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的双向成长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侧重于本土文化对英语国家文化的适应,其着眼点是使学生理解、吸收英语国家文化,把跨文化意识培养等同于英语国家文化内容的引进,最终导致跨文化意识和育人目标发生偏差。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和文化自信的增强,英语教学中体现出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的态势。本文基于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的意义,分析了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对英语语言的认知发生了显著变化,语言工具意识逐渐转变为语言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更为重视英语语言蕴藏的英美文化元素与英美文化本身的深度学习及领悟。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也相应地转移到原汁原味的英美国家文化、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此种教育倾向在较大程度上忽略了跨文化意识的双向培养,对于文化强国战略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全面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的意义
(一)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隶属人际交往范畴,这种人际交往是建立在异域文化的人群之间,而跨文化意识的双向成长,有助于将跨文化交流落到实处,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们英语实践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培养现已成为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的重要维度,所以英语教育不可仅重视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培育,应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置于重要地位,并使跨文化意识成为学生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在英语教育中,若学生具备跨文化意识,便可在母语文化环境下学习英语、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学生可从容斡旋在两种文化与两种语言间,进而落实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二)跨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阅读,往往会存在诸多文化现象,若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此种文化现象,则在更深层次的英语阅读中便会出现疑惑,甚至会出现无法正确理解阅读文本内容的问题。而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有利于学生正确且深刻理解文章内容。比如,“chicken”意指鸡肉,但在具体英语语境中,普遍会利用这一词汇指代胆小的人,于国际政治学领域中便存在着小鸡博弈现象,指的是胆小、谨慎与小心的进行博弈。然而,在我国文化体系中,老鼠是胆小动物的代表,以胆小如鼠这一词语便可明确诠释。若这些跨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不足,则在阅读中便会出现翻译错误的问题,整篇文章中涉及的诸多内容均会被学生理解为其他含义。因此,英语教育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双向成长可以让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缓解阅读压力,并且也会强化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三)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加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一般来说,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有利于加强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往应试教育普遍是通过书面成绩评价学生学科优良状况,此种形式在英语语言学科层面难以精准评价学生们实际状况,由于语言学习进度难以简单地根据书面成绩进行评价,比如,现阶段国内高等院校进行的英语四级与六级考试,书面考试可明确学生们语法积累与词汇累积程度,但难以检测学生们是否可以应用英语语法和词汇展开熟练的正确的交流。跨文化意识培养双向成长,有助于学生强化学生们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由于实际英语语境的缺失,导致学生们口语交流机会不足,若遇到英语角等类似实践活动,多数学生便会在交流过程中发生语塞问题,进而出现失语现象。但若学生们跨文化意识获得有效培育,英语教育实效性也会有所加强,无论是基于知识面拓展还是交流深度层面而言,均对学生强化个体英语应用能力有较大帮助。
二、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面临的困境
长期以来,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实践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状态。首先,英语教育过程当中,在文化教育内容设置层面缺乏系统性。其次,英语教育实践活动中,语言文化意识还处在单向输入状态中。换言之,教师只是增加了对于英语国家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等知识的讲解,而作为跨文化交际主体其一的中国文化与其英语表达,则普遍处在被忽略的状态。伴随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和全球各国互动交流程度持续深化,单向的跨文化意识与高校育人目标的偏差愈发显著,对英语教育实效性造成较大影响。一方面,在英语学习中须弱化母语思维。若想学好英语知识,应弱化甚至忘记母语思维,是较为流行的观点。但作为英语学习理念和方法,具有片面性。事实上,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关系要相得益彰,即母语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条件,而英语则是精通母语知识不可或缺的对比。若对自身母语文化欠缺深度把握及认知,母语文化素养较低,既难以实现深度认知英美文化、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高度,也难以实现跨文化的有效交流。另一方面,本民族思想与文化的英语语言表达水平薄弱。文化教学在英语教育当中,长时间被视为英美文化教育,进而致使母语文化内容在英语教育中出现严重的缺失现象。所以,多数学生在谈及中国文化时,难以通过英语正确地表达中国思想。在跨文化交流中传播本土思想及文化过程中,常常出现失语问题。
三、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双向成长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课程设置
众所周知,课程与教材是英语教育的基础条件。在课程设置层面,教师要注重跨文化意识的双向培养,让学生们在弘扬本土文化的同时,以平等态度看待与欣赏多元文化。教师应帮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树立正确价值观、民族观与人生观,同时,透过关注环境、关注自我以及关注自然来提升其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们健康乐观的审美情趣与陶冶崇高的道德情操。重新研究与审视高校英语教育基本目标、教育要求以及教育内容,探索学生们学习目的以及跨文化意识培养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育计划,转变以往过于注重英美文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模式,适当增加本土文化课程教育的比例。具体来说,可以在低年级阶段增设部分有利于加强学生群体母语文化素质的课程,并适当增加部分中西文化对比的课程,以此作为英语教育考试科目,从而引发师生们高度重视。而在高年级阶段则可增设部分英语选修课程,讲解本土传统文化,包括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传统习俗以及中国名胜古迹等内容。已经结束英语知识学习的学生,仍然可选修其感兴趣与喜爱的课程继续知识学习。这一课程设置模式可以让学生们在英语教育中,同时学习本土文化与英美文化,使学生们在高度认同本土文化的同时,以客观态度对待英美文化,促进跨文化意识的双向成长。
(二)精编教材内容
过去,英语教材体系当中,对于本土文化鲜少涉及,此种以英语国家文化为核心而忽略本土文化的教材内容编制方法,恰恰是跨文化意识培养与跨文化交际当中,发生本土文化失语问题的根本因素。由于学生群体在传统英语学习阅读当中,鲜少接触本土文化内容的英语语言表达,所以英语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当前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攻心英语教材文本内容,适当增加本土文化占比,让学生们用语言进行本土文化的表达,使学生表达水平及英语能力的提升与其对英美文化知识的了解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群体在应用英语语言实施跨文化交流时具备较强的文化主体性与崇高的文化操守。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有了指导和遵循,高校英语教育也正在融入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方面内容,一批精心编撰、配套课程思政电子教案的教材正逐步投入使用。
(三)提高教师素质
英语教师身为文化与英语知识的直接传播主体,其本土文化知识了解、教育观念与课堂中对中西文化的讲解直接或者间接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影响。若想促进英语教育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双向成长,英语教师既要具备夯实的语言知识基础,也要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掌握以英语语言正确表达本土文化内容的能力。在英语教育中把这些意识、素质与能力充分传授给学生们,并引导其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以此服务于英语语言实践运用。英语教师还应在和教育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平等与客观的跨文化交流理念,在培养其对异域文化宽容及欣赏态度的同时,使其对民族文化更加热爱,并生成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最终使其在未来跨文化交际中不辱使命。对此,英语教师必须持续强化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深化跨文化意识,真正承担在英语教育中渗透本土文化的历史重任。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学术界出现诸多关注民族文化遗失的声音,强化民族文化培养、面向全球发展中国文化已成为学术界的最大呼声。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双向成长要从多维度入手,融合时代发展特点,针对课程设置与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并着重提高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聂志兴.基于跨文化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140,142.
[2]刘悦淼.高校英语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5):182-183.
作者:玄忠波 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