穿于一篇应用文中的核心思想,或主要意图。”[3]相对于文学创作主题审美内涵的多元化,应用文主题的目的性更为突出,因为应用写作最终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因此,主题的鲜明、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请示的“一文一事”,就体现了主题集中的风格。因此要利用案例,引导学生体味应用文主题的审美风格,把握应用写作的本质。如在“广告文案”的写作教学中,利用生动的写作案例,教会学生品评广告的主题,使他们明确广告最终目的是推销产品与服务,而不应该满足于文学世界的经营。
(三)逻辑的明晰在行文流畅的基础上,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文种的结构规律,体会应用文写作的逻辑美。如“计划”写作的三个要素,“目标”、“措施”、“步骤”,就体现了“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思维过程。教学中围绕要案例反复强调这个思维过程,并指导学生评价这种结构方式的美感。再如,“请示”的行文目的不是解决“怎么做?”,而是为了解决“这么做,行不行?”的问题,因此,要以“优秀例文”及“病文”的对照方式,使学生明确,请示的思维逻辑是先有“请示的缘由”及“请示的事项”,才有请求决准的诉求。当然,这种逻辑思维的美感是建立在实用及适用的基础上的。
(四)语言的准确、简洁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尤其对于应用写作来讲,语言的准确和简洁是实用性表达的要求。因此,在案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把握书面语、公文语、专门语的特征,并了解不同文种的语用特征,体会不同语体的美感。总之,准确、简洁是应用写作语言的共性要求,要有针对性的选用适当的案例,突出应用写作语言的共性及特性。
四、人文精神的培养
应用文教学的外延是生活,是实践。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不了解生活,不会体察生活的人是写不好应用文的。因此,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培养应用写作思维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养。应用写作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种本身体现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如书信,广告等。广告之所以能够引发受众的购买欲望就在于它能够用语言架起人性与物性沟通的桥梁。这类文本本身就生动、形象,生动的创作案例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研习文本结构及美学风格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在表达上的人文技巧、人文手法。如“祝词”、“贺词”、“欢迎词”、“答谢词”等公关礼仪类文种。在这类文种的教学中可选用学生自己的创作案例,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种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个性化的核心是真情实感。三是行文内容上要紧密围绕工作、生活的实际。如“计划”、“总结”公文等。这里有对职业的理解与热爱、对本职工作的认知与思考、对自身的体察与反思,这是一种理性的美感,也是人文情感的一种。案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挖掘案例中思维亮点,如工作的创新点、规律性认知的提炼、建设性意见的提出,并建立以思考为前提的写作模式。
应用写作的课堂教学固然以文本制作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主,但任何教学同时也是教育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体验、积累,追求人文背景的建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全面素质教育对“育人”的要求。总之,建构应用文写作思维是掌握应用写作技巧,提高应用写作能力,优化应用写作教学的重要手段及目标。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实现应用写作思维的建构。
作者:何冬梅 单位:江汉大学 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